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桂魚是蘇州最有名的菜肴,而且遠近聞名。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大鬧“松鶴樓”,嘗松鼠鯉,備受贊譽。蘇州廚師將鯉魚改為鱖魚後,制作技術不斷提高,色、香、味、形、聲、器俱佳。在壹個長長的白色魚盤裏,鱖魚頭高,魚嘴微開,魚尾高起,澆上鹵汁,如穿上紅衣服,滲入魚身,發出吱吱的聲音,像松鼠歡快地叫著,魚身飾以白蝦,紅白分明,像松鼠低頭慢走,四周紫葡萄環繞,別有情趣。壹股獨特的酸甜氣味隨著熱氣而來,讓人在舌根產生唾液。三月,桃花盛開,流水從瀑布中滲出,是品嘗松鼠桂魚的最佳時節。
原料
1活桂魚(約750克)、蝦30克、熟筍丁20克、水發菇丁。
20克,青豌豆15克,九韶25克,精鹽11克,綿白糖200克,香醋100克,番茄醬和千帆醬各50克,蔥10克,大蒜3克,幹澱粉60克,幹澱粉60克。
100g,濕澱粉50g,香油15g,熟豬油(或精煉油)1500g(約240g)。
準備
1.將鱖魚清洗幹凈,在胸鰭處切去頭部,在魚頭下巴處剖開,用刀拍平。然後沿著脊柱兩側到尾部(魚尾不斷),切斷脊柱,去除胸刺。先在魚身上直切,刀距約1 cm,再斜切,刀距約1.3 cm,直抵魚皮,形成菱形刀紋。將15g紹興酒和1g精鹽放入碗中,拌勻,抹在魚上,拍幹澱粉,抖落余粉。
2.將番茄醬和千帆醬放入碗中,加入豬肉湯、軟糖、香醋和紹興酒10。
克,精鹽9克,濕澱粉,攪拌均勻成糖醋汁。
3.大火燒熱炒鍋,舀入熟豬油加熱至200℃左右,然後將兩片魚翻面,魚尾傾斜成松鼠形狀。然後壹手提起魚尾,另壹手用筷子夾住另壹端,放油鍋裏炸20秒左右定型,然後松手。魚落入油鍋後,放下魚頭,用鐵勺將熱油澆在魚、頭、尾上,直至呈淡黃色。當油溫再次升高時,將魚煎至金黃色,撈出,放入長圓形盤中,擺成松鼠形狀,將魚壓松。
4.在炒鍋中大火加熱,舀入少量熟豬油,加入蝦,倒入漏勺中。
放油。將原鍋再次大火,舀入50g熟豬油,放入蔥白煮至蔥白黃香,撈出,放入蒜末、筍丁、香菇丁、青豌豆,翻炒透,倒入醬汁,翻炒均勻,放入熱油煎魚。
75克,淋上香油拌勻。澆在松鼠魚上,撒上煮熟的蝦,在盤子上點上紫葡萄。
編吧。
生產密鑰
1.魚剜花刀時,魚皮不破,花紋清晰;進油鍋前拍粉,拍均勻,抖掉剩余的粉。
2.魚是用高油溫炸的,而且是兩次炸,第壹次熟,第二次脆。
3.糖醋汁要燒透,用王油調成“活汁”,讓鹵汁充分滲透,發出吱吱的聲音。
10.梁溪脆皮鱔魚
梁溪酥鱔,又名無錫酥鱔,曾被稱為太湖酥鱔。它是江蘇鱔魚菜肴中壹個獨特而傳統的名字,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據說這道菜是由太湖船菜脆鱔發展而來的。最早聽到是在太平天國時期。無錫有梁溪河,西通太湖。無錫遊船經常從這條河駛入太湖,所以船上流行的脆皮鱔魚被稱為“梁溪脆皮鱔魚”。經過無錫幾代名廚的改良,這道菜越來越完美。
鰻鱺,又稱鰻魚。“小夏鱔魚爭人參”,道出了吃鱔魚的最佳季節。這道菜的最佳選擇是每條鰻魚重約150g。
原料
活鱔魚1500克(10條),姜絲30克,紹興酒60克,精鹽150克。醬油40g,綿白糖100g,蔥花25g,姜末25g,大豆油1500g(約150g),香油25g。
準備
1.鍋中加入清水2500克,將鹽燒開,放入活鰻魚,然後蓋上鍋蓋,煮至鰻魚口張開,撈出用清水沖洗幹凈。將鱔魚橫放在案板上,腹部向內,壹手托住鱔魚頭,另壹手插入竹片,沿脊骨直排至尾部,去內臟,沿脊骨兩側排凈,去骨取鱔魚肉,洗凈瀝幹水分。
2.大火燒熱鍋,放入大豆油,油溫200℃左右時,放入鱔魚肉,煎3左右。
分分鐘取出,待油溫再次升至200℃時,放回鱔魚肉,煎4分鐘左右,再用小火煎;大火燒熱炒鍋,舀入25g大豆油,炒香蔥和姜末,加入黃酒、醬油和白糖,煮開制成鹵汁,即撈起香脆的鱔魚肉,在鹵汁中翻面,將麻套從炒鍋中倒出放入盤中,形成寶塔狀,用姜裝飾。
這道菜造型美觀,色澤焦黃,鱔魚肉脆脆,鹵汁鹹鹹的。
生產密鑰
1.掌握好鱔魚的浸泡時間,避免肉腐爛。
2.第壹次煎鱔魚時,要壹條壹條的放,避免互相粘連;掌握煎炸油溫和時間,使產品脆而不燥。
11.脆皮銀魚
銀魚,細長略圓,色澤素白,鱗骨軟骨,亮如銀,肉質細嫩鮮美。明代有壹位人造詩人寫過壹首關於銀魚的詩:“冰在溪邊,銀魚奔騰,白玉盤浮,不必探內點。”宋人張喜安說“春後銀魚霜鱸魚”,銀魚和鱸魚都放在壹起。清朝康熙年間,曾被列為貢品。
太湖盛產銀魚,與梅鯉、白蝦井素有“太湖三白”之稱。遠銷海外,口碑很好。銀魚長約10 cm,可鮮食,也可制成幹貨。菜肴種類繁多,其中脆皮銀魚是著名的壹種。色澤金黃,具有松、脆、肥、鮮、香的特點。
原料
500克銀魚、50克蛋黃、15克紹興酒、4-5克精鹽、5克香辣醬油、3克綿白糖、0.5克白胡椒、1克味精、10克幹澱粉、20克精制白粉和面包。
廢料120g,蔥花5g,大豆油50g(約50g),蘿蔔5g。
準備
1.將銀魚去頭,去腸,清水洗凈,瀝幹水分,放入碗中,加入紹興酒、白胡椒粉、精鹽、蔥花、綿白糖、味精、蛋黃,拌勻,放入幹澱粉、精白粉,再粘上面包糠。
2.大火燒熱炒鍋,舀入豆油,待油溫約180℃時,放入銀魚,待用。
搖動漏勺,煎至金黃色,取出裝盤,用蕪菁裝飾。
生產密鑰
1.第壹次加工銀魚時必須去腸;瀝幹水後用調料拌漬,否則水太多;沾了面包屑後要立即油炸。
2.油溫不能太高,因為魚肉比較嫩;放入油鍋後,漏勺要搖晃,避免相互粘連。
12.蒲肺湯
魷魚,古稱石斑魚,俗稱酸菜魚、河豚。它是硬骨魚綱的幼魚,屬於東方純暗紋東方鲀(河豚),無毒。地點:蘇州。秋天上市。
浦飛湯是蘇州的壹道名菜。煮出來的菜肺(其實是脂肪肝)很豐滿,魚肉鮮嫩,湯汁清亮可口。30年代初,於右任先生秋天遊太湖,在木瀆時嘉酒店品嘗了這道菜後,贊不絕口。他寫了壹首膾炙人口的詩,“老桂花開遍天下,看遍太湖花,回木瀆憶,謝時嘉肺湯”。從此,普肺湯聲名大噪。
原料
活魚500克,開水腿15克,水發香菇10克,熟竹筍10克,豌豆苗5克,精鹽7.5克,紹興酒40克,蔥花5克,雞湯750克,熟豬油15克,白米飯。
準備
1.把魚放在砧板上,左手托住魚的肚子,右手從肚子上用刀切開,刀刃向外推,把魚卷起來,剝去皮,取出肺,取出內臟,清理幹凈。然後把刀從脖子上,沿著脊骨壹直割到尾巴,取下兩片魚肉。
2.將魚放入清水中,去掉白大衣上的黑膜,濾掉水分,每批魚壹分為二;壹批肺壹分為二,用0.5g鹽輕輕揉搓,然後洗凈瀝幹。
3.魚肺用2克鹽和5克蔥花混合,過壹會兒瀝幹汁液。
4.將雞湯煮沸,加入魚和肺,加入酒和鹽,當肉湯再次沸騰時,取出魚和肺,放入湯碗中。撇去湯汁後,加入輔料。壹旦徹底泡透,撈出泡沫倒入湯碗,在豬身上澆上花椒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