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課文《本草綱目》不可能存在,妳也不用去想它的內容,只看文筆。
露袋是菠蘿嗎?
可惜我幾乎沒有在古籍中找到任何讓我百分百可信的關於菠蘿的記載。很有可能-
應該說這段話比較符合菠蘿的描述。《中醫營養學》教材也用“樓豆子”作為菠蘿的別名。
不過嶺南還有其他的水果(現稱野菠蘿、假菠蘿),都是盤豆樹的果實。它們新鮮時可以吃,但老了就硬了,它們被用來做萬文手鐲。
樓豆之所以被昵稱為“波洛”,應該是因為它和波羅蜜很像(個人認為比菠蘿更像,樓豆和波羅蜜都長在樹上,菠蘿長在地上)。波羅蜜是隋唐時期從印度傳入中國的,所以《本草綱目》中有關於波羅蜜的記載。
《植物名稱考證》對“樓豆”的描述還不錯,但個人認為更符合假菠蘿——樓豆果。
03菠蘿的起源
菠蘿是臺灣省著名的菠蘿,因其頭上的葉子和尾巴上的葉子非常相似而得名。
所以,菠蘿就是菠蘿,沒有區別。之所以網上有很多“教妳分辨菠蘿和鳳梨”的文章,是因為這裏的“鳳梨”其實是指臺灣省果農為了提高鳳梨的市場競爭力而育成的無眼鳳梨(如臺農16號:“金鉆鳳梨”)。與傳統菠蘿相比,它有三個優點-
菠蘿的功效與禁忌
菠蘿有“天然嫩肉粉”的美譽,有點像山楂——燒肉的時候放點山楂,肉就容易爛了。菠蘿也是。如果和肉壹起煮,可以讓肉更嫩。
同樣,有積食的時候,吃點菠蘿,有很好的消化效果。飯前吃東西可以刺激食欲。但如果空腹吃太多,胃會受不了。
另外,因為菠蘿是典型的熱帶水果,濕熱。如果妳吃得太多,妳可能會患菠蘿病。常見的癥狀是-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胸悶氣短是因為吃多了菠蘿而引起的濕熱郁滯;濕熱從體表出來,就是頭發;濕熱致頭暈,上火;濕熱入大腸血,便出現血便。
不僅菠蘿會得菠蘿病,荔枝、桂圓、芒果、榴蓮吃多了也會有類似的病。嶺南,壹個盛產熱帶水果的地方,就有很多這樣的病害。如果發生,當地人會用土著的方法來解決——用菠蘿皮(荔枝殼、龍眼殼、芒果核)煮磨好的漿液。
磨漿水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荔枝殼、桂圓殼、菠蘿皮都有涼血解毒、疏風散表、止痢止血的功效。
我們知道,在吃菠蘿之前,我們應該用鹽水浸泡它,以防止它舌頭打結。其實這壹招也可以預防菠蘿病,因為鹽鹹寒,可以清熱解毒。同樣,將荔枝、龍眼用鹽水浸泡後食用,也能預防荔枝病、龍眼病。但即使經過這種處理,壹天吃18kg,也會得成毒(si)。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菠蘿病的罪魁禍首是菠蘿蛋白酶(使肉嫩化的關鍵元素)和刺激性糖苷,但用鹽水浸泡或高溫蒸煮會降低其活性。
菠蘿和紅茶是壹對。
夏天,陽氣上表,脾胃消化能力弱,食欲也差。這時候壹杯菠蘿紅茶非常及時,無論是飯前開胃,飯後解悶,還是每天解暑生津暖胃。
紅茶有暖胃的作用,但是也有壹個缺點,就是紅茶的敏捷性比綠茶差很多。王孟英說,喝太多紅茶“容易戒酒”。
西方人喜歡在紅茶中放壹些香香的檸檬皮、佛手柑、金盞花,就是為了解決停止喝有香味的紅茶的弊端。這裏菠蘿和紅茶搭配使用,也是同樣的原理。
當然,紅茶有很多種。好的紅茶,比如祁門紅茶,本身就有蘭花和蜂蜜的香味。如果剛沖泡好就喝,還是可以行氣解郁的。如果放久了,香氣跑了,就容易停喝。
#人人健康超級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