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不要猶豫?

為什麽不要猶豫?

致富思維:

窮人:有時候,我也會有好的點子,但是我總是猶豫不決,總是怕失敗,結果總是不了了之。

溫州人:心動不如行動,想到壹個點子,就趕緊去做。只要妳猶豫壹秒,那下壹秒就沒有市場了!

古語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機遇本身具有強烈的時間性,錯過了壹次,它就不可能再次出現。要想把握機遇,不但要認識事物發展的規律,具有把握機遇的眼光,還要會主動出擊。

同樣的機遇出現在人們面前時,每個人的反應都是不壹樣的,因此並不是每壹個人都能夠把握機遇。

在倫琴發現X射線以前,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德國科學家雷納特以及其他壹些德國和美國的物理學家都曾碰到,存放在陽極射線管附近的照相底版被感光了的情況。但是,他們都沒有像倫琴那樣認真地研究這種現象,結果落後他們都失去了發現X射線的機會。當倫琴連續與發表了三篇論文闡述他的發現後,有些人就開始懷疑倫琴是否是第壹發現X射線的人。

面對這種情況,哈佛大學的哲學家閔斯特貝爾格是這樣說的:“機遇促成了發現,可是在伽伐尼偶然看到掛在鐵門上壹只蛙腿的彎縮以前,世界上已經不知道有過多少次伽伐尼效應了。世界上這種機遇很多,可惜伽伐尼和倫琴太少了。”

在商場中,時間產生機遇,時間就是金錢。浙江商人朱張金說過,商機稍縱即逝,如果等每個人都發現它是商機的話,太晚了!可見,如果妳在競爭中輸了,那麽妳輸在時間上;如果妳在競爭中贏了,那麽妳也贏在時間上。

溫州商人李濤在北京、上海逛宜家家居店的時候,感覺這種產品有市場,他就立即找到了宜家家居的負責人商談代理事宜。那位負責人不等李濤開口,就問道:“妳是溫州人吧?”

李濤驚訝不已,壹問才知道,原來自宜家開業起,便不斷有溫州人找上門要求代理,只是因為宜家不搞代理,這些溫州人才帶著遺憾離開。

溫州人很早就走出溫州,到全國各地去做生意,當別人還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市場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各地的市場上奮力打拼了。雖然那時候他們經營的是壹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小五金、鞋子、服裝等商品,但是,當其他人開始參與市場的時候,他們卻已經積累了壹定的資本和市場經驗,從而能夠迅速地意識到市場上的變化,抓住新的市場需求,快速出擊,獲取更多的財富。

1992年秋天,到上海出差的溫州樂清五金機械廠朱壹廠長吃完晚飯就出去逛街,在他看來,逛街就是壹種“跑信息”或者“撿鈔票”。

朱老板來到延安東路,剛壹拐彎,他就看到壹家食品店門口排著長龍,原來,那裏正在賣糖炒栗子。

朱老板悟出了壹個致富的道理:“只要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就壹定有財神爺在微笑。”

朱老板仔細地觀察這些顧客,他發現那些急於嘗鮮的顧客在買了糖炒栗子後,就著急地剝著吃,但是卻把栗子剝得四分五裂。

“能不能搞個剝栗器呢?”朱老板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壹個商機。

朱老板立即畫出了剝栗器的草圖,用鍍鋅鐵皮作材料,每只成本只要0.15元,出廠價只要0.30元。

接著,他推開了商店經理室的大門。經理說:“這種產品顧客肯定喜歡,不過,上市要越早越好,最好在兩個月內。”

朱老板笑了笑:“我壹星期後就送貨上門。”

經理有點疑惑地問:“要經過產品審批、核價什麽的,沒兩個月怎麽行呢?”

朱老板笑而不答。

當天晚上,朱老板將剝栗器的草圖傳真到了溫州的工廠,工人立即開始制作模具,兩小時後,模具生產出來了,沖床開始生產產品。

3天後,壹卡車的剝栗器運到了上海。朱老板把產品推銷給了每壹位糖炒栗子攤主。看著自己的產品很快銷售壹空,朱老板得意地說:“這壹批類似於汽水瓶蓋的剝栗器至少創造了4萬元的利潤。”

眼光要準,出手要快,這是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的技巧。出手要快,不僅意味著要及時出擊,也意味著要及時調頭,在市場剛出現壹點變化的現象時,要及時調轉方向,適時進退,能進能出,占據市場的前沿。

廣西桂林是中外聞名的旅遊城市,但是它的工業基礎卻很薄弱。20世紀90年代初,溫州瑞安人潘益寬在銷售編織袋的時候,偶爾發現桂林市對編織袋的需求量很大。有人告訴他,桂林沒有人生產編織袋。

不經意間得到的這個消息後,潘益寬立刻趕到桂林做實地調查。結果正如那人所說,潘益寬看到了商機。因為,當時的瑞安是壹個全國性的編織袋生產基地,生產廠家數以千計,競爭異常激烈。而桂林有市場又沒有生產廠家,正是投資辦廠的好地方,也是發展自己企業的好地方。於是,潘益寬抓住這個商機,毅然離開發家鄉,到桂林投資辦廠。

沒多久,壹家名叫“瑞豐”的塑料編織袋廠就在桂林成立了,它開展的就地生產,就地銷售的模式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緊緊地抓住了當地的市場。

黑龍江省綏化市明水縣曾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溫州企業家黃建峰接手當地的老糖廠並著手改造,許多人都覺得他的投資風險非常大,但是在投產的第壹年,市場上的糖價出現了上漲的情況。黃建峰的糖廠生意非常好。三年後,隨著糖價的下降,黃建峰毅然轉產馬鈴薯澱粉,從而依然保持豐厚的利潤。

當他被問到有什麽經商的訣竅時,他說:“我從不做沒把握的買賣,確定項目前我已經掌握了市場長期變化的規律,到了市場飽和期之前我就提前調頭轉產。商人要懂得適時進退,能進能出。”

“這是壹種空隙,溫州人打了壹個很好的時間差。”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王春光研究員如是說。

怎樣才能抓住機遇呢?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最好把壹切大事的起始交給百眼的阿加斯,而把終結交給百手的布瑞阿瑞歐斯!”培根的意思是,讓百眼巨人阿加斯來關註機會,敏銳地尋找識別適合的機遇;而抓住機遇的任務就交給百手巨人布瑞阿瑞歐斯,以便能準確地把握機遇利用機遇。在這裏,百眼巨人表示眼光敏銳的人,而百手巨人則表示行動迅速的人。

關於商機的發現和捕捉,營銷學上有壹種所謂“貓捉老鼠”的策略。這種策略來源於貓捉老鼠的現象:

當壹只貓看到壹只老鼠時,它會先靜靜地趴在旁邊,仔細地觀察老鼠的動靜,當它確認老鼠的行蹤後,貓會先輕輕地邁出幾小步,看看老鼠有什麽反應。當貓感覺自己有把握捉住老鼠的時候,它就會以最快的速度猛撲上去。貓的這種抓老鼠的策略引起了商界人生的借鑒並運用到商業中。

在信息社會,眼光壹定要敏銳,出手壹定要快。所謂快魚吃慢魚,如果妳總是猶豫不決,總是等待更成熟的時機,那麽,別人就已經捷足先登了,商機已經不屬於妳了。不論是進入生意還是退出生意,都要搶在別人前面時刻把握商機,這就是溫州商人的投資眼光。

溫州人語錄:

商機稍縱即逝,如果等每個人都認同的話,太晚了!

——浙江商人朱張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