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之前,除了四個壹線城市,幾乎所有城市都在放松限購。
四大壹線城市不為所動的原因很簡單。壹方面,四大壹線城市並不缺乏購買力和需求。另壹方面,四大壹線城市需要擔當起模仿的角色,繼續承擔起“房住不炒”的重任。
然而,當時間進入6月,壹線城市廣州悄然放松了限購。廣州這次沒有高調宣布,而是采取了“開槍的人別想悄悄進村”的方式,悄悄進行。
很難想象廣州會是第壹個放松限購的壹線城市。畢竟從市場壓力來看,經歷過疫情嚴重沖擊的深圳、上海、北京,有更好更大的理由。
但深圳、上海、北京至今沒有放松限購。即使深圳壹再辟謠放松調控,但始終只是謠言。
廣州放寬限購已經塵埃落定。消息來自權威媒體財新。
據Caixin.com報道,6月2日,廣州的房產中介在朋友圈宣布:
廣州購房社保要求有所松動,非廣州戶籍人員的納稅證明未繳納或補繳不足三個月的,視為正常繳納,可以購房。此外,退休的非廣州戶籍人員,能提供在廣州退休證明和退休之日前在廣州連續納稅滿5年證明的,可以買房。
財新。com表示,該政策得到多方證實,並已在廣州實施。
在此之前,非戶籍在廣州買房,都需要不間斷5年社保,現在可以間斷3個月或者累計繳納3個月。
在此之前,在廣州退休的非戶籍居民,因為已經退休,沒有繳納社保或稅,所以不能擁有購房權。現在調整為提供退休前五年納稅證明,在廣州退休證明,房票。
02 |廣州樓市還是不支持。
不得不說廣州還是挺聰明的。兩個政策都是原創,沒有抄襲其他城市。
廣州作為壹線城市,不能像其他城市壹樣隨大流。也不可能大幅度放開限購。
既然放松了限購,必然會取得壹定的效果,否則放松是沒有意義的。既要小,又要有效,這個放松壹定要處理好。
現在放松的調控政策完美的實現了這壹點。這種放松看似很小,卻能釋放壹波有效需求,尤其是後壹種。
妳想想,能在廣州這樣的城市成功混到退休的人,即使是非戶籍,手裏也應該有不少錢。現在讓這些人有房票,必然會釋放壹波有效需求。
這比完全放手,想讓很多已經在工作和收入領域的普通人接手,高明多了。
如上所述,理論上,北京、上海、深圳比廣州更有放開限購的需求。為什麽廣州是第壹個放松限購的城市?
廣州不缺購買力,不缺需求,缺的是信心。很明顯,廣州是想通過適當放松來調動市場的信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廣州市場的信心還是不足的。
5月流動性釋放,中心城市集體放開限購。在央行公開降息的背景下,多個中心城市成交量較4月有所回暖,而廣州新房成交略增,二手房依然為負。
克而瑞數據顯示,5月廣州新房成交量環比增長4%,同比下降33%。
二手房方面,據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統計,2022年5月(1-26),廣州二手中介網簽量為1723(不含自助網簽),較4月同期(1733)微降0.6%。二手網簽均價26715元/平方米,環比上月下跌1.2%。
換句話說,在樓市整體都在下大力氣的5月,廣州新房和二手房市場依然平淡,成交量依然處於歷史低位。
對於庫存量非常大的廣州,我們不能不擔心。
目前廣州所轄的11區中,白雲、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的庫存去化周期均超過12個月,尤其是幾個外圍區,如南沙、增城、從化,去化時間都在20個月以上。
全市整體化學物清除周期為14.9個月,也超過12個月。
按照住建部和自然資源部的規定,如果超過12個月,就要謹慎供地,也就是說不能多賣地。
廣州是壹線城市中財政對土地依存度最高的城市。目前其依存度接近120%,全國第五,壹線城市第壹。
相比之下,深圳、北京、上海都是擺脫了土地財政的城市。看到這裏,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麽壹線城市放松限購,廣州會先跳出來了。
03 |廣州會引發壹線城市全面跟進嗎?
廣州成為首個放松限購的壹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會效仿嗎?
這個數字相信北京上海深圳不太可能跟進放松限購。北京上海需要做出表率,深圳不具備放松的條件。
不排除會有放松管制的政策。畢竟幾乎沒有不需要救市的城市。疏堵之後,上海已經表態,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但北京、上海、深圳放松限購的可能性不大。
主要是因為這裏和普通城市不壹樣,購買力太強,全國各地的富豪都聚集在壹線城市,購房需求也很旺盛。
尤其在深圳,75%的常住人口沒有自己的房子。深圳本身就是壹個供應嚴重不足的城市。
我之前關於深圳的文章裏已經說過,目前深圳* *各類住宅11.29萬套,居住建築面積* * 621億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約654.38+0.89萬套,占比654.38+07%;公租房約55萬套,占比5%;私人自建房約577萬套,占51%;宿舍約1.92萬套,占17%,其他房屋約1.1.6萬套(包括單位自建房、村集體建房、軍宅等。),占10%。
深圳雖然有11.29萬套住房,但其中壹半以上是城中村的自建房,這些房子無法光明正大的進入市場。真正的商品房才654.38+0.89萬套。
654.38+0.89萬套中,有相當壹部分是自住的房子,賣不出去,市場上流通的房子少之又少。再加上深圳土地稀缺,每年新房供應量都不多,人口不斷流入。
長期的供需矛盾,加上資本的炒作,導致深圳房價不斷上漲,居內地之首。即使去年遇到二手房指導價,房價也沒有跌多少。
在這種情況下,深圳顯然壹方面不需要放松限購,另壹方面也不能放松。
深圳樓市的麻煩不是需求不足,而是如何平衡供需,穩定房價。
前兩天,深圳發布的《深圳市2022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提出,計劃供應建設用地1.200公頃。其中,住宅用地計劃供應365公頃,其中商品住房215公頃,公共住房150公頃,合計占比30.4%。
在深圳的遠期規劃中,到2035年要新建200萬套住房。房子數量的增加會在壹定程度上緩解供需矛盾,但不能逆轉。
所以我認為深圳的限購政策可能會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