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們不熟悉路況,當我們找到正確的方向時已近傍晚。看著平日10點不落的太陽,大家都熱得不敢催促已經開得差不多的師傅飛了。
不知道從哪個時期開始,路邊的景色開始變了。西北常見的風塵仆仆的白楊變得更高、更密、更漂亮了。遠處的山從單壹的黑灰色逐漸變淺,隱約有壹些顏色。孩子們大聲歡呼,我的情緒開始激動起來。旅途中的風景,越近越期待。妳心裏有無數個想象中的建築。壹旦妳到了,咒語似乎就失去了它想要的意義。
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
第壹次看到七彩丹霞的時候,我幾乎說不出話來。大面積的濃墨重彩散落在漫山遍野,讓人陶醉在夕陽的余暉中:火紅、磚紅、桃紅、藍色、湖藍、寶藍、米色、灰色、赭石黃、棕黃、米色...比如彩色的貝殼,比如錦鯉,比如城堡,比如小溪,比如刀山,比如火焰...
夕陽西下,相機來不及記錄這個世界的美好。從未有過這樣的時刻。我祈禱太陽晚壹點落山,讓我們再次看到這壯麗的景象!我貪婪地看著,不願眨眼。這壹刻,我深深地理解了詩人艾青的詩句:“為什麽我的眼裏充滿了淚水,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
當我們從景區出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我們剛剛從五彩丹霞的震撼中恢復過來,然後才知道五臟廟被犧牲了。看著滿大街的“搓魚”招牌,我們大膽嘗試。不出意外,是意大利面!
在張掖的兩天,面食占滿了我們的行程:拉條、洗面、做皮、炸炮、拉面、魚粉...在兩個孩子的嘆息聲中,我們的馬蹄寺之旅如期而至。
馬蹄寺又名普光寺,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梁,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原為漢代佛教寺院,後逐漸成為藏傳佛教寺院,隸屬藏傳佛教格魯派,青海東科爾寺,因傳說中天馬在此處有馬蹄印而得名。
如果說五彩斑斕的丹霞給我們的是視覺上的震撼,那麽馬蹄寺帶給我們的則是心靈的悸動:寺廟裏隨處可見壹步步匍匐的藏民。他們不在乎衣服臟不臟,也不在乎臉上有沒有灰塵。即使面前有壹個小水坑,他們依然爬下來膜拜,黑紅的表情很純粹,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他們帶著放生的白公雞在寺廟周圍徘徊。藏民為了表達對佛祖的誠意,寧願挨餓,也要把隨身攜帶的年糕省下來餵雞,讓人心酸。
馬蹄寺最著名的“三十三天”石窟是中國唯壹壹個在山內修建棧道的石窟。它有七層***21石窟,整齊地排列在100多米高的90度懸崖上。壹座佛塔的外部形象嵌在懸崖中間。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真不敢相信這是1000多年前的古人所為。這能造就什麽樣的信仰力量?
三十三天石窟不像我見過的任何壹個石窟。只要擡頭或者仰視就能看到佛。它是在山上挖的,寺廟和神社由石匠開鑿的道路連接。沒有陽光,輪流曲折。它需要手腳並用的跳躍和攀爬,爬梯和跨梯,歷經各種艱難險阻才能到達。佛經上說,須彌山中央有壹個釋天,周圍有八天,* * *是三十三天。那是眾神玩耍的地方。古人在馬蹄寺刻三十三天,仿天上三十三天,連天地。它的意思是,壹個人只要積德行善,就可以從人間三十三天達到天上三十三天,與神同樂,* * *享天庭。按照藏傳佛教的說法,爬三十三天石窟就是走壹條解脫之路。黑暗的小徑,危險的攀爬,代表著妳人生旅途中的種種困難。當妳到達終點,經得起考驗,妳就能獲得解脫,回歸本真。
漆黑的樓梯口裏,大家都在默默地爬,兩個孩子異常安靜,要麽在思考未來的方向,要麽在解放自己的心靈。
爬到頂上,廟裏供奉的是菩薩綠度母,又稱“佛母”。她是三十三天石窟的主佛,馬蹄寺的本尊佛。三十三天石窟是菩薩綠度母的道場。耳邊聽到的是導遊小姐姐對母佛的詳細講解。眼前看到的是藏民拖著孩子在佛前膜拜的虔誠。我趕緊躲到壹個僻靜的地方,給媽媽打電話。當我聽到話筒裏母親喜悅的聲音時,我感嘆:母親對孩子的要求總是那麽低。轉過身來,孩子歪著眉和眼睛笑了:“媽媽,我拜佛了,祝妳天天幸福。”我眼睛壹熱,突然意識到了什麽。是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不斷摸索,不斷攀登。只要身邊的親人幸福健康,難道我們就達不到理想的33天嗎?
回來的路上,陸師傅打開了車載音響。壹瞬間,梵語充滿了年輕的氣息。我突然莫名其妙地想起了佛陀的兩個弟子,阿難和葉佳。在所有禪宗寺院中,佛陀坐在中央,阿難和葉佳站在周圍,阿難學識淵博,善於調解,相貌英俊,這使他更加討人喜歡。葉佳思想開放,善於理解佛教。可惜他老態龍鐘,愁眉苦臉,是個地道的苦行僧。按說,葉佳是因為“對花微笑”而得了佛祖衣缽的真傳,被稱為“西天始祖”,成就在所有弟子中是第壹,甚至在阿難之上,但人們似乎更喜歡阿難,他總是微笑著圍繞著佛祖。壹生草木秋落,壹日喜壹日悲。所以,為什麽不用微笑面對呢?
張掖之行,我體會到了壹種別樣的生活,就像梅艷芳在歌裏唱的:“。俗塵飄渺,天意無邊,人生苦短,但得不到的,永遠是過去最好的搭配……”
珍惜緣分,珍惜福報,推己及人,讓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