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節能源
與孕前相比,孕婦需要更多的能量,主要用於自身的基礎代謝、日常活動消耗、母體生殖器官和胎兒生長發育、產後泌乳的脂肪儲存。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數據,孕婦的能量需求隨著妊娠的進展而增加。孕早期總能量需求為1800kcal/d,孕中期總能量需求為2100kcal/d,孕晚期總能量需求為2250kcal/d,哺乳期婦女總能量需求為2300kcal/d[3]。但是,孕婦不必嚴格按照這些數據標準來控制每天的能量攝入,而應該根據自己的活動量、能量消耗和體重增加情況來調整孕期的能量攝入,從而達到適當的能量攝入水平。因為壹旦能量攝入過多,容易導致孕婦肥胖或超重,從而導致妊娠並發癥、巨大兒、難產等壹系列不良妊娠結局;但能量攝入不足,不利於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和壹般人群壹樣,孕婦所需的能量主要來源於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蛋白質。其中碳水化合物是機體最經濟的能量來源,主要在澱粉中,乳糖、蔗糖、果糖、葡萄糖都可以作為補充的碳水化合物來源。脂類是能量密度最高的能量營養素,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油料作物中。雖然蛋白質的主要功能不是供給能量,但在機體能量消耗過大,能量供給不足時,蛋白質可以分解成氨基酸來獲取能量,維持機體必要的生理功能。動物食品和大豆作物含有更多的蛋白質。
第二節蛋白質
早期的胎兒肝臟不成熟,缺乏合成氨基酸的酶,所以所有必需的氨基酸都需要由母體提供。隨著懷孕的進展,孕婦自身對蛋白質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需要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的增加量在1-10周為0.6g/d,10-20周為1.8g/d,20-30周為4.8g/d,30-40周為6.1g/d。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蛋白質日增加量分別為1g、4g、6g。在整個孕期,孕婦大概需要925g蛋白質用於胎兒、胎盤、羊水和母體組織的生長發育。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蛋白質攝入量為孕早期55g/d,孕中期70g/d,孕晚期85g/d。
孕婦除了要保證每天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外,還要註意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通常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量應占蛋白質總攝入量的65,438+0/3以上,以便母親更好地消化、吸收和利用,為健康胎兒的誕生和產後順利泌乳做好準備。
第三節脂類
脂類是孕婦重要的能量來源,包括脂肪和脂類(主要是磷脂和甾醇)。孕婦在懷孕期間需要儲存3-4kg的脂肪用於產後哺乳,胎兒還需要吸收磷脂、花生四烯酸(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脂類物質,以促進腦細胞、視網膜等組織的發育,這就需要孕婦攝入足夠的脂類物質來滿足自身營養和胎兒發育的需要。
孕婦可以從飲食中獲得壹定量的脂肪,但不宜攝入過多。孕婦壹旦攝入過多脂肪,可能會引發血脂升高、肥胖、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問題。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孕婦脂肪攝入總量應占總能量的20%-30%,與非孕婦相同。其中,飽和脂肪酸占總能量的可接受範圍小於8%。此外,由於孕期和哺乳期需要攝入足夠的DHA,而人體不能自行合成α-亞麻酸(ALA)和亞油酸(LA),必須從食物中攝入,所以孕婦要註意從飲食中合理攝入脂類。建議孕婦每周吃2-3次深海魚,補充胎兒n-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幫助促進胎兒大腦和視網膜發育。
ALA只存在於少數食物和油脂中,如大豆油、亞麻籽油、紫蘇籽油、核桃等。LA在大部分植物油中含量豐富,而ARA僅少量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動物脂肪、肝臟和蛋類中的脂類、魚類等。),而EPA和DHA主要存在於脂肪多的魚類(三文魚、鯡魚、鳳尾魚等)中。),魚油,蝦,蛋。
第四節維生素
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B、C、D、E、K等。它是維持人類生命所必需的有機物質,也是維持生長、發育和調節的重要成分。隨著懷孕的進展,孕婦對維生素的需求增加了。其中維生素E和維生素K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所以比較少缺乏。但孕婦在分娩前幾周仍應適量補充維生素K,以防新生兒出血。應按相應標準適當補充維生素A、B、C、D。孕婦維生素A、B、C和D的推薦攝入量(RNI)見表2-2。
①維生素A:動物肝臟、魚卵、蛋黃、全脂牛奶、魚肝油或維生素A制劑等。
②維生素B1:雜糧、豆類、堅果、動物內臟、瘦肉、蛋類等。
③維生素B2:動物內臟、蛋黃、牛奶、綠葉蔬菜、豆類等。
④維生素B6:雞魚等白肉、動物內臟、蛋黃、豆類、堅果、蔬菜、水果。⑤維生素B12:動物性食物,如動物肝臟、魚類、蛋類、貝類、乳及乳制品。
⑥維生素C:新鮮蔬菜和水果。壹般葉子比根含維生素C多,酸味水果比非酸味水果多。
⑦維生素D:主要靠體內合成或補充。戶外活動和日光浴是合成維生素D的主要途徑,強化食品或補充維生素D是主要的補充措施。
第五節礦產
懷孕期間,孕婦對鈣、鐵、鋅、碘等礦物質的需求增加,需要在原有攝入量的基礎上額外攝入。孕婦攝入必要的鈣,不僅是產後哺乳所必需的,也是胎兒骨骼和牙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如果鈣攝入不足,孕婦可能會出現腿抽筋、手足抽搐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骨軟化癥和胎兒先天性佝僂病。孕婦除了增加鈣的攝入外,還應經常食用富含鐵的食物,以滿足孕期血紅蛋白合成增加和胎兒鐵儲備的需要,預防缺鐵性貧血、早產和流產。如果孕婦缺鐵嚴重,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補鐵。此外,孕婦還應攝入足夠的鋅,以促進胎兒發育,防止先天畸形。此外,適當攝入碘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尤為重要。因為如果孕婦缺碘,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可能導致流產或難產,增加胎兒生長遲緩、出生缺陷、克汀病等風險。
①鈣:牛奶及乳制品中含有豐富的鈣,是膳食中鈣的主要來源;豆類和綠色蔬菜也含有較多的鈣;芝麻醬、蝦皮、海帶、發菜等少數食物含有大量的鈣。
②鐵:動物內臟、血液、魚類含鐵豐富,而深綠色蔬菜含鐵較少,但攝入量較高,因此也是鐵的重要來源。
③鋅:富含蛋白質的動物性食物和貝類(海蠣子等。)含有豐富的鋅,以及家畜的肉、肝、蛋、魚等。還含有壹定量的鋅,而谷類、豆胚芽等植物性食物含鋅量較少。
④碘:海帶、紫菜含碘豐富,其他海產品如海魚、海參、貝類也含少量碘,而植物性食物、淡水含碘較少。
第6節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的能量營養素,是孕婦和胎兒重要的能量來源。懷孕期間的妊娠反應,尤其是懷孕初期,往往會影響進食,導致母親無法供應足夠的葡萄糖給胎兒使用,只好用脂肪來供能。在脂解過程中,會產生壹種叫做酮體的代謝產物,不僅容易導致孕婦酮血癥或酮癥酸中毒,而且對胎兒早期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也是不利的。因此,孕婦每天必須攝入至少130g碳水化合物(約170g谷物),以防止酮癥酸中毒對胎兒神經系統的損害[4]。應首選富含碳水化合物、易於消化的米飯、面條和土豆。如果孕吐嚴重或已經到了進食困難的地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靜脈輸液補充必要量的碳水化合物[4]。
膳食中的澱粉主要來源於谷類和薯類食物,其中谷類含碳水化合物約60%-80%,薯類食物含15%-29%,豆類食物含40%-60%。單糖和雙糖主要來源於蛋糕、糖果、蔗糖、蜂蜜等。
第七節葉酸
葉酸是壹種維生素。懷孕期間(尤其是懷孕前四周),孕婦對葉酸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以滿足母體組織、胎兒和胎盤快速生長的需要。這個時期是胎兒神經管分化和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從母體攝入的葉酸不足,可能會增加胎兒神經管畸形和早產的風險。此外,孕婦缺乏葉酸還可能導致孕婦巨幼細胞性貧血,增加先兆子癇和胎盤早剝的發生率。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孕婦每天攝入600葉酸?gDFE .
動物肝臟、蛋類、豆類、酵母、綠葉蔬菜、水果、堅果等都是富含葉酸的食物,但天然食物中存在的葉酸在烹飪或加熱時容易分解流失,生物利用率低。合成的葉酸穩定性較好,生物利用度高。所以除了保證孕婦每天攝入400g富含葉酸的各種新鮮綠葉蔬菜(約2000?GDFE葉酸),也應該每天服用400?補充gDFE的葉酸,滿足孕期對葉酸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