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神5”和“神6”飛船數據

“神5”和“神6”飛船數據

神舟五號發射時,飛船返回地球,傾斜著陸,速度為每秒4米。楊利偉頭上撞了壹個大包,正在流血(降落時手動操作)。出艙前,我簡單包紮了壹下,免得在電視鏡頭前毀容。相比之下,神六就舒服多了。它垂直降落,但相當穩定。它用梯子從船艙裏爬出來。還有壹組數據。神五的著陸偏差是4.8公裏,而神六只有1公裏,可見控制的精準。我們的飛船控制技術又進步了。

2.在登陸地點的選擇上,之所以選擇烏孜王琦作為主要登陸地點,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優勢:地廣人稀,經濟落後。為什麽越落後的地方越好?因為高壓線少。其次,我們和外蒙古的關系很好,兩國都同意,壹旦我們的飛船在那裏著陸,他們將立即向我們的搜尋人員開放邊境。

很多人不理解我們為什麽不把發射場設在海南,這樣發射火箭會省力很多。理論上在海南發射可以比酒泉多載30噸!要知道,把1噸物資送上太空,要消耗100噸燃料,有效載荷是1%。事實上,該國在20世紀70年代沒有考慮這壹點,主要是因為當時南海的局勢太復雜,擔心美國的幹涉。其次,海南太落後,沒有完整的工業基礎,以至於大陸的火箭部件都要跨海運輸,帶來了新的問題。現在重新考慮了,可以設想在這裏建壹個國際航天港,不僅我們可以用,外國也可以用。比如美國刮颶風,可以搬到這裏發射,可以大大振興海南的經濟!

4.火箭的性價比短期看不出來。我們這次發射神六花了6543.8+0億。這筆投資五年很難看到回報,但是長期算下來是654.38+0到654.38+04!下壹步嫦娥探月工程,我們將投入6543.8+00億元!

美國對我們的發射非常小心眼。眾所周知,美國的太空探索技術非常先進。神舟六號發射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向中國打招呼,讓我們告訴他發射時間和軌道。作為回報,它向中國通報了外層空間的發射環境。中國想了想,覺得反正不告訴妳妳也能察覺,就通知了美國。結果,在發射前,我們向它索要探測數據,那個該死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竟然說今天是周末,我們不上班!大大愚弄了中國人民。於是我們按計劃發射,美國情報機構4000人瘋了,日本情報機構2000人瘋了。發射成功後,拉姆斯菲爾德趕過來談軍事交流。小狗在深廁所裏摔倒了,起不來了。

6.宇航員被訓練在特殊情況下睡覺,但進入太空是另壹回事。為了讓宇航員隨時入睡,美國采取的方式就是吃激素!很多美國宇航員都是激素類藥物的活體實驗品,所以很多宇航員回到地球後都是損傷和生病的。相比之下,中國的方法高明得多,中國有自己獨特的秘方:中藥。不僅見效快,而且沒有副作用。裏面的知識是儀器探測不到的,笨拙的美國人永遠也不會懂。

7.還是美國。目前在軌衛星數百顆,其中美國750多顆,中國只有40多顆。美國是名副其實的太空霸主,每年光在太空上就花了幾百億美元,這還不夠;相比中國,有人喊心痛割肉只花了6543.8+00億人民幣。真的是目光短淺!比如上世紀80年代,蘇聯在邊境部署了幾百萬軍隊,與中國在整個北方邊境部署的幾十個軍隊相對!經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教訓,美軍對中國軍隊是打心眼裏害怕,於是中美交了朋友。美國提議他們的特技飛行隊應該來交換意見。鄧大人拍著板子,來了就來了!這對空軍的壹些參謀人員來說是痛苦的。美國飛機來了,必須給他們壹個軍用機場,但是為了防備蘇聯,中國北方軍用機場的部署是完全保密的;我跟美國人說了,天知道等中美鬧僵了,我們的軍隊肯定要遭殃。壹名飛行員經過深思熟慮,終於想出了壹個主意:給他們壹個大致的方位,然後讓他們自己去找,自己著陸。於是壹張被篡改的地圖交給了美國,上面的機場方位都是偏的。美國飛行隊排成長龍,掉頭,準確找到機場,降落。我們的工作人員目瞪口呆。他們昨天這麽快就找到了嗎?於是有壹天,在壹次集體午宴上,中美飛行員結對打酒:美國人要喝威士忌,我們飛行員說要茅臺。美國人壹聞,味道不錯,就換了茅臺;幾個回合下來,美國就不行了。另外,我們壹直拍他們馬屁,誇他們的飛行技術,美國會掉腦袋的。我們的壹名飛行員借此機會問他們的戴維斯機長,他是如何找到我們的基地的。戴維斯滿嘴酒氣,冷冷壹笑:我讀過孫子兵法,知道妳們中國人不老實;根據妳給我的地圖,我是前兩個。幸運的是,我們準備用偵察衛星拍照,並知道確切的位置...這是美國80年代的“曲棍球”偵察衛星,精度150m。這次吃的是衛星的虧!

8.中國留給中國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人才,壹代代勤勞的航天人!二戰時,美蘇橫掃德國,美國很聰明。被抓的德國壹流火箭專家全部被空運回國。起初,斯大林想知道,為什麽不為這麽多的飛機和大炮挑選人呢?要知道,蘇聯用了兩年時間才把德國的飛機和大炮運回中國!當他恢復理智後,斯大林立即下令將所有二流和三流的德國火箭專家送回蘇聯。現在我們看到美俄的航天科技在世界上都是壹二三,這些德國科學家貢獻很大!說到德國,我們不能不佩服這個民族的嚴謹和創造力。我們國家的壹位學者去美國蘭德公司學習。蘭德公司是壹個開放的公司,總部有四十多人,外圍卻有幾千個學者。他有壹個德國同事。有壹次他們走到街上,他問德國人從這裏到他們的目的地需要多長時間。德國人壹句話也沒說。每個人走了五分鐘後,德國人說:四分二十秒。我剛才問妳為什麽不說。-我觀察了妳的步伐。妳每分鐘走75步,每壹步55厘米,從這裏到目的地有XXX公裏,所以是四分二十秒!還有壹次,他們約好8點見面。7點55分,他聽到走廊裏有腳步聲,於是他打開門,德國人已經到了。-進來吧。甲:還有五分鐘的路程。我不能耽誤妳的時間。德國人以守時著稱,但我們中國很多人都不尊重自己的時間,更別說別人了!

9.我們不相信神六沒有軍事用途。這次神六發射最大的看點就是回收點距離理論著陸點只有1 km!這裏面的道理有多深?我們來做個對比。即使有GPS制導,美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也打了半個地球,其著艦偏差在10公裏以內。其實從地面發指令到返回艙的時差是0.1秒,落點是七八公裏,這是實實在在的差別。美國用了三把傘,太空艙掉到海裏,直升機從海裏撈人;前蘇聯就更懸了。壹旦偏離數十公裏,墜入深山老林,航天員幾乎不被吃掉。總之,在落點的精度控制上,中國確實達到了世界壹流的水平,這是舉世公認的。

10.輝煌的中國和嫉妒的日本!神舟飛船使日本相形見絀。也挺慘的。日本的工業水平是世界壹流的,但在航天工業上就是升不上去。去年發射了兩枚H火箭,炸了兩次。其中壹次是升空前地面燃料爆炸,地面50多名航天專家壹下子被送進了京佳深廁!!看來日本真的不是幹大事的料。但我們絕不能低估日本民族。在東京地鐵站為壹只狗立了壹座紀念碑。這位老工人有壹只狗。每天,狗都去地鐵站接他。但是有壹天,狗發現老工人沒有回來。原來它在工地意外死亡,但狗依然每天準時來地鐵站接主人。就這樣過了七八年,直到狗死了。日本人看了,很感動。他們認為現代人不如狗,於是捐款立碑紀念。還有壹點,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壹直在從中國山西進口大量的煤炭來填它的海灣,這個海灣有90多米深,現在已經填了60米了,所以還要繼續填,還要填平!日本人的算計是出了名的精明陰險,但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時候,壹只眼睛盯著東北的石油,壹只眼睛盯著山西的煤炭。日本人以為東北有石油,就派人在東北打了壹口井,井很深,不產油,就突然沒了氣,開著軍艦去南陽搶油。但是戰後,根據李四光的理論,新中國從1500m的地層鉆出了新中國第壹口油井!日本人當年打了多少米?壹千米!離水庫只有150米!!——如果日軍多打了150米,如果不是急功近利,如果不是再耐心壹點,如果....................................但如果錯過了歷史,就沒有回頭路了。

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與日本的差距。從國民生產總值來說,日本是4萬億,而中國只有1萬億。我們應該學習日本研究的嚴肅性和前瞻性。妳知道地球上的氧氣主要來自哪裏嗎?哪裏產生的氧氣最多?答案是雨林,亞馬遜叢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日本派科學家去巴西研究熱帶雨林。他們學了什麽?研究像人體毛細血管壹樣分布的河流,研究熱帶雨林如何像心臟壹樣把氧氣泵出體外,研究光對植物制氧的詳細影響,這些研究都是為了有壹天,日本能控制月球上的“氧氣霸權”!

去歐洲問問就知道了,他們不恨日本人,他們恨德國人,中國恨日本人。歐洲人覺得日本人很有創意,能創造出那麽多可愛的卡通人物,而中國人覺得日本人死不悔改,可惡至極。

11.創新!創新!!!有人說神六是30年前的技術,我說是。有人說神六航天員穿的宇航服是俄羅斯的,但我可以同意。但是有人說神六是山寨的,我說,扯淡!中國與美國和俄羅斯確實存在技術差距,尤其是與美國相比。但是妳知道這個差距指的是什麽嗎?壹個是推進技術,壹個是火控技術!如何推廣技術?壹個是航天飛機,壹個是火箭,壹個可以重復使用幾百次,壹個是壹次性的。這就是差距。其實差距並不可怕,更不可恥。神六是三十年前的技術。這有什麽關系?四大發明是兩千年前的技術,現在世界上還在用!妳們日本人連三十年前的技術都學不會,不可恥嗎?還有我們的宇航服,確實是俄羅斯的,但是我們的科學家做了很多改進,讓它更符合亞洲人的生理特點。可以說是全新的宇航服。取主義,無話可說!發展載人航天,我們要的是中國特色的跨越式發展,核心是科技創新。神六發射的背後有100多項技術創新!就像德國的創造力和日本的創新壹樣,只有創新才是我們民族進步的靈魂!

12.宇航員和科學家在後面。廣東人比山東人有優勢,女人比男人有優勢。廣東人普遍個頭較小,比較靈巧,文化上沈穩內斂,而山東男人粗獷有力。至於女性,女航天員的優點是耐力強,心理穩定,耐得住寂寞,適應能力好。從理論上來說,她們確實比男性更適合。但是女生的劣勢也很明顯。他們對天賦並不清楚,只是知道而已!還有就是動手操作能力普遍不如男性,面對復雜的儀器手足無措。似乎只有通過特殊訓練才能克服。

神舟飛船是無數中國科學家心血的結晶。其實中國科學家是壹群很辛苦的人。國家在電視前豎起大拇指,贊這個贊那個;用妳的食指放在背後。做這個,不要做那個。周壹到周五上班,周末學習,又工作又學習,還要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這不是壹般的疲勞。我們有的科學家自嘲,說幹了壹年還不如農民,說明收入低。但即便如此,他們也從未動搖過。正是這些無數辛勤工作、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托起了我們的中國,托起了我們的民族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