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龍、穴
圍龍屋大多建於丘陵坡地,面水背山,風水術上的“來龍”即指屋後的山勢,雄偉的山梁謂之吉。為了將龍脈引進和留在屋內,故圍龍屋有龍廳、龍神、龍門和龍廳背等。龍廳後不能開門,否則會泄氣,同時又必須是空的,不能堆放任何東西,為的是避免壓了龍脈。龍廳背是上堂祖先神龕背後的空間,中有壹小門正對屋後的龍廳,謂之龍門。龍脈從龍廳進入,經龍門、五星石伯公、龍廳背而入上堂。五星石伯公是風水術所稱的“龍穴”,亦是整個圍龍屋風水的穴眼,因為地位重要,所以有專門的神位來供人祭拜。五塊石頭中以正中的那壹塊為最大、最方正。調查中,當地人常依據“天圓地方”來推斷此即為五行中的土,至於其它四塊分別代表哪四行,這連風水先生都回答不上來。
2、 砂
圍龍屋址的選擇,首先註重房屋方向,要坐北朝南,房屋中軸線要與子午線壹致。其次註重屋周前後左右四方的山水形態,講究直觀的佳山勝水的組合之妙,以期“協神道而大寧”[3]。其理想的空間模式為:“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客家人大都住在山區,對山形山勢尤為重視,“山地觀脈,脈氣重於水”[4]。圍龍屋大多依山而建,後山是聚落所依,龍脈所在,人運所系,尤關興衰成敗。故後山要山勢雄偉,有如龜背,且來勢遼遠,有“玄武”之氣。前方要開闊秀麗,有“朱雀”之象;左右要山勢逶迤,水勢迂徐,左右環抱,有龍虎相護之意。如果秀峰麗水,前後相濟,左右環縈,有“坐坎向離,形如奔江之龜,且西來水環抱,如獻金牌”[5]的意象,更是上乘之地。宅外大自然環境中的山水成為圍龍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蕉嶺丘逢甲故居便是背依雄山,山嵐不時氤氳成雲;前方兩山迤邐而至,左右掩映;兩山之間,壹丘呈壹弧形徐徐而起,有如滄海旭日。宅外山水構成“嶺雲海日”***生的意象,故丘逢甲的詩集也以居室山水意境命名:《嶺雲海日詩鈔》。
3、 水
在選址中,另壹個環境要素受到同等重視,這就是“水”。因為“山之氣運,隨水而行。” [6],水能聚“氣”,能使家族興旺發達、事業風順、財源廣進,這是歷經磨難的圍屋主人魂縈夢牽的。為何“水”能聚“氣”?“氣”到底為何物?《葬書》雲:“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7]可見“氣”,其真實形式就是自然界中的“雲”和“雨”,也就是“水”之源。“水”對人類來講當然是十分重要的生存要素。其實不僅對人,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離不開水。而人類生存、發展又離不開各種生物。地球正因為是“水的行星”才成其為人類及其它多樣的生命最適合的家園,蘊育了人類的文化與文明。圍龍屋“尚水”實在是為保障客家文化興旺創造良好生態條件。這種文化追求映射於將水與圍龍屋建造的結合,要麽傍水而建,要麽營造水面如屋前水塘增補“聚氣”的不足,這已成為圍龍屋常見建構。那麽,水為何與“聚氣”相連?從環境學視角考察,實際上這是壹種舒適和實用體驗。水自身是靈氣的景觀,滿足人們賞心悅目的精神需求;水的熱容量大,當水面迎接夏季風時,能有效降低室內溫度,增加其濕度,宜於人的居住;池塘水也能在旱季確保室內井水水位穩定;水,尤其是流動的水,其降解汙染物和排汙功能都是及其明顯的;水面的綜合利用如灌溉、洗滌、防火、種植荷蓮,養殖魚等提高了其實用性和觀賞性。在以柴草為主要燃料和土木構架建築物的時代,池塘水體的防火功能特別緊要。
4、 向
《天玉經》說:“先定來山後定向,聯珠不相放。”[8]。圍龍屋“屋場”朝向選址過程就是這樣的。如前所述,粵東北客家聚居於山區丘陵地帶,山脈縱橫馳騁,谷地狹小,盆地發育不成熟,地形地貌復雜。因此,在“屋場”選擇時,要想完全按照《宅經》等宅書的要求尋找到特別好的“屋場”比較困難。但現存的大量圍龍屋大多取得風水好“屋場”和面向的佳境,足見粵東北客家民系在營造圍龍屋文化時精心和費心,絕不像有人所認為“不講究風水,樓址選擇靈活。”[9]。圍龍“屋場”的方向,壹般根據其所處地形、地勢、山水大勢而定的,基本是面南、東南、東。我們調查的實例絕大部分為坐北向南如梅縣南口德堂、興寧葉堂千傾堂、豐順豐良鎮鄒家圍等,其余多東南和東朝向,如五華縣下壩“忠厚傳家”面向東南,梅縣隆文鎮秉彜莊朝東等,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