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蓧面窩窩怎麽做

蓧面窩窩怎麽做

蓧面窩窩又名“蓧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區尤其是忻州地區的壹種面食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條編成,形狀像鬥的容器。也叫“笆鬥”。“栲栳栳”是用蓧面精工細作的壹種面食品,因其形狀象“笆鬥”,民間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條編制成的壹鐘上下粗細壹致的圓框,形狀象鬥,是農家專門用來打水或裝東西的壹鐘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鬥”故得名。

其中忻州的做法最典型:將蓧面加壹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壹個,食指卷壹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做好後,挨個站立並排在籠內酷似蜂窩。熟時即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裏,沒有那好菜飯,只有蓧面栲栳栳,還有那山藥蛋”,生動地描述出山區人民的食俗風情。“蓧面栲栳栳”這種山區普通的雜糧便飯,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歷史。

配料

蓧面500克,白面少許,肥瘦羊肉500克,食油50克,花椒水100克,幹辣椒5個,醬油50克,精鹽15克,蔥,姜,胡椒粉,香菜,桂皮各少許。 蓧面的原糧叫“蓧麥”,也稱“燕麥”、“玉麥”。已有2500多年的種植歷史。蓧麥脫殼碾粉即叫“蓧面”。“蓧面”可制作十幾鐘花色品種供人們享受。“栲栳栳”是十幾個品種的代表。

制作方法

①打鹵:將羊肉剁成粒。 ②炒鍋放素油燒熱,放花椒、桂皮炸出香撈出不用,投入姜,蔥末,煸出香味,放入肉末炒至八成熟,投入醬油,精鹽,辣椒末和鮮湯,胡椒粉改小火煨至羊肉酥爛即成澆頭。

③制栳栳:將蓧面倒入盆內加適量白面攪勻,倒入開水燙面,邊倒水邊攪拌,趁熱揉成若幹個小面劑,逐個在鐵皮案上推成貓舌狀,長10厘米,寬5厘米的薄片,用右手揭起搭在二拇指上,卷成中間空的小卷,豎在蒸籠裏,依次擺放,上急火蒸10分鐘即可。 ④食時,將栳栳盛在碗裏,澆入鹵汁撒上香菜末即可食用。

制作關鍵

有三:壹和面、二搭卷、三掌握火候。 蓧面必須滾沸的開水和面坯,開始和面邊倒水邊攪拌,使蓧面雪花狀時,也就是面盒內只有十分之壹的幹蓧面,稍涼即可用手和成面團,用濕布蓋住稍許時間,揪成小塊再放入蒸籠裏蒸熟取下,趁熱搓條,揪成貓舍形狀的又薄又勻的片兒,接著用手揭起搭在二拇指上卷成筒形,壹個挨壹個整齊地排立在已備好的蒸籠上,象蜜蜂巢壹樣,放在沸水鍋上蒸10分鐘即熟。蒸時要註意火候,火候不到“栲栳栳”不熟,吃著帶沙感,蒸得過火了“栲栳栳”則軟癱立不起來,吃時則無筋,味欠色減。

營養價值

壹、 蓧面的營養價值很高,含的鈣、磷、鐵、核黃素都相當多; 二、制作精致,吃著有筋,耐饑抗寒,富有營養; 三、蓧麥不僅有耐饑抗寒、保肝、保腎,造血及增強免疫力之作用,而且還有強體、健腦、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膽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它既是營養豐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