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號病俗稱“口瘡”、“蹄膿腫”,是由5號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類動物的壹種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自然發生的動物通常限於偶蹄類動物,如牛、水牛、牦牛、豬、綿羊、山羊等。幼畜(新生仔豬、犢牛、羔羊)最易感染口蹄疫病毒,發病率為65,438+0,000%,常引起幼畜死亡,人也可被感染。壹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常發生在冬、春、秋、寒四季,冬季居多,夏季常自然消退。偶蹄動物如豬對該病敏感,單蹄動物不發病。該病傳染性強,傳播或跳躍性強,壹般2-5年有壹次周期性疫情。
豬病五號的傳播途徑
病豬和染病豬是主要的直接傳染源,尤其是發病初期的病畜。病豬壹個大水泡的病毒量,足以導致6.5438億+頭豬生病。此外,還有尿液、糞便、乳汁、呼吸、唾液、肉、毛發、內臟、精液等。病豬的糞便,以及被汙染的豬舍、飼料、水和用具,都可以有病毒存活,成為間接傳染源。回收的豬感染約1個月。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損傷的皮膚黏膜直接和間接傳播。鳥類、老鼠和昆蟲等野生動物也可以通過機械方式傳播疾病。據報道,病豬通過呼吸排放到空氣中的病毒量約為20× 104 ~ 5個感染單位,病毒隨風可傳播50 ~ 100公裏,因此空氣傳播對該病的流行起著決定性作用。病豬及其制品、泔水、被病毒汙染的飼養管理工具和交通工具都是非常危險的傳播途徑。交通密集的鐵路、公路沿線的屠宰場、郊區、養豬場的生豬倉庫容易發生感染。
5號豬病的臨床癥狀
5號豬病的主要癥狀是冠、踵、叉、副蹄和吻部皮膚、口胯、頰和舌粘膜出現大小不壹的水皰和潰瘍,母豬的乳頭、乳房等部位也出現水皰。病豬還會出現無精打采、體溫升高、厭食等癥狀。當病毒侵入蹄部時,蹄部溫度升高,跛行明顯,常導致蹄殼變形或脫落,病豬無法在地上站立。水泡內充滿清澈或略混濁的漿液,會很快破裂,露出邊緣整齊的暗紅色爛面。如果沒有細菌的二次感染,受損部位會結痂,1-2周後愈合。如果蹄子嚴重受損,需要3周以上才能恢復。五號病對成年豬的致死率壹般不超過3%。懷孕的母豬會流產。屍檢時,病豬咽喉、氣管、支氣管、胃粘膜有爛斑或潰瘍,小腸、大腸粘膜可見出血性炎癥。仔豬心包內有彌漫性出血點,心肌切面上有灰白色或淡黃色斑點或條紋,心肌軟熟。豬5號病的臨床特征與豬水皰病、豬水皰性口炎、豬水皰性皮疹非常相似,應根據情況及時送當地獸醫醫院進行實驗室診斷。
豬五號病的綜合防治
1,常規控制措施
(1)免疫接種。種豬每年2月底、10月接種5號疫苗,最好註射濃縮疫苗,每次2 ~ 3毫升;仔豬在60日齡或70日齡接種5號疫苗2 ~ 3毫升,可獲得較強的免疫能力。如果育肥期較長,建議在100日齡時加強免疫壹次。
(2)嚴格消毒。每周給豬絕育2 ~ 3次。常用的消毒劑有0.15%過氧乙酸、1 ~ 2%甲醛溶液、1: 300強力消毒劑等。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不怕幹燥。在自然條件下,含病毒的組織與受汙染的飼料、飼草、毛皮和土壤壹起保持感染性達數月之久。糞便中的病毒在溫暖季節可存活29 ~ 33天,即使在冰凍條件下也能越冬。但對酸堿非常敏感,易被堿性或酸性消毒劑殺滅。消毒前應將糞便和尿液及周圍環境徹底清掃幹凈,豬圈水泥地面要沖洗幹凈,自然晾幹,並噴灑消毒劑。垃圾、填料、灰塵等。應該及時燒掉。
(3)加強防疫。嚴禁從疫區(場)收購生豬及其肉制品,不得用未煮熟的洗肉水和泔水餵豬。盡量防止不必要的人進出養豬場,尤其是挨家挨戶上門的獸醫和業務員。所有生產人員進入現場必須洗澡、更衣、消毒。
2.緊急預防措施
(1)堅持“早發現、嚴封鎖、小範圍及時滅火”的原則。壹旦懷疑第五種疾病,應立即報告,迅速診斷,封鎖疫點,防止疫情擴散。疫區的豬、牛、羊應由獸醫進行檢疫,病畜及其同欄豬應立即撲殺、掩埋或焚燒。疫點周圍和疫點內未被感染的豬、牛、羊應當立即接種疫苗。先給疫區外圍的牲畜註射,再給疫區的牲畜註射。常規疫苗5ml頭,高效濃縮疫苗3ml頭。15天後,再次加強免疫。疫區豬圈、用具、墊料用2%燒堿溶液徹底消毒,流行期間每2 ~ 3天消毒1次;14疫區最後壹只病豬痊愈或死亡後,如無新增病例,可在重大消毒後解除封鎖。但回收的豬還需要隔離1個月才能出售。
(2)五號病發病率很高,成年動物死亡率壹般低於3%。幼畜(新生仔豬、犢牛、羔羊)最易感染口蹄疫病毒,發病率為100%,死亡率高。壹般癥狀較輕的病豬在10天左右即可自愈,但為了促進早期恢復,縮短病程,防止繼發感染,應在嚴格隔離和加強護理的條件下進行對癥治療。口腔病變用清水、食鹽或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潰瘍面,外用1 ~ 2%明礬溶液或碘甘油。蹄部病變,用3%來蘇水沖洗,再塗龍膽紫溶液、碘甘油、凡士林軟膏等。對於乳腺病變,先用肥皂水或2 ~ 3%硼酸水沖洗,再塗青黴素軟膏或其他刺激性較小的軟膏。對於急性豬,除局部治療外,還可使用強心劑和滋補品,如苯甲酸鈉、葡萄糖生理鹽水等。
豬病5號的治療
家畜五號病是壹種危害牛、羊、豬、駱駝等偶蹄類動物的急性傳染病,對養豬生產危害極大,也是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為了保證人民的健康,保護畜牧業生產,各級領導應該制定壹系列的解決方案。
(壹)、加強組織領導
1.成立畜禽疫病五號防控指揮部,畜禽疫病五號防控工作復雜艱巨,政策性強,日常工作由其負責。
2.做好宣傳教育。加強幹部群眾的思想教育和防疫知識的普及宣傳(宣傳只在內部進行,不登報,不廣播,不公開宣傳,註意保密教育)。使廣大群眾和幹部深刻認識五號病的危害性和防控的重要性,掌握飼養、運輸、管理牲畜的三大主要傳播途徑和綜合防控方法。
3.做好綜合防控。要采取以行政措施為主、行政與技術相結合的防控措施,貫徹“早、快、嚴、小”的方針。及時查清疫情,封鎖疫區,處理病畜,清倉消毒,加強檢疫,制定綜合防控措施。
(二)、做好疫情報告和普查工作。
1.建立疫情報告制度。飼養、經營、運輸家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當日報告家畜疑似五號病。五號病流行期間,各級指揮部要每旬逐級上報疫情,嚴格控制病畜流向,實施封鎖隔離。為了鑒別病毒類型,需要及時取病料送檢。2.做好疫情調查工作。五號病流行期間,各單位要組織獸醫對轄區內的牲畜逐頭進行檢查。
(三)封鎖疫區
1.封鎖疫區。疫區劃定後,要明確封鎖界限,設立標誌,通知其他單位。封鎖期間,必須停止牲畜及其產品和飼草料的收購、運輸和交易活動,嚴禁運輸各種偶蹄動物及其產品。在交通路口設置檢查站和檢疫消毒設備,對出入境交通工具進行嚴格消毒。在疫區,應動員人員進行大規模的清掃、消毒和環境衛生工作。
2.封鎖疫區。疫點要小,根據規模和疫情分布,疫點可按飼養單位的病畜圈、活動場所和經營單位的病畜倉庫和作坊劃分。壹旦確定疫點,要進行封閉和封存,並在其周圍劃定封鎖邊界,設立標誌,派人晝夜監護,防止病毒傳播,就地消滅疫點。
3.保護受威脅的區域。受威脅地區要加強防疫管理,註意消毒。同時,要對疫區的疫情進行監管。如發現疫區違反封鎖規定,應及時制止並向上級報告。
4.解除封鎖。屠宰場的病畜和同群畜全部宰殺後,對其肉制品進行無害化處理,經徹底消毒和當地指揮部獸醫檢查驗收後,方可恢復生產。疫區、疫點最後壹只病畜痊愈後14天,未再發生5號病的,由當地指揮部派出獸醫檢查驗收合格者,由原發布封鎖令的政府放行。
(4)處理患病動物
1.嚴格處理受汙染的產品。患病動物的肉(包括被汙染的肉)、頭、蹄、水是傳播疫情的重要疫源。按照“四項規定”的有關規定,患病動物和疑似患病動物應及時送至應急屠宰室進行屠宰。患病動物的頭、蹄、臟器、血液等應高溫處理,嚴禁生鮮銷售;生病的動物肉和被汙染的肉應該用高溫處理或去骨以產生酸。禁止走回頭路,杜絕五號病的惡性循環。
2.控制疫情的蔓延。應采取捕殺、封閉和管理的方法消除疫源。當5號病發生單位病例數較少時,要下決心撲殺,清除疫點,消除傳染源。
(5)清理消毒來源:豬粑粑網
1.被汙染的養豬場要清空消毒。有必要進行大的消毒和清洗。
2.做好疫區、疫點的消毒工作。疫區內被病畜產品汙染的牛、羊、豬舍及場所、車船應徹底清洗。糞便根部雕出的後,應使用有效藥物如2%苛性鈉溶液進行徹底消毒。糞肥、泥土等。應該發酵。沒有下水道設備的地方,汙水嚴禁外流,可以在疫區挖起來儲存,進行無害化處理。畜圈、疫戶門前應設置消毒池、池,指定專人管理,並經常添加和更換消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