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飲食文化中的紅燒肉,就不能不提到這道“東坡肉”。相傳這道名菜的起源與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有關。“東坡肉”之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不僅在於它特殊的烹飪方法和食材,更在於它的內涵。人人都愛蘇東坡,壹個熱愛人民的文學家、美食家。
人民的愛造就了名菜。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壹。他的詩、詞、賦、散文、書法、繪畫都有很高的成就,是文學藝術史上的奇葩,他性情豁達,好朋友,好山林,好茶好食,創造了許多美食精品。北宋仁宗嘉佑二年,考中進士。他雖然反對新黨王安石激進的改革措施,但不贊同司馬光徹底廢除新法。因此遭到新舊黨的排斥,仕途坎坷。
蘇東坡是作家,也是美食家。宋神宗元豐二年,因“烏臺詩案”,身陷囹圄,卻幸免於難,被貶黃州。他是壹個慷慨的人。他經常和朋友做紅燒肉,品酒,下棋,背詩,甚至還寫了壹首《食豬肉》的詩。
黃州的豬肉非常便宜。
富人不肯吃飯,窮人不懂做飯。
慢火,先洗鏗鏘聲,沒水,柴火燒不起來。
等他熟了就不要催了,等他熟了就美了。
每天早來打兩碗,會吃得飽飽的,控制不住自己。
宋哲宗北部元佑五年,蘇東坡被任命為新的杭州總督。久未整治的西湖被鏑淹,浙西暴雨讓太湖泛濫成災。於是他動員數萬民工除草,疏浚西湖,將挖出的泥土建成“蘇堤”,不僅成為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肖春”,還使西湖發揮了蓄水灌溉田地的水利效益。
杭州人最先慶祝。據說蘇東坡喜歡吃紅燒肉。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拎著豬和飲料給他拜年。於是他切了壹山豬肉,叫廚房切成小方塊,然後用家鄉四川眉山燉肘子,慢燉至嫩脆,然後按照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冊,分給數萬民工分享。
廚師在忙著切肉煮肉的時候,把“用它上酒”誤解為“用它煮酒”。結果煮出來的紅燒肉更紅更亮,所以吃過“蘇東坡的肉”的人在人們稱贊的時候,都簡稱它為“東坡肉”!
緣分會散菜。
有個飯店老板很有商業眼光,於是花大價錢請太守府的廚師教他做東坡肉。於是上門的顧客忙得不亦樂乎,生意特別紅火。其他酒樓也紛紛效仿,於是杭州府城大大小小的酒樓如雨後春筍,紛紛出售東坡肉,於是東坡肉成了杭州第壹名菜。
後來東坡肉隨著蘇東坡的名氣越來越受歡迎,如黃州東坡肉、揚州東坡肉、蘇州東坡肉、江西永修東坡肉、雲南大理東坡肉、四川東坡肉等。越來越精致,只不過是慢慢煨的。
東坡肉食譜分享
材料:西域五瓜排骨1500克,蔥100克,姜片50克,冰糖100克,醬油150克,紹興酒250克。
做法:先將壹大塊五花肉焯水去血去形,再切成10塊5cm左右的小肉塊,或用草繩或棉線交叉系住肉塊,防止肉塊搖搖欲墜、斷裂。另取壹個砂鍋,將蔥姜切片放在鍋底,將豬皮放下,加入冰糖、醬油、紹興酒,蓋上鍋蓋,放在大火上燒開,再小火燉2小時左右,至軟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