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段美好的時光,壹個無言的結局
“如果還有壹張票,妳會和我壹起去嗎?”
搖曳的旗袍,昏黃的路燈,壹絲不茍的愛情頭像,所有想說的感情,就像壹個泛黃的舊轉盤,在歲月的留聲機裏靜靜旋轉。沒有喧囂浮躁,沒有泡沫文化的縮影,只是壹首老歌的悲涼卻優美的吟唱:《花樣年華》。壹部好電影隨之而來,同樣的溫柔。
這是90年代後現代主義的代表導演王家衛的壹部電影。故事很簡單——講的是兩個已婚男女的婚外情。另壹部類似題材的電影是美國《廊橋遺夢》。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後者是西方人的愛情觀,而《花樣年華》中體現的愛情觀屬於“當年白墻黑瓦”的東方情懷。
我們回過頭來說說王家衛,壹個經常帶著壹副墨鏡示人的角色導演。他的電影都充滿了強烈的個人色彩。《睡在風中》和《壹分鐘理論》在阿飛的真實故事中,阿飛的不敬似乎就是他的縮影;在重慶森林,633和663警官有著自己特立獨行的人生理念,菠蘿罐頭和愛情保鮮論也成為中國電影的經典。在《時過境遷》中,歐陽鋒犀利的眼神和“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圓”的大氣鏡頭也成為了很多導演,甚至張藝謀的範本。即使是備受爭議的同性戀電影《春光乍泄》,王導依然能把它拍得精致動人。影片中長鏡頭的巧妙運用和尼加拉瓜瀑布的垂直之美,也致命地貼上了王家衛風格的標簽。然而,在2000年的《花樣年華》中,王導的先鋒美學並沒有得到體現。相反,這部電影充滿了含蓄的美和隱藏的鏡頭語言。電影的主題也關註中國人通常的情感對待,從頭到尾向觀眾傳達了東方的獨特魅力和思想。可以說這是壹部最不像王家衛風格,卻深受他喜愛的電影。
影片中,梁朝偉和分別用傳統觀念詮釋了雲和這對60年代舊香港中產階級的已婚男女。他們曾經有自己的家庭。壹種緣分讓他們都搬進了同壹個公寓,另壹種緣分讓他們兩家的距離只是壹墻之隔。在逐漸的互動中,大家都熟了起來。但當他們在狹窄的走廊裏單獨相遇時,他們只是說:“真巧啊?”他們匆匆走過,各自上路了。如果生活就這樣,就安全舒適了。但終於有壹天,他們發現了伴侶不忠的事實。我不知道周和蘇是同病相憐,還是因為報復,還是兩者都不是。他們只是想找個知己訴說心事。總之,他們成了朋友。我們壹起吃西餐,壹起在著名的酒店2046號房寫武俠小說,壹起解讀他們戀人出軌的原因,壹大早壹起在英雄的房間吃糯米雞...他們都說:“我們不會像他們壹樣。”但後來,我說:“有些事,不知不覺就會發生。”證明了愛人的開始。雲在掙紮,也在掙紮,掙紮在情感與道德理性的邊緣,也在愛與不愛的邊緣徘徊。不幸的是,最後,他們都沒有超越關鍵的壹步,把事情分開。帶著心中對彼此的牽掛,蘇麗珍選擇坐在自己空蕩蕩的房間裏默默哭泣,讓淚水自由地流過臉頰;周目·雲選擇在吳哥窟的洞穴裏說出他心中的秘密,並用土掩埋,這樣它將永遠是壹個秘密。美好的歲月是無言的結局。
這是壹部看完會很沈重的電影,也是壹部看完會深思的電影。很多人看只是因為旗袍的華麗。的確,當26套雍容華貴的旗袍緊緊包裹住張可頤的玲瓏曲線時,的確是壹種美的享受。但如果妳看這部電影只是為了欣賞衣服的美,那就有點浪費壹部好電影了。
壹部好電影就像壹杯綠茶。乍壹看沒有味道,但仔細品嘗後,壹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會不自覺地飄入妳的五臟六腑。《花樣年華》就是這樣壹部電影。無論是鏡頭中精致的特寫,細雨中昏暗的路燈投下的柔光,還是整幅畫面色彩的明亮層次和搶眼的色調搭配技巧,都是導演王家衛和攝影師杜可風功力深厚的體現。不得不提影片中的音響藝術,連雨滴落地的音響效果都是那麽有感染力,更不用說影片的主旋律,伴隨著男女主角多次在走廊相遇——抒情中帶著絲絲抑郁的小提琴曲。電影的這些硬件設施完美無瑕,更難能可貴的是電影的靈魂——內容劇情,如同王家衛描述的那樣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