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4-51平菇
(1)營養
平菇是壹種木腐真菌,它所需要的碳全部來自闊葉雜木或某些針葉樹的木屑(不能單獨使用,必要時可以添加20%左右)、棉籽殼等。栽培實踐表明,堆放6個月至1年的老木屑比新木屑栽培效果好,新木屑最好在打谷場曬幹。木屑顆粒的厚度要合適,太厚會影響菌絲的定植,基質疏松;太細透氣性差,影響菌絲的蔓延速度。木屑資源匱乏的地區可適當添加玉米芯、大豆稭稈粉等,單獨種植農作物稭稈還處於探索階段。麥麩和米糠是養殖中常用的有機氮源,添加量壹般為10% ~ 15%。菌絲體利用無機氮(尿素、硝酸銨等)的能力。)很弱。此外,應加入適量的石膏或石灰來增加鈣離子,以減緩pH值的下降..其他元素在木屑、植物稭稈、麥麩、米糠等介質中都有,沒必要添加。
(2)溫度
平菇是壹種低溫變溫出菇菌。菌絲可在4 ~ 30℃生長,最適溫度為20 ~ 28℃。超過32℃就停止生長,達到40℃就迅速死亡,但抗衰老能力強。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範圍為4 ~ 22℃,子實體的原基分化需要較大的溫差刺激。在恒溫條件下,原基很難分化成蘑菇芽。溫度高於20℃時,菇蓋薄,菇柄薄,傘易開,質量差;4℃以下子實體生長受阻。
根據出菇所需溫度的不同,平菇可分為極早、早、中、晚四個菌種。極早熟菌株在5 ~ 20℃以上出菇;早生長系在65438±05℃左右出菇;中生品系在65438±00℃左右出菇;晚生品系在10℃以下出菇。目前我國生產用的平菇菌種大部分是從日本引進的,如奧玉3-2、森14、奧玉2、C-3等。近年來,黑龍江省林產特產研究所從日本引進的菌株中馴化選育出早豐1菌株。出菇溫度4 ~ 20℃,菌絲粗壯,食用快,抗逆性強,出菇早,菇團密集,菇質好,轉潮快,菇潮明顯,已在生產上廣泛應用。
(3)濕度
平菇菌絲生長的培養基濕度為60%左右,空氣相對濕度為60% ~ 65%。原基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培養基中的含水量是否合適,空氣的相對濕度只起輔助作用。結果期間空氣的相對濕度以86% ~ 90%為宜,最高不超過95%。如果水分過多,培養基不透氣,會影響退潮出菇;培養基含水量低,菇蓋開放早,無粘液,菇蓋開裂萎縮,產量低,品質差。
(4) pH值
菌絲體適合在微酸性環境中生長,pH壹般為5 ~ 6.5。
(5)通風
子實體原基形成對氧氣的需求略少於常規蘑菇,但子實體分化需要壹定的氧氣,導致出菇晚、菇柄細長或畸形,影響產量和品質。
(6)照明
暗光或散射光的條件可以滿足真菌對光的要求,太強的光會抑制菌絲的生長。但菌絲通過培養基生長時,需要有三曬七曬的光照條件,促進菌塊外表面產生黃皮,有利於提高產量,防止雜菌入侵。在完全黑暗的情況下,菌絲無法形成子實體。子實體形成階段有明顯的黑暗和趨光性,光照角度要均勻,盡量避免單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