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廣東有啥特產嗎?吃的壹類的。

廣東有啥特產嗎?吃的壹類的。

1、廣州腸粉

廣州腸粉是廣州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同時也是很多市民早餐的必選之品。布拉腸粉是將米漿置於布上蒸成,又叫布拉蒸腸粉。以往經常由流動小販在街角出售齋腸,大部份已轉為鋪位經營,壹般會將腸粉切斷,吃時再加入芝麻、甜醬及辣醬調味。註意,豬腸粉與腸粉並非同壹類食物,但某些食客會將之混淆。豬腸粉雖然同是米漿制作,但是卻與腸粉不同,味淡的豬腸粉並無餡料,是由米漿卷成卷狀然後切粒,每粒的橫切面有如樹木的年輪般成不規則的圈狀,配以不同風味的醬油而成。

2、艇仔粥

艇仔粥是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遊民——疍民(又稱水上人家)創造的,其後又在廣州發揚光大。現為廣東著名的傳統小吃之壹。艇仔粥的配料有生魚片、瘦肉、油條絲、花生、蔥花、蛋絲、浮皮、海蜇絲、叉燒絲、燒鴨絲和魷魚等。烹制時將滾燙的粥底倒入配料中燙熟即成。艇仔粥以粥底綿滑、味道鮮美、口感豐富而聞名於世。

3、白沙油鴨

白沙油鴨,廣東省東莞經典的地方傳統名肴,也是虎門特色菜肴,油鴨即臘鴨,中國北方稱為"板鴨"。相傳在明清時期,虎門白沙設立鹽埠,官兵多江浙人,善養鴨,喜此地河水純凈,退伍時解甲不歸鄉,在溪邊養鴨,並在江西南安退役者善臘鴨,此地水足糧豐為其提供條件,故糅合江浙養鴨經驗與南安制作技巧,創出別具壹格之"白沙油鴨"。白沙油鴨之特點,肥白肉厚,甘飴香醇,肥而不膩,香而不俗。

4、中堂槎滘魚包

中堂槎滘魚包為水鄉中堂著名的傳統名點,由魚肉做成的表皮包住餡料而成。距今有七八十年的歷史。最早由增城新塘沙村壹食家創制,據說其在品嘗順德名吃魚皮角時認為皮太厚,影響內餡的味道,便在魚皮角的基礎上加工做成早期的魚包。槎滘與新塘僅壹河之隔,兩者的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壹肪相承,新塘魚包的制法很快便傳至槎滘,而當時槎滘"蘇記酒樓"的廚師又在新塘魚包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創制成造型奇美、皮薄餡靚、爽滑鮮嫩、口感極佳的槎滘魚包。

5、深圳炒米餅

深圳炒米餅又叫沓米餅,用大米、糖、花生米等材料制作而成,原料的調制、制作工序繁瑣。但是傳統的工藝也就作出了香甜酥脆的原汁原味,剛出爐就四散飄香,入口輕咬隨即化開。還能依據模型制成心形、桃形、圓形等形狀,別有風趣。深圳獨有的小吃,它們歷史悠久,味道獨特,妳可嘗過?沓餅,沓米餅”是深圳新春時節最具地方特色的小吃,“聽到沓餅聲,知道過年來。”舊時的深圳,有“過年沓餅”的習俗。

6、梅菉麻通

梅菉麻通是吳川獨有的風味小食麻通,形似香蕉,色澤金黃,入口酥脆,咀嚼無渣,香甜可口,是吳川傳統的名牌小食。麻通是吳川糖果生產中的獨特名優產品,該產品系用大糯米、水芋頭、白糖、芝麻等原料,經過特殊的處理方法和制作技術做成半成品,曬幹後隨時備用。再加工制作時,將此半成品先後投進分別用文武火煮成不同溫度的兩個油鍋中去炸,炸至膨脹適度,取出淋上白糖膠,灑上芝麻即成。

7、田艾籺

田艾籺又叫田艾米籺,田艾米籺是廣東湛江地區常見的食品,當地壹般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做田艾米籺。吳川人“二月二”做田艾米乙的習俗自古壹直沿習至今,特別是農村,每到“二月二”前夕,他們就搗米粉、備田艾絨、做田艾米籺,據悉,田艾籺是用來拜神、祭祀之用,祈禱風調雨順。田艾米籺,因其工藝繁復,口感綿逸,又承載著傳統習俗,而深受歡迎。主要以糯米、粘米、糖漿、鮮田艾與清水搓成軟團,以花生、芝麻、蘿蔔或椰絲作餡做成鹹或甜粑,放在鍋裏炊熟便成。尤其是香心甜皮的田艾籺(米乙)最為美味可口。

8、中山粉果金咤

中山粉果是廣東中山地方傳統名點之壹,其中以金咤為代表。此外還有角仔、葉仔、紅棗餅等。粉果以澄面、生粉、水、豬油、精鹽拌勻搓皮,以叉燒、瘦肉、冬菇、筍、鮮蝦配以生抽、白糖、味粉、蠔油等調味品為餡料,經精心包制而成。其特點是清香、肉鮮皮脆、味道鮮美。粉果的包制,要求滿而不實,形似欖核,搖有響聲,而餡料就要細。由於制作精細,風味獨特,故深受食家的喜愛。

9、光華朥糕

光華朥糕有冰涼、柔潤之特點,又有涼喉解毒的作用,亦稱“涼喉糕”。光華朥糕分烏豆沙、芝麻兩種,烏豆沙質細如泥,厚朥精制後必窖藏壹至三年後方能采制;芝麻糊制後,亦須密封於盛器,放進井心冷卻退火後才用。朥糕皮薄如紙,用糯米誌滲水混凝後碾成薄片,作為上下糕盤,夾心後再度精細朥制才成,食之清甜適口,沁透脾胃,頓覺爽快非常。

10、粉酥

粉酥是陽江家家必備的小吃,用炒米粉摻豬油黃糖黑芝麻等原料制成餅皮,包入花生芝麻豬肉椰蓉等餡,填進雕刻著花紋圖案的木模夯實後取出,經精心烤制後而成。口感甜而不膩,入口酥香,外形精致玲瓏,為各家過節辦喜事時必備的送禮待客之物。

11、

“壹夜埕”,是壹道原料為鹹水魚的普通菜式,最早由南海漁民制作而成。由於出海打魚的漁民因擔心海魚變質,遂將海魚整條扔進裝著海鹽的埕(壹種器皿)中腌著達到保鮮效果,待魚在埕裏腌了壹夜之後再取出來烹飪食用,故而稱之為“壹夜埕”,當地人大多稱之為“壹夜水”(指泡了壹夜的鹽水)。

12、蝦餃

蝦餃是廣東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屬粵菜系,蝦餃始創於20世紀初廣州市郊伍村五鳳鄉的壹間家庭式小茶樓,已經有百年歷史。傳統的蝦餃是半月形、蜘蛛肚***有十二褶的,餡料有蝦,有肉,有筍,味道鮮美爽滑,美味可口。伍村五鳳鄉盛產魚蝦,茶居師傅再配上豬肉、竹筍,制成肉餡。當時蝦餃的外皮選用粘(大)米粉,皮質較厚,但由於鮮蝦味美,很快流傳開來。城內的茶居將蝦餃引進,經過改良,以壹層澄面皮包著壹至兩只蝦為主餡,份量大小多以壹口為限。

13、厚街燒鵝瀨粉

厚街瀨粉是東莞的特色傳統名小吃,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東莞最出名的燒鵝瀨、燒鴨瀨,當然非厚街莫屬。瀨粉,最講究的是壹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只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壹燙放入碗中,然後加上壹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壹層皮脆肉嫩的燒鵝,那本就鮮美的湯中浸上了燒鵝的香味,更是美味誘人。

14、鮮蝦荷葉飯

鮮蝦荷葉飯是廣東省東莞地區名小吃。以東莞太平鎮制作的比較著名,因這壹代盛產荷葉和優制的絲苗白米。明末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記曰:“東莞以香粳雜魚肉諸味,包荷葉蒸之,表裏香透,名曰荷包飯。”以荷葉包裹米飯和肉餡蒸制而成。荷葉碧綠,飯團松散,飯粒軟潤而爽鮮,有荷葉的清香,以其誘人的荷香、清爽的口感吸引了不少食客。鮮蝦荷葉飯清淡爽口,有荷葉的清香味,向來為廣州各茶樓酒家著名的點心食譜之壹。現在的荷葉飯,除鮮蝦外,還有雞肉、瑤柱、蟹肉、雞蛋、麻油、味粉等,品種不斷出新。

15、清明仔

清明仔是深圳本土特色風味小吃,圍頭的傳統美食,專門是清明節時吃的。“清明仔”是采摘“雞屎藤”和桑葉等據說可以祛邪扶正的植物莖葉,與洗凈的糯米、粘米等壹起放進石舂 中碾碎,軋出來的粉更帶上濃濃的青綠,然後拌上少量的糖或鹽,再搓成拇指大小的粉團,10個壹組放在芭蕉葉上,再撒上壹些碎花生,放進鍋內蒸熟而成。

16、坡尾炒粉

坡尾炒粉又叫爛鑊炒粉,是吳川梅菉坡尾村制作的特色美食,久享盛名,之所以"炒"出了名,不僅有動人的傳說,更因為選用的鑊確實是去掉兩個鑊耳,把鑊沿削小,使鑊平火勻,火旺粉香而得名。在吳川到處可吃到的壹種小吃,特色是粉細、有"鍋"氣。在坡尾和機電市場吃的比較正宗,人氣也是超旺的。

17、吳川簸箕仔

簸箕仔是廣東省粵西地區的傳統小吃之壹,在湛江地區的湛江各區,遂溪縣、廉江市、吳川市、雷州市、徐聞縣壹帶非常盛行。因其采用竹篾編制而成的簸箕為盛具而著稱,制法為放磨成槳的米粉於簸箕當中上鍋蒸煮,待壹層熟透後再逐漸添加,壹般都有三層以上。待米粉全熟後,用小刀將其剮成格狀,其表面放上香油、芝麻與蒜蓉漿(即蒜雞油)。入口細膩富有彈性,軟滑而不黏牙,再加上秘制的醬料,香濃而又不膩,那種味道絕對令人難以忘懷。

18、蘆兜粽

蘆兜粽是壹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系,產自廣東中山。中山的粽另有自己的特色,因為中山人比較喜歡改良、研究,特別擅長制作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中山的賓館酒樓的茶市,每到農歷四五月,仍有保留著切件蘆兜棕供應給茶客,甚至在酒樓門前裝飾宣傳,色紙飄飄,大量銷售蘆兜粽。

19、炒糕稞

炒糕粿是廣東潮汕地區傳統名小吃之壹。由於炒糕粿時比較講究質量,經濟實惠,又精工制作,而且頗費工夫地控制好火候,以及多種輔料合理搭配,使炒糕粿成品外酥內軟,鮮香微甜,鹹裏帶辣,而色澤金黃艷麗,兼有紅、綠、紫各彩點綴其間,實在令人觀之舒心悅目,成為潮汕古今名小吃之壹。

20、魚面

魚面是閘坡漁港名菜之壹,俗稱敲魚面。把剖好去鱗的鮮魚剔去骨,切去頭尾,然後把魚肉切成寸把寬的魚條,放在大圓砧板上反復地剁,直至剁得十分糜爛。在桌面上倒上壹些面粉,然後把少許面粉壹點點地摻入魚肉中,邊摻邊捏,直到不粘手為止。而且需在正反面交換敲打,把摻勻的粉團分成若幹個坯子,使其伸展成壹張大小如團扇、薄似紙張的圓形魚面坯子,把圓薄餅壹張張放在鍋上蒸熟,出鍋冷卻後,用刀切成面條壹般細細的細絲備用,若要幹面條,放在米篩上曬幹即可隨時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