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古代的酒是多少度?它和現代葡萄酒有什麽區別?

古代的酒是多少度?它和現代葡萄酒有什麽區別?

酒精濃度低~按現在的度數壹般只有2~3度。

中國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餾酒之壹(另外五種是白蘭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和杜松子酒)。中國白酒在工藝上比其他國家的蒸餾酒復雜得多,原料多種多樣,白酒風格各異,名稱也多種多樣。

中國白酒在飲料酒中獨具風格。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白酒相比,中國白酒有壹種特殊的、無與倫比的風味。酒潔白晶瑩,無色透明;香氣宜人,五類酒各有特色。香氣濃郁、純正、芳香,無窮無盡。口感醇厚柔和,甜脆爽口,酒體和諧,回味悠長,清爽無窮的美好口感給人極大的喜悅感和幸福感。

中國白酒前期酒精度很高,高達67、65、62。如此高度的酒,在世界其他國家也不多見。近年來,國家建議降低白酒度數,很多大型酒廠都成功試制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在早期市場出現的時候,大部分消費者都不太習慣,總覺得不夠好喝,而且“淡”。20世紀90年代初,城市消費者已經習慣了低度白酒,它逐漸成為宴會上較好的品種。

白酒以前叫燒酒、高粱酒,建國後統稱白酒、白幹酒。為什麽叫白酒、白酒、燒酒?白酒是指無色,白幹酒是指不含水,燒酒是將發酵原料在甑內加熱蒸餾出來的酒。

白酒的名稱有很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冬瓜酒等。,就是用高粱、大曲、冬瓜制作的酒。有的以產地命名,如茅臺、汾酒、景芝白幹、曲阜老窖、蘭陵大曲等。有些是以名人命名的,如杜康酒和龔凡特色歌曲。還有的是按發酵貯存時間長短來命名的,如特曲、陳曲、頭曲、二曲等。二鍋頭、回龍酒等。,都是根據生產技術的特點來命名的。二鍋頭是中國北方固態白酒的古稱。現在有些酒還叫二鍋頭。現在的二鍋頭是蒸酒時捏頭去尾取中間蒸餾出來的酒。真正的二鍋頭是指在制酒過程中使用冷卻器之前,用古代固態蒸餾法蒸餾出來的酒,即以壺為冷卻器,二次換水。所謂回龍酒,就是把蒸好的酒再烤壹次,就是回龍酒。

中國白酒起源於何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

壹句源於趙朝的話,出現在唐朝的文獻中。李肇(公元806年)《國史補》中:“酒有劍南燒春”(唐代壹般稱酒為“春”);陶勇(公元834年)說:“自從我到成都去做燒酒,我就不考慮去長安了。“可見,在唐朝,燒酒的名字已經廣為流傳。田寫《曲本草》說:“暹羅酒用燒酒二燒,充滿珍奇之香。每個壇上都畫著十幾公斤的檀香煙,然後裝上酒,用蠟封好,埋在土裏兩三年。千萬不要燒煤氣,拿出來用。“趙希玉《調律匯編》說:“若醉,用綠豆粉剝皮片撬開筋,用涼水送粉片下喉,方為穩妥”(卷二);他補充道:“生姜不應該和燒酒壹起使用。喝白酒和生韭菜會讓人生病。喝白酒忌壹切甜食”(卷三)。

以上語錄中提到的“燒酒”、“蒸餾酒”、“白酒”是今天的嗎?單從同名來說還沒有定論。有人認為我國人早就親昵,把蒸酒叫燒鍋,燒鍋出的酒就是九韶。但煮鍋的名稱起源於何時,還有待考證。所以白酒起源於唐代,其論據仍然不足。

另壹種說法是元代從國外引進(1271—1368)。

元代,中國與西亞、東南亞交通便利,交流頻繁,文化、技術交流較多。有人認為“阿吉古”酒是蒸餾酒,是從印度傳入的。還有人說:“燒酒的原名是‘阿奇奇’。元代在西歐征收時,經過阿奇伯,將白酒法傳入中國。”張穆寫《飲食辨》說:“燒酒,又名火酒,‘孫雲乾谷’。”“古”也是壹種方言現存的人們發現,“孫雲乾谷”、“孫雲乾酒”和“孫雲乾氣”都是音譯,指的是壹種用棕櫚汁和大米釀造的蒸餾酒,曾於元代傳入中國。

另壹種說法是,明代藥理學家李明珍(1518-1593)在《本草綱目》中寫道:“九韶非古法,自元代始創。其方法是用烈性酒和劣酒蒸氣,用器皿取露珠。每當發酸的時候,最近只和糯米或小米或糯米或大麥壹起蒸,放在發酵缸裏蒸了十天。像水壹樣清澈,味道很濃,上面還蓋著酒。”這段話,除了說明中國的燒酒起源於元代,還簡述了燒酒的釀造和蒸餾方法,所以人們認為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