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補腎壯陽。
螃蟹:清熱,活血,壯陽。
海參:壯陽補血,健脾潤燥。(將蔥姜放入開水中與海參壹起滾5分鐘,撈出備用。海參最多可以贊1小時。)
黃鱔:補中氣,通經絡。(熱水浸泡後取出,用少許鹽腌制15分鐘,油鍋加熱壹片姜,煎至微黃,撈起,放入布袋,避免湯骨。)
水蛇:對風濕、骨痛、胃氣虛弱有治療作用。(切成小塊,放入沸水中10分鐘,放入布袋中)
龜:最好是錢龜或者草龜。益陽補血。(為了讓甲魚尿幹凈,把甲魚放在盆裏,用開水沖壹下,然後洗幹凈,去掉內臟,頭和腳趾。)
魚唇:滋補滋補。(制作方法和海參壹樣,魚唇最多煮半小時)
花螺:又名汩汩螺,滋陰潤燥。(不要螺螄尾,用少許鹽搓壹下,洗凈,開水加壹片姜煮10分鐘撈起。)
蝸牛:滋陰。(切片,清水浸泡2小時,放入蔥姜,煮5分鐘,撈起洗凈。)
章魚:養血益氣。
墨魚:壯陽、養血、益氣。(清水浸泡1小時,加入開水5分鐘,撈起洗凈,去墨魚骨。)
鮑魚:滋陰明目,美容養顏,對高血壓、肥胖有食療作用。(刷洗,燒開水,放入蔥姜5分鐘,取出洗凈)
魚翅:補腎、強筋健骨。(沸水中放入蔥、姜,加入半湯匙酒,煮5分鐘取出。)
發菜:清熱解郁,化痰,清火,清鱗。(清水浸泡10分鐘,最多煮半小時)
海蜇皮:祛瘀、開胃、潤腸。(洗去鹽,用清水浸泡20分鐘,放入沸水中5分鐘,然後取出洗凈。)
昆布:清熱化痰,軟堅散結,降血壓。
海藻:清熱、清血、利尿。
紫菜:清除膽固醇,清熱,補腎養心。
最近雖然頻頻有新聞報道海鮮汞含量超標,但海鮮仍然是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但有幾點需要註意:
1.海鮮不要吃太多,保證每周兩次150g左右。
2.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不宜經常食用,否則會影響胎兒和新生兒的神經發育系統。壹周最多兩次,每次不超過100g。
3、痛風和關節炎患者不宜多吃海鮮,因為海鮮中的痰液容易在體內形成尿酸結晶。
4.許多人喜歡吃生海鮮。如果非要吃,壹定要註意衛生,因為很多海鮮都含有高致病性細菌。那麽我建議妳在吃生海鮮之前先冷凍1-2小時,然後用淡鹽水浸泡半小時。
5.吃海鮮也有很多禁忌。很多人吃海鮮的時候喜歡喝啤酒。事實上,這很容易導致血尿酸水平急劇升高,從而誘發痛風、痛風性腎病和痛風性關節炎。
6.海鮮不宜與富含鞣酸的水果同吃,如柿子、葡萄等。如果要吃的話,至少要間隔2個小時,因為鞣酸會破壞海鮮中的優質蛋白質,大大降低海鮮的營養價值。
7.烹調海鮮時,要掌握好時間,烹調時間不宜過長,否則不僅影響口感,還會使蛋白質變性,降低其營養價值。另外,需要註意的是,活魚不要在宰殺後立即煮熟。最好等15分鐘,直到魚的肌肉變軟,有利於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容易被人體吸收,口感和味道最好。
8.還需要強調的是,海魚的頭部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砷,五價態時無毒,但在大量維生素C的作用下會轉化為有毒的三價砷態,其毒性與砷相當,所以食用海魚前後2小時內要避免服用維生素C藥丸。但適量的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500克以內)與海魚同食不會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