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嫩豆腐怎麽做?

嫩豆腐怎麽做?

嫩豆腐具有質地細嫩、保水性強、彈性強、刀剖面光亮、成型穩定、色澤美觀、燒食呈孔泡狀、綿軟有勁的特色,是由壹整套加工制作的方法決定。

制作方法 1.大豆的選擇。因為大豆的種皮裏含有可溶笥色素直接影響著嫩豆腐的色澤,所以,選用籽粒整齊團飽的黃大豆來做,講究的還脫去種皮後再加工制作,於是色澤首先就得到了保證。其次是用青大豆、雙色(星點紫色的)大豆。至於其它顏色種皮的大豆是不用的。

2.浸泡。大豆浸泡的好壞直接影響嫩豆腐的質量。大豆必須把汁物灰土掏瀝幹凈後浸泡。各種大豆浸泡時的吸水量不同,膨脹的速度不同,冬季節的氣溫水溫不同,所以,在各季節裏大豆的浸泡時間和浸泡程度的要求是不等同的。壹般的浸泡時間和浸泡程度如下表所示:

季節

氣溫(℃)

水溫(℃)

浸泡時間(小時)

浸泡程度

0

0

20~22

豆瓣合面中央有1/10的黃色凹面

初冬初春

10

10

12~14

豆瓣合面中央有1/10~1/15的黃色凹面

春秋

24

20

10~11

豆瓣合面中央有1/5的黃色凹面

30~40

25~30

6~7

豆瓣合面中央有3/10的黃色凹面 答案補充 壹方面由於大豆粉碎時產生熱量使蛋白質熱變性,粘性降低,另壹方面大豆浸泡充足,豆糊粘性小,豆漿凝固物不挺刮,再則,做嫩豆腐的成型揉作不需要脫水,所以,大豆的浸泡就不同於其它品種的浸泡,在時間上要縮短壹些,在膨脹的程度上要略欠壹點。

上述浸泡的結果絕對能保證嫩豆腐質地細嫩,保水性強,彈性好,刀剖面光亮,食用時多孔泡狀,為綿軟有勁打好了基礎,也絕對不會降低產率,相反地產率略增。大豆浸泡的程度不夠,蛋白質提取量相對減低,產率降低,質量差劣。大豆浸泡的程度過頭,蛋白質提取量雖然高,但酸度導致粘性降低,豆漿凝固物組織結構松脆,疏水性強,產品質量自然也差劣。大豆浸泡達到要求的程度,撈出後需用水沖淋洗凈,方能粉碎制取豆漿,這是衛生質量必定要做到的。

3.制取豆漿。(1)大豆粉碎成糊。磨糊粗,蛋白質提取量低。磨糊過細,細絨的豆渣過濾不出來而混於豆漿中。這些都會降低成品質量。壹般磨糊在70~80目為適。濾漿的絲絹或尼龍裙包的孔眼在140~150目為好。 答案補充 (2)添加水必須是沸水。盡管添加水的次數不同,總的加水量是幹豆重量的9倍,這指的是普通嫩豆腐,湖南豆腐是8倍。添加水過多,豆漿濃度低,豆漿凝固物呈明顯網絡狀態,疏水性強。添加水過少,豆漿濃度高,豆漿凝固物包水量少,蛋白質凝聚結合力強。這兩種情況嫩豆腐質地粗硬易碎,刀剖面有毛刺,食之板硬味差。

(3)豆漿必須在5~10分鐘內煮沸,時間越短越快越好,溫度必須達92℃以上,蛋白質熱變性徹底,豆漿凝固完全。溫度不夠,蛋白質熱變性不徹底,豆漿凝固不完全,嫩豆腐易散成糊,顏色發紅。豆漿沒有煮沸,其所含的皂角素、抗胰蛋的酶未能破壞,食此豆漿,及其做成的豆腐生拌好,對於體弱的人能引起消化不良、中毒而腹瀉。

(4)豆漿剛煮沸後溫度高,下凝固劑凝固作用快,凝固物疏水性強,嫩豆腐就略硬。如豆漿溫度低,下凝固劑凝固作用慢,凝固結果就不完全,具有含水不疏性,需脫水後才能做豆腐,此種不老不嫩,不倫不類,不成為嫩豆腐。凝固時的豆漿溫度以75℃左右最為理想。 答案補充 4.凝固操作棗沖漿。南京嫩豆腐具有如此的特色,主要的關鍵是采用沖漿的方法,凝固效果好,質量才有保證。其關系有以下五個方面:(1)凝固劑棗石膏液必須是打制的。石膏粉用少許生豆漿拌和均勻,壹定要幹,不能稀,用錘在臼中錘打粘熟,壹般需要壹個小時。拌和錘打要快要緊,慢了石膏發脹,影響凝固效果。打好後的石膏用水稀釋,除去粗粒雜質以8%的濃度為好。石膏選用白色透明的纖維石膏,豆漿的凝固物挺刮,綿筋,結合力強。其它種類的石膏效果是不及它的。 答案補充 (2)沖漿必須掌握好正確的沖入角度。沖漿用的少量豆漿和石膏溶液(簡稱漿膏)對著盛漿的容器壁以15~35°的角度沖下,漿膏準穩的沿著器壁順利直下沖入器底,沖動豆漿上翻上,上翻下,全部翻轉同石膏均勻地混合,凝固效果好。小於15°角度沖入的漿膏會有部分沖出容器外面去,沖力減弱,石膏的用量減少了,凝固定會不完全。40~50°角度平斜沖入的漿膏由於器壁的反作用而四濺,大部分撞回在被沖豆漿的中上層晃蕩,只有極少部分的漿膏沖入底部,沖力太小,豆漿翻轉不上來,石膏混合不均而下沈,凝固就出現了局部不完全,又局部過頭。角度再大,效果就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