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被宣告野外滅絕的長江鱘在湖北被發現,執法人員將其放歸長江這意味著什麽?

被宣告野外滅絕的長江鱘在湖北被發現,執法人員將其放歸長江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長江鱘野化增殖放流成功自然生存階段。這條長江鱘體長96厘米,重8斤左右,據推測是亞成年個體,魚齡5-6年,預計再過2-3年(野生7-12年,人工繁殖個體6-8年)就會性成熟。從其生長狀態來看,它已經在野外存活了很長時間,而且身體狀況比較好,這也讓長江鱘的復蘇看到了希望,但距離形成野外種群,依然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壹、從外表判斷人工繁殖個體,體表顏色淺,但未發現標記法,這條長江鱘,也是過往野化增殖放流活動中,進行野化增殖放流的人工養殖個體。遠夏說,這不意味長江鱘野化增殖放流成功,他的意思是要恢復自然繁殖,才算成功,著重於自然繁殖,這也是大家所期望的。可將人工繁殖動物恢復成為野生動物,恢復野外種群時,都會經歷野化、野放、自然生存、自然繁殖、極小種群恢復、野外種群恢復等過程。大熊貓、東北虎等就經歷著這個過程。

目前還是著重於自然生存,所以我認為在自然生存階段,長江鱘野化增殖放流成功。物種野外滅絕,指的是壹個物種在50年內,沒有在野外發現個體,這就代表該物種野外滅絕,這是狹義上的滅絕。中國特有物種長江鱘在1983年(39年前)後便沒有發現野外個體,在2020年宣布野外滅絕視情況會縮減時間。但慶幸的是,長江鱘的人工養殖獲得了成功。

二、物種完全滅絕,指的是壹個物種在50年內,沒有在野外發現個體,圈養的個體也已經死亡,這就代表該物種野外滅絕和圈養滅絕,完全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中國特有物種白鱘(Psephurus gladius),在2002年11月1日,在野外被捕撈,實行人工保種時失敗,撞壁自殺死亡從此再未發現野外個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2022年7月21日正式宣布完全滅絕。

對於這條白鱘為何應激撞壁自殺,我記得有專家認為,是養殖池太小,養殖環境又與野外環境有較大區別,不能適應。鱘鰉魚全人工繁殖體系的完善1976年,重慶市水產科學研究所開展了達氏鱘的人工繁殖,於1976-1980年完成了從受精卵到成魚再產卵的全人工繁殖馴化過程。這壹體系的建立,在後來保護中華鱘、達氏鱘(長江鱘)、達氏鰉等物種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人工繁殖體系建立之後,為了創造經濟效益,在1994年開始,又進壹步完善相關技術。

三、當時在國際市場上,10g魚籽醬便能賣到2000元,堪稱黑色黃金。但鱘魚俄羅斯鱘魚14-16、中華鱘14-26、達氏鱘長江鱘)6-8、鰉魚達氏鰉16-20的性成熟年齡很長當時養殖物種主要為中華鱘、達氏鰉,不利於獲取魚籽。經歷壹系列技術攻克,通過雜交技術,雜交出的鱘鰉魚,7年便可以獲取魚籽,同時活體取卵技術成活率達到93,在2017年左右達到技術成熟,讓10g魚籽醬降到了300元。而市面上見到10g50元的魚籽醬,則是用海帶做的冒牌貨,雖然口感已經與魚籽醬差不多。

問題在於,長江鱘被宣布野外滅絕狀態的標誌,是它從2000年開始就再也沒有自然繁殖的跡象,按

照長江鱘的預估壽命來看,即便最後壹批自然繁殖生出來的長江鱘沒有被過度捕撈(禁漁前)、沒

有被水汙染擊垮,它們也基本壽終正寢,野外滅絕的定義比較準確。

想要改變野外滅絕的狀態,就需要通過增殖放流來重建野外種群,而重建野外種群的標誌,就是增殖放流的人工繁育個體在野外可以自給自足、獨立存續。可就目前來看顯然沒完成這個成就如果不是這樣,那已經放歸了幾十萬條。

四、按理說長江鱘應該不至於太難見到,還至於捕撈到壹條就成

了大新聞嗎更何況長江鱘需要到特定的產卵場進行繁殖,而這個產卵場已經可以確定被破壞了,

我們也沒有發現其他的產卵場,野外繁殖基本無望。換句話說就是,假如人工繁殖放歸壹停下,還

會立馬就沒了。所以這個野外滅絕的帽子,怕是還得繼續戴著了。

長江水產研究所3個課題組參加“會戰”:養殖室生殖生理組,負責葛洲壩下中華鱘的人工繁殖工作;營養餌料組,負責幼魚活餌料生物培養和幼魚培育;資源室資源組,負責資源和產卵場調查。從20世紀80年代,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野生中華鱘親魚人工繁殖培育出子壹代,到2009年,子壹代成功繁育出子二代,中華鱘全人工繁殖體系完全建立。2016年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立項開展“全國人工養殖中華鱘普查。

歷時4年,普查結果顯示,中華鱘人工養殖群體主要集中在25家人工養殖基地(包括國立科研所、央企研究所、保護區養殖基地、養殖企業以及水族館),統計子壹代中華鱘***有3091尾,其中湖北2132尾。野化增殖放流人工成功繁殖長江鱘之後,工作人員會擇優挑選野性強,身體素質好的個體進行野外增殖放流,多年來累計增殖放流34萬尾。2021年,湖北荊州市放流長江鱘子二代1000尾。2020年,瀘州市本級2020年增殖放流活動中,放生長江鱘1400多尾。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至今,增殖放流的長江鱘性腺發育成熟的約600尾,幼魚近34萬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