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養生
因為現在是壹年中最冷的時候,所以這段時間的養生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在寒冷的冬天保持健康,人們通常在三、九天內補充營養,滋養身體。
3月9日是壹年中最冷的時候,又是年底,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在這個時候補。俗話說,夏天三伏,冬天三九。3、9月的嚴寒,是自然界陽氣最弱,陰氣最盛的時候。此時艾灸可以利用冬季萬物的生理特點,從而達到益氣壯陽、消陰散寒、滋補強身的目的。
怎麽養生三天九天?
怎麽養生三天九天?
至日入冬後的第三個九天——冬季最冷的日子
1,喝兩個頭水。
喝水不僅是壹種生理需要,也是壹種理想的保健手段,尤其是在早上和晚上。
冬天由於氣候寒冷,活動相對減少,身體失水較少。有些老年人很少喝水,甚至不喝水,有些人只在感到口渴時才喝水,這對健康非常有害。因為壹旦出現口渴,就說明體內水分失衡,細胞輕微脫水,對身體有負面影響。
所以,在冬季,老年人要保持定時喝水的好習慣,每天定時、有規律地喝足夠的水,尤其是“兩頭水”
每天早上起床後和晚上睡覺前喝壹大杯水,可以防治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
2、養精蓄銳,專註“封閉西藏”
冬季是各種疾病的高發季節,老年人體質較弱,要特別註意保養。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有詳細記載:“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和冰躺在地上,不打擾太陽。早臥晚起,必待太陽,使誌隱,有私意,有則祛寒暖,不泄肌膚,使氣急奪。今冬之氣,應是養藏之道。”這篇文章闡述了冬季的日常生活和心理調節的原則。
3.日常生活
強調在元氣潛伏,萬物藏伏的冬季,要養精蓄銳,藏陽養陰。具體方法是“早睡晚起”
,保證充足的睡眠,並註意保暖,以免陽氣外泄。所以提醒習慣早起出門鍛煉的老年朋友們。隆冬時節,外出前要等待陽光,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因室內外溫差過大而感冒,或發生高血壓、中風、冠心病等意外。
4.心理調整
要保持精神情緒的寧靜,忌擾動,使體內的陽氣得以藏起。唐代養生專家孫思邈明確指出:“神疲心易服,氣弱病互相侵。”冬季調養精神,除了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外,積極適當的運動,如散步、慢跑、做操、打拳;或者種花種草,節假日壹起去郊遊,爬山等。,也會讓人覺得開心。
身心健康。
5、冬季進補三春虎
冬令進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俗之壹。中醫說:“萬物生於春,長於夏,聚於秋,藏於冬,人要有所應。”古人認為冬三月是“潛氣潛陽”的季節,要講究“養藏之道”換句話說,冬季是壹年四季最好的養護和保存時間。冬天人的食欲大增,脾胃旺。這時候進補就能更好的起到補藥的作用。事實證明,冬季進補不僅能調理身體,還能增強體質。
6、抓住進補時間
冬季進補最佳時間是什麽時候?有三種說法:壹種是立冬之後,立春之前;第二次是在冬季的至日周圍;三是三、九天。
相關專家認為,冬季至日前後最好服用滋補品。冬天的至日是壹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易經》中有這樣壹句話,“冬天的至日生出了太陽”。明確地
節氣運行到冬季,陰極是陽。此時人體內的陽氣旺盛,最容易吸收外來營養,發揮其滋補作用。
當然,冬季進補時間的選擇因人而異。慢性病和陽虛的人需要長期進補,從立冬到立春開始;體質壹般不需要大補的人,三五天就能集中進補。因此,民間早就有了“夏季三伏天”的說法
“冬補三九”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