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藥很容易理解,補益正氣用以治療氣虛的藥物。補氣藥很常用於藥膳,比如我們都耳熟的人參、黨參、西洋參、太子參、黃芪、山藥等等,都廣泛見於廣東人民愛煲的靚湯裏。問題來了,湯好喝,但藥卻不壹定適合妳,來看看補氣中藥如何應用,哪些人適合用?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心經;本品為 補氣強身之要藥 ,即善大補元氣,治氣虛欲脫;又善補脾肺之氣,治脾肺氣虛諸證;還能補氣而生津、安神、益智,治津傷口渴、消渴、心神不寧、驚悸健忘等。
西醫診為休克性氣虛證者,胃下垂、子宮脫垂等器官脫垂證、慢性胃腸炎屬脾氣不足,中氣下陷證者,糖尿病屬氣陰不足證者,支氣管炎屬肺氣虛者,營養不良、貧血、神經衰弱屬氣血不足證者等均適用。
人參根據栽培方式分為 野生參(山參)和栽培參(園參) ,野生參功效最佳,多用於挽救虛脫。栽培參根據加工炮制方式分為 生曬參 (鮮參剪去支根須根,入沸水內微燙後曬幹,或直接曬幹;支、須根加工成白參須。)、 紅參 (蒸2-3h,烘幹或曬幹;支、須根加工成紅參須。)、 糖參 (又稱白參,指鮮參經沸水浸燙後,順紮排針,浸入濃糖汁後,曬幹或烘幹)。野生品多加工成生曬參或糖參。
生曬參藥性較平和,適用於氣陰不足者;紅參藥性偏溫,多用於氣陽兩虛者。
需要註意的是,為了保證人參的補氣藥效,不宜與茶、白蘿蔔同服,反藜蘆,畏五靈脂,惡皂莢、萊菔子,忌同用。因屬補虛之品,邪實而正不虛者忌服。
說說人參的臨床應用
拯危救脫: 單用有效,如獨參湯,適用於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人參配附子,如參附湯,適用於元氣大脫,或暴崩失血,導致陽氣暴脫,見大汗淋漓,氣促喘急,肢冷脈微等;人參配伍麥冬、五味子,如生脈飲、生脈散,適用於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幹燥者,可補氣養陰生津,斂汗固脫。
補肺氣: 人參配伍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如補肺湯,適用於肺氣咳喘、痰多者。
補脾氣: 配伍白術、茯苓等健脾利濕藥,如四君子湯,適用於脾虛不運兼濕滯;
配伍黃芪、白術等補中益氣之品,適用於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長期失血者;
配伍當歸、熟地等活血補血藥,如八珍湯,適用於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
補心氣: 配伍酸棗仁、柏子仁等藥,如 天王補心丹 ,適用於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心氣虛衰癥者,還能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
補腎氣: 配伍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藥,適用於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配伍鹿茸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適用於腎陽虛衰,腎精虧虛之陽痿。
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配伍知母、石膏等,如白虎加人參湯,適用於熱病氣津兩傷,口渴,脈大無力者。
相似拓展——人參、黨參、西洋參、太子參,壹表比較
黃芪——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腫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本品既善補中氣、升舉清陽,又善補肺氣、益氣固表,治脾肺氣虛、中氣下陷、氣不攝血、自汗盜汗等,還能托瘡毒、利水消腫,治氣血不足之瘡癰不潰或久潰不斂,以及氣虛水腫、小便不利。此外,通過補氣又能生血、攝血、生津、行滯,治血虛萎黃,氣不攝血之崩漏便血、氣津兩傷之消渴,痹證、中風後遺癥氣虛血滯,筋脈失養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
應註意的是本品甘微溫升補止汗,易於助火斂邪,故凡表實邪盛,瘡瘍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者,氣滯濕阻、陰虛陽亢者均不宜用黃芪。
說說黃芪的臨床應用
生黃芪與蜜炙黃芪:生黃芪擅長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瘡排膿,所以自汗時出,體虛感冒,水腫,瘡瘍不潰或久潰不斂宜用;蜜炙黃芪以益氣補中見長,故氣虛乏力,食少便溏者宜用。
黃芪配人參:相須為用,是甘溫補氣的重要搭檔,氣虛所致神疲、食少、自汗等身體虛弱諸證可用。
黃芪配附子:增強溫裏助陽、固表止汗的作用,適用於癥見汗出惡風,小便不利,肢體沈重麻木等屬氣虛下陷兼陽虛者。
黃芪配升麻:增強升陽舉陷的作用,氣虛下陷的崩漏、脫肛、子宮脫垂等可用;
黃芪配桂枝:增強益氣通脈,溫經和血的作用,對氣血營衛不足、肌肉疼痛、肩臂麻木等適用。
黃芪配當歸:增強益氣生血功效,勞倦內傷、煩渴、脈虛大乏力及瘡瘍、血虛發熱、氣血不足諸癥等可用。
相似拓展——黃芪VS白術
山藥——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本品既平補氣陰,為治氣虛或氣陰兩虛之佳品,又滋陰益氣而生津,為治腎陰虛及消渴所常用藥,還可固精止帶,為治腎虛不固之要藥。
使用要註意,本品養陰收斂助濕,故濕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者禁服。
說說山藥的臨床應用
山藥配伍白術,人參,如山芋丸,可治脾胃虛弱,不思進飲食;
山藥配伍鎖陽,適用於腎陽不足,精關不固遺精滑精等;
山藥配芡實,增強補脾益腎,收澀止瀉,固精止帶功效,適用於脾腎兩虛之泄瀉、遺精、白帶、小便不禁等;
山藥配天花粉:增強益氣養陰生津的作用,適用於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及消渴等;
山藥配知母:增強滋陰降火的作用,適用於陰虛火旺之骨蒸潮熱,盜汗,心煩等;
山藥配川貝母:肺虛久咳,虛勞咳嗽等可用。
刺五加——補氣健脾、益腎強腰,養心安神,活血通絡
刺五加味甘,性微苦;歸脾、腎、心經;本品入脾經,善補氣健脾,治脾虛乏力、氣虛浮腫;入腎經善益腎強腰,治腎虛腰膝酸軟,小兒行遲;入心經善養心安神,治心悸失眠;走脈絡善活血通絡,治胸痹心痛,痹痛,跌打操作。
臨床上被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屬脾肺氣虛證者,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神經衰弱屬心脾兩虛證者,前列腺炎屬於腎氣虛證者可用。但陰虛內熱之證慎用。
刺五加的臨床應用
刺五加註射液:在輔助治療糖尿病抑郁癥、腦出血、冠心病心絞痛、神經源性水腫、圍絕經期綜合征等有肯定的療效。
刺五加配太子參:對肺脾氣虛所致的體倦乏力,食欲不振,久咳虛喘等可應用;
刺五加配杜仲:腎中陽氣不足,筋骨失於溫養所致腰膝酸痛、陽痿、小兒行遲及風濕痹證而兼肝腎不足者等可用;
刺五加配酸棗仁:可補心脾之氣,安神益誌,適用於心脾兩虛,心神失養之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
常見中成藥應用有 心舒寶片、刺五加片、五加參精、安神寧 等。
補氣藥還有甘草、大棗、白扁豆、蜂蜜等,臨證應用補氣藥若兼有陽虛、血虛、陰虛者,可配以補陽藥、補血藥、補陰藥;氣能攝血,所以補氣藥與止血藥同用,還可治氣不攝血的出血證;服用補氣藥,如產生氣滯,出現胸悶腹脹、食欲不振等癥者,可適當配伍理氣藥以健脾行氣。補虛藥可補充人體物質虧虛,增強人體功能活動,調理免疫力,消除或減輕虛弱證候,但壹定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 辯證使用,正氣不虛、邪實、濕盛中滿等不宜應用。
世界上最大的雞品種是火雞,原產於美國和墨西哥,喜歡棲息在溫帶和亞熱帶森林中。野生火雞特別喜歡棲息在水邊林地。火雞屬於雉雞屬,比家雞大3-4倍,翼展125-144cm,體長110-115cm。需要註意的是,火雞的雞舍在配種時非常重要。因為火雞的毛比較密,為了避免病蟲害,雞舍壹定要選擇幹燥,排水灌溉能力好,冬暖夏涼的地方。
1.世界上哪種雞最大?<
貽貝1年可長約1-2斤,其體重會受到養殖方式、養殖條件、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響。養殖河蚌需要保證水源充足,無汙染,水域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要求水面超過6000平方米。面積過小,水質容易發生較大變化,影響貽貝生長。
1.貽貝壹年能長多大?
1,貽貝1長多少公斤?
壹般來說,貽貝1年能長1-2斤左右,但由於養殖方式、養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