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沙蔥種植技術

沙蔥種植技術

沙蔥的種植技術如下:

1,土地選擇和整地

選擇地塊平坦,通風采光條件好,排灌方便,沙層厚度20 cm以上,純沙80%以上的沙地,添加全腐熟有機肥1-2 kg/m2,混勻抹平。機械翻面糞入20 cm耕層拌勻,然後整平表面,高溫幹燥約10天。沒有羊糞的地區,先不施肥直接播種。

2、種子直播

3月底到5月底適合直接播種。盡量避免在7-8月高溫季節播種,以免影響發芽率。5-8月可移栽幼苗。播種可以采用開溝直播。播種前澆足水,沙土含水量適宜時即可播種。沙土手指間無滴水現象,手掌松開濕潤即可播種。

3.育苗移栽

野生沙蔥植株開溝即可直接移栽幼苗,也適合大田栽培。春季可在4月下旬進行,秋季可在8月進行。壹是組織人力在地裏挖回帶根的蒙古韭植株。人工選擇後,剪去老、死根,淘汰弱苗,僅留葉上部3 cm。將選出的幼苗放在陰涼處,單獨培養。

移植後的沙蔥幼苗生長迅速健壯,方法簡單,成活率高達100%。該方法使用叢植。整塊地按20厘米的行距開溝,蒙古韭苗壹簇壹簇地種。叢間距壹般為10cm,每叢苗為15-20株。種植時覆土,用手輕壓,種植後立即用淺水澆灌,再用旱地澆灌,促進成活。

幼苗延遲後,可以及時澆淺水。當苗高在10 cm左右時,要控水,中耕松土除草,促進生根,防止過度生長。、

4.田疃管理

(1)澆水:適合沙蔥生長的沙土保水性能差。春天,隨著氣溫的升高,水分蒸發快,沙土容易幹透。播種或移栽後,應根據含水量及時澆水,以利於出苗和緩苗。澆水要以沙子全部滲入為準,水量不能太大,否則會造成根層積水,沙子的滲透性變差,蒙古韭的根會枯死。

(2)施肥:播種前已施肥,旺盛生長期能滿足水分條件。但采種後要及時施壹定量的肥料,露地栽培會出現元素缺乏癥狀韭菜,需要經常觀察,及早判斷,根據元素缺乏癥狀韭菜及時施肥。

(3)中耕除草:在沙蔥的人工馴化栽培過程中,由於沙質松軟,田間雜草生長快,需要勤耕,及時拔除雜草,以利於沙蔥的生長。

5.開花管理

花期是種子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壹時期缺水、養分供應不足,會造成大量落花,從而減少種子數量。因此,在花期應進行漫灌,而不是噴灌。8月下旬至9月中旬,種子開始成熟,要進行1次的適當灌溉。當年移栽的韭菜不需要再施肥,第二年可以適當施肥。

6.收獲管理

(1)種子采收:栽培沙蔥種子成熟期為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由於沙蔥植株抽薹時間和開花時間不同,種子成熟的順序也不同,因此種子采收應分批進行。采收時,選擇成熟度好、花梗幹燥、有少量種子散落的花。如果種子沒有散開,就不適合收割。過早收獲種子會影響發芽。

采摘時,將成熟的花朵從花梗上摘下,放入纖維袋中。收獲後,將它們鋪在水泥打谷場上並晾幹。每天人工翻面,晾曬25-30天,然後粉碎打漿。然後,在自然風下進行人工篩選,剔除較細的種子。將它們裝入布袋中,低溫儲存在幹燥通風處。

(2)收獲後管理:種子收獲後,蒙古韭可全部收獲,及時澆水施肥,中耕除草。進入9月-10,也就是蒙古韭菜長到20厘米以上的時候,就可以收割出售了。采收時,從蒙古韭菜生長的地面以上1 cm的高度用尖刀采收,分揀采摘至枯黃、枯葉,捆紮或用塑料袋包裝後出售。

擴展數據:

主要價值:

1,可食用

沙蔥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產地牧民食用最廣泛的野菜。有幾種吃法。

(1)鮮菜:新鮮嫩葉、涼拌、油煎或肉煎。當地民間認為,炒蒙古韭最好放油,否則會中毒,吃多了會肚子脹,胃痛。

(2)腌制食用:夏季采摘幼葉,用酸奶和適量鹽腌制,或與紅薯幼果、沙芥幼葉混合,壹周左右即可食用。

(3)用作調料:新鮮嫩葉用作調料,給面條、炒飯、肉類調味;秋季采集花序,搗成丸子曬幹,稱為“紮蒙”,在《冬煮肉》中做面條時可作為調料。

2.藥用

蒙古韭入藥,主要用於痢疾,脫發,凍瘡。用法用量:鮮食,65,438+0.5-60g,用湯劑沖服外用或用鮮品搗成泥敷患處。此外,蒙古韭50克,焦山楂20克,水煎服,用於厭食。

《本草綱目》中也有蒙古韭入藥的記載。經常食用蒙古韭菜,可以增強兒童智力發育,提高免疫功能,有效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抑制和逆轉癌細胞的異常增殖,有助於健康長壽。

百度百科-沙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