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元節的來歷及食物,希望對妳們有幫助。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是道教的說法。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據《修行記》記載:“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壹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節是道教與中國傳統民俗相結合的產物,二者能夠相應,主要是基於同壹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
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福納吉、祭祖拜神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三元日成為民俗節日。
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等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為懼厲的心理,民眾於日常生活中復合儒、佛、道三教,將農歷七月十五的中元節稱為鬼節,稱農歷7月為“鬼月”。
佛教傳入後,佛教中也有壹種追薦祖先的超度儀式,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盆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且佛教也是在農歷七月十五這壹天舉行超度法會,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吃什麽食物
1、吃鴨,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在七月半吃鴨子,因鴨在水中遊,取其河燈普渡祈禱之涵意。也有說法是“鴨”就是“壓”,是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魂靈”,這說法有點牽強,因為很多地方“鴨”與“壓”不同音。東莞人壹般會吃蓮藕煲鴨。
2、廣東地區,中元節他們會吃瀨粉,代表著祈求平安。瀨粉就是他們當地的壹種特色小吃,廣東各個地方的大街小巷上的小吃攤都有賣。瀨粉的吃法也有很多種,廣東人在慶祝壽辰的時候也會吃這道美食,有添福加壽的寓意。
3、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還盛行面塑活動,數晉北地區最為盛行。每到這時候,就有壹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的景象。這時,會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捏壹個大花饃。而不同的花饃有不同的捏法。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
4、江浙地區,中元節他們都會吃“餃餅”,這是壹種類似春卷的食物,是江浙壹帶傳統的食物,也是江浙地區隨處可見的傳統小吃。他們還會吃另壹種食物,叫做“扁食”,其實就是壹種餛飩,這種餛飩皮比較薄,形狀狹長。
5、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被當地人稱為“掐嘴節”,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粗茶淡飯出自宋·黃庭堅《四休導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飲食簡單,生活簡樸。
6、河北地區,中元節他們會吃蒸面羊,在這壹天,會攜帶壹些蒸羊、水果、酒等去祭拜祖先,然後將蒸羊贈送給女兒和外孫,有些家庭比較貧窮,則用蒸面來代替羊。
7、中元節焚紙,然而禁止孕婦折紙錠。據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後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煙花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壹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壹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中元節上墳有什麽講究
1、時間講究
從墓地風水學的角度,掃墓時間最好選擇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建議在午時即11-13時期間掃墓,因為這個時間段是壹天中陽氣最盛之時。最好是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掃墓拜祭,最忌諱在17時之後掃墓。
2、花束準備
從古至今,祭祀上墳掃墓,最普遍的就是白色的花,而古代把菊花當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懷念的意思。因此,白色菊花是最適合的上墳掃墓的花。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最好不要用帶有濃郁香氣的鮮艷顏色的花,以免給人不尊重死者的印象。
3、掃墓穿著
在掃墓的時候,建議不要選擇黑色衣服,以免招惹陰氣。但是也不要選擇穿紅色,或黃色等顏色鮮艷的衣服,否則給人壹種不尊重逝者的感覺。因此,最好是選擇穿素色衣服比較適宜。另外,建議不要買鞋,因為“鞋”與“邪”同音,買鞋會招惹邪氣,影響運勢。
4、掃墓步驟
掃墓之前,首先要剪除墳丘上所有的雜草,修理陵墓周圍,然後往墳上添些新土陪護,最後開始燒香紙、倒酒供奉開始祭祀。祭祀的步驟: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別。祭祀的先後順序: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
5、掃墓建議
避開掃墓高峰;註意隨身攜帶的物品;帶有小孩的家長更要照顧好孩子,避免小孩因玩耍而走失;註意防火,確保安全,文明祭祀,用鮮花代替焚燒紙錢、香燭以及燃放鞭炮祭掃,這既是對親人的最好的祭奠,又減少了消防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