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用菌生產現狀
1)食用菌產業
從發展歷史上看,20世紀50年代的香菇段木栽培,60年代的雙孢蘑菇栽培,70年代的平菇稻草栽培,80年代的平菇廢棉栽培,90年代金針菇瓶栽的普及而形成了目前的規模。目前進行人工栽培的品種以平菇、香菇、金針菇和雙孢蘑菇為主。20世紀90年代以後食用菌被認為是健康食品,而進行了多方研究,開始對冬蟲夏草、巴西蘑菇(姬松茸)、桑黃等藥用真菌的人工栽培和對真姬菇、白黃側耳、刺芹側耳、楊樹菇、白靈菇、猴頭菌、雞腿菇等珍稀菇類也開始進行了人工栽培。
據農林水產統計,韓國的食用菌總產量1999年已達到12.7萬多噸,其中平菇76849噸,占總產量的60%以上,產值3174億韓元(1300韓元=1美元);其次是香菇以幹香菇計4149噸,產值1333億韓元;金針菇為24572噸,815億韓元;雙孢蘑菇19774噸,707億韓元;靈芝1238噸(幹品),300億韓元。再加上松茸、冬蟲夏草、巴西蘑菇等產值,可排在糧食、豬、辣椒、牛奶等後第十位。
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平菇生產以稻草、廢棉為原料,生產量急劇上升,但到了最近其增長速度相當緩慢。每“平”(3.3m2為壹平)的單產壹般為23千克。1999年平菇平均千克價為4130韓元;雙孢菇每平的產量為46千克,平均千克價約3576韓元;香菇80年代以後迅速發展,最近從野外栽培發展到簡易棚栽培。近幾年隨著中國香菇的進口和香菇菌筒的進口,其產量也隨即增加。
瓶栽食用菌類中,20世紀90年代後期,金針菇生產發展最快,但到了最近,市場價格下降到生產成本以下,所以不少金針菇栽培農家轉到刺芹側耳(杏鮑菇)或者平菇瓶栽。金針菇1999年的平均千克價為3319韓元,但到2004年下降了壹半左右。隨著健康飲料消費量的不斷增加,靈芝生產上變化較少,但因其他藥用菌開發較為活躍,其生產量趨為減少,1999年幹靈芝千克價為24270韓元。
2)韓國國內食用菌流通和價格
在韓國市場上食用菌的價格,直接與不同栽培時期和產量有關,IMF以後從1998年年底,食用菌價格開始下降,後來隨著國內經濟的回復開始上升,但金針菇因生產量超過需求而價格連續下降。
①平菇
雖然受IMF的影響,從1998年底開始有所下降,但從2003年開始穩步回升。從栽培時期來看,冬季平均價格為4700韓元/千克,為最低,夏季平均7110韓元/千克,比冬季價格高。從月份來看,春節和中秋節的2月和9月最高。造成以上原因是冬季農閑季節生產農家增加,但夏季需要降溫設備而減少栽培面積。
②香菇
IMF以後,香菇價格開始上升,2000年價格比1999年明顯上升。1999年6月份1千克鮮香菇價格達15300韓元,創歷史最高記錄,比全年平均價格高出5000韓元左右。從地區比較,2004年6月1日漢城16000韓元/千克,富山17000韓元/千克,大田16000韓元/千克。另外,幹香菇去年花菇每千克價格40000韓元,全國價格比較平均。
(2)食用菌進出口貿易現狀
2000年主要食用菌(香菇、平菇、雙孢蘑菇、靈芝、松茸)出口量為662噸,出口額達3623萬美元,而進口量為9506噸,進口額達1139萬美元。從數字上看,進出口順差達2484萬美元。但出口量的85%為松茸,如果不考慮松茸的出口,則情況就大不壹樣,進出口貿易反而出現逆差達400萬美元左右。
1978年以前,雙孢蘑菇的出口額高達5000萬美元,但以1978年為轉折點,因中國產品的上市而走下坡路,從而雙孢蘑菇生產以出口改為內銷,2000年的出口量僅16噸,出口額僅8.6萬美元。與此相反,雙孢蘑菇的進口量1998年為2301噸,1999年為6482噸,而在2000年則進口7765噸,從主要的出口品種轉變成進口品種。
幹香菇2000年出口108噸,比1993年的596噸減少80%以上。出口日本115噸、香港91噸、新加坡12噸、美國4噸、其他國家或地區為4噸。鮮香菇1995年的出口量最大為126噸,但1999年才出口6噸,2001年到7月份出口7噸,其主要出口國為日本。進口方面,1993年進口幹香菇514噸,2000年進口量高達1079噸,而且全部從中國進口幹品。鮮香菇的進口1996年3噸,2000年進口鮮香菇達59噸,而到2001年7月份為止,7個月內已進口51噸,也全部是從中國進口的。
韓國食用菌菌種進出口情況來看,2000年到7月份為止,累積進口2580115千克,其中從中國進口2561317千克,荷蘭8568千克,澳大利亞5600千克,日本4630千克;但2001年1~7月份,僅7個月內進口量已達1810558千克,其中中國179701千克,澳大利亞21750千克,日本3375千克,法國1890千克。以上所進口的菌種,從中國進口的絕大部分為香菇菌袋和平菇菌袋,從澳大利亞、荷蘭進口的為雙孢蘑菇菌種,從日本進口的為金針菇菌種。
以上情況表明,韓國的食用菌業,隨著本國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缺少、勞動力價格的提高和食用菌原材料的短缺,導致生產量呈下降趨勢,從而減少出口,增加進口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並且韓國從中國進口少量的鮮香菇和大量香菇和平菇菌袋。
韓國食用菌生產的原料,尤其是生產量最大的平菇,主要是以稻草、廢棉、棉籽殼和鋸木屑為主要原料,除了本國生產稻草和鋸木屑外,廢棉和棉籽殼以及棉籽餅等全部從巴基斯坦、澳大利亞和中國等國家進口,每年約進口6萬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