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稻田養翹嘴紅鲌技術要點是什麽?

稻田養翹嘴紅鲌技術要點是什麽?

稻田養翹嘴紅鲌是以稻為主、養魚為輔的生產活動,稻田養魚和池塘養魚壹樣,要加強日常管理工作,這是取得效益的關鍵。管理工作主要註意如下幾點。

管水:水的管理,是稻田養魚過程中的重要壹環,應以稻為主,在插秧後20天內,水深3.5厘米,讓稻淺水分蘗。這時由於魚種放養時間不長,個體不大,對水位的要求也不是太高。20天以後,禾苗分蘗基本結束,魚也漸漸長大。這時,可以加深田水至5~7厘米,隨著禾苗的生長,可以加深到10厘米,這對控制秧苗無效分蘗和魚的成長都有好處。晚稻田要控制水位,因插晚稻時氣溫高,必須加深田水,以免秧苗曬死,這對魚稻都是有利的。

轉田:雙季稻養魚的轉田工作,也是稻田養魚工作的重要壹環。早稻收割到晚稻插秧期間有犁田、耙田的農活要做,這些農活往往會造成壹部分魚死亡。為了避免這種損失,必須做好轉田工作。

轉田工作應發揮魚溝、魚溜的作用。就是在收割早稻前緩慢放水,讓魚沿著魚溝遊到魚溜裏來。或者把稻谷帶水割完,然後將魚通過魚溝集中到魚溜中,用泥土暫時加高魚溜四周,引入新鮮清水,使魚溜變成壹個暫養流水池,待犁耙田結束,再把魚放入整個田中;然後插晚秧,這種方式有時也會造成部分魚死亡。利用魚溝魚溜,把魚從早稻田轉入小池塘中暫養,待插完晚秧後,再把魚放入稻田,這種方法死魚很少。

施肥:養魚稻田施肥,以施基肥和腐熟的農家肥為宜,肥效時間長,促進水稻穩定生長,保持中期不脫力,後期不早衰,群體易控制。對所施的基肥和農家肥,養魚稻田並無特殊要求。如果施用尿素、碳銨作追肥時必須保證魚類的安全,能用的氮肥有尿素、硫酸銨、硝酸銨等。磷肥有過磷酸鈣,鉀肥有氯化鉀等。氨水不宜做基肥,更不宜做追肥,碳銨做基肥要深施,二者都具有腐蝕性,對魚類有刺激作用。施肥應本著少量多次的原則,每次施半塊田,先把田水加滿到沿埂堤,並註意不要將化肥直接撒在魚溝和魚溜內。根據我們的體會,每畝每次施用量分別為:尿素不能超過8千克,硫酸銨不能超過10千克,碳酸氫銨不超過4千克,氯化銨不超過3千克。

施藥:稻田施藥,只要處理得當,也不會對魚產生影響。防治水稻病蟲害,要選用高效低毒農藥,掌握適宜的使用濃度和正確的噴灑方法,嚴禁使用汞制劑和除草劑。為了確保魚的安全,在養魚稻田中施用各種農藥防治病蟲害時,均應事先加灌4~8厘米深的水。在施藥時要根據藥物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施用方法,同時,在噴撒藥液(粉)時,註意粉劑宜在早晨帶露水噴,噴嘴要擡頭,盡量使藥物灑在稻禾的葉面上,避免粉劑直接噴入稻田水體中。水劑宜在晴天露水幹後噴,噴頭要朝上。施藥後如發現魚體中毒,必須立即加灌新水,稀釋水中藥物濃度。下雨或雷陣雨前不要施藥,否則藥物被雨水打落田中,嚴重時可造成魚類死亡。

曬田:水稻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需水情況是在變化的,養魚的水稻田,養魚需水與水稻需水是主要矛盾。田間水量多,水層保持時間長,對魚的生長是有利的,但對水稻生長卻是不利。農諺對水稻用水進行了科學的總結,那就是“淺水栽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蘗、脫水曬田、復水長粗、厚水抽穗、濕潤灌漿、幹幹濕濕。”因此,有經驗的老農常常會采用曬田的方法來抑制無效分蘗,這時的水位很淺,這對養殖翹嘴紅鲌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做好稻田的水位調控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生產實踐中我們總結壹條經驗,那就是“平時水沿堤,曬田水位低,溝溜起作用,曬田不傷魚”。曬田前,要清理魚溝魚溜,嚴防魚溝裏阻隔與淤塞。曬田總的要求是輕曬或短期曬,曬田時,溝內水深保持在13~17厘米,使田塊中間不陷腳,田邊表土不裂縫和發白,以見水稻浮根泛白為適度。曬好田後,及時恢復原水位。盡可能不要曬得太久,以免魚缺食太久影響生長(圖16)。

圖16 稻田水位、水溫與曬田關系示意圖

施餌:在稻田中養殖翹嘴紅鲌,壹般不需要多投餌。如果稻田太瘦,水體中的活餌料太少,尤其是動物性餌料不足以滿足翹嘴紅鲌的生長發育時,就需要另外投放小泥鰍、小麥穗魚等活餌料,也可定期、定時投放配制好的配合飼料。

日常管理:其他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須做到勤巡田、勤檢查、勤研究、勤記錄。堅持早晚巡田,檢查魚的活動,攝食水質情況,決定投餌、施肥數量。檢查堤埂是否塌漏,平水缺、攔魚柵是否牢固,防止逃魚和敵害進入。檢查魚溝、魚窩,及時清理,防止堵塞。檢查水源水質情況,防止有害汙水進入稻田和防止魚類缺氧浮頭。要及時分析存在的問題,做好田塊檔案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