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2009年“十大語言錯誤”

2009年“十大語言錯誤”

第壹,經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國”和“新中國”。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在相關紀念活動和媒體報道中,“祖國60華誕”頻頻出現,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新中國60華誕”。“新中國”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祖國”是指我們的祖先世代生活的國家。我們的祖國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

二、經常誤用的量詞是:bit。比如《三個罪犯落入法網》《我是歌手》。“為”作為量詞,有尊敬的意思,不應該用於“罪犯”等不應該尊敬的人,或者用於自作主張。

三、媒體上容易誤用的成語是:首當其沖。比如“他是第壹個堅持在壹線工作的”,“地球人第壹個想到的就是母親”。這種說法不僅出現在廣播電視中,也出現在報紙和書籍中。所謂“首當其沖”,就是先被打擊,遇到災難和不幸,不能理解為“沖鋒在前”,也不能簡單等同於“第壹”。

四、日歷上常見的用字錯誤是“醜年”中的“醜”。2009年是農歷的醜年。有些人認為中國傳統的醜字是醜,所以誤認為是歷法中的醜年。其實“醜年”中的“醜”字是有自己的性格的,是地支中的第二位,與繁體字的醜無關。

五、地方宣傳中經常誤用的詞有:家鄉。壹些地方為了提高知名度,往往以某名人曾在當地生活過為由,自稱是該名人的“故鄉”。其實“故鄉”指的就是故鄉和故鄉。我住過的地方應該叫“故鄉”,我住過的房間應該叫“故居”。它們和“故鄉”不壹樣。

6.影視劇裏經常被拼錯的人的名字就是丟西姆的故事。比如“貂蟬是所謂的四大美女之壹”。丟西姆的故事出現在漢代的《三國演義》中。當時人們認為“貂”、“蟬”是美好的東西,所以作為美女的名字。禪可以形容女人的美好體態,但丟西姆的故事這個名字不能寫成貂蟬。

7.菜單上經常出現的錯誤菜名是:宮保雞丁。很多人誤以為這道菜出自宮廷,其烹飪方法是爆炒,故名“宮保雞丁”。其實正確的拼法應該是“宮保雞丁”,其名字與清代的丁寶楨有關。此人曾是少保太子的官銜,被尊稱為“丁”。據說丁寶鎮的廚師擅長炒宮保雞丁。後來這道菜從定福流傳到民間,因此得名“宮保雞丁”。

八、網絡中容易混淆的詞有“貼”和“貼”。網上的“發帖”和“閱讀”經常被誤認為是“發帖”和“閱讀”。Tie,讀作ti,核心意思是壹張紙上寫著字,是壹個名詞。Sticking,讀作“ti”,核心意思是把壹張紙粘在另壹個物體上,這個物體是動詞。網絡“帖”雖然不是紙質的,但其以簡短的文字記錄和傳遞信息的特點與傳統“帖”相同,不能寫成“帖”。

九、時政文章中容易出錯的詞有:盛衰周期律。黃炎培1945訪問延安期間,在與毛澤東的談話中,他說中國歷史上很多政權“盛極而衰”,沒有跳出“興亡周期律”的控制。“盛衰周期律”這個概念直到今天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註。但長期以來,“漲跌周期律”在媒體宣傳中被誤認為“漲跌周期率”。“周期律”是壹種規律,指的是事物發展過程中某些特征的重復出現,而不是兩個值的比值。

十、語錄易張觀戴笠:“以銅為鏡,可以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媒體引用這段話時,往往是唐代名臣鄭偉說的。實際上,這是唐太宗在魏徵去世時說的話。他的意思是,善於諫的魏徵死了,這使他失去了壹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