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下馬仙(綱要)
來源:大戟科植物大戟的根。春季發芽前,或秋季莖葉枯萎時,挖除,除去殘留的莖和須根,洗凈晾幹。
加工:大戟:除去雜質,用清水洗凈,充分濕潤,切成段或片,曬幹。醋大戟:取大戟段或切片,
加醋浸泡拌勻,放入鍋中用文火煮至醋盡,再煎至微幹,取出曬幹。(大戟100斤,醋30 ~ 60斤) 《論雷公的烤》取大戟銼在蝗砧上,與芋頭葉拌在壹起,從頭蒸到尾,去掉芋頭葉,曬幹用。《綱要》:所有采集的大戟都是在果肉裏煮到軟,去骨,曬幹。海芋葉為麻,有毒,不可使用。“本草宣彤”:狼毒大戟和大棗壹起煮,去骨,曬幹。收藏:名醫梁別錄:“大戟生長山。十二月生根,陰幹。”五代韓寶生曰:“苗高如甜,葉白花黃。根如細苦參,皮黃黑,肉黃白。五月挑苗,八月挑根。”宋說,“有許多捷徑。紅色的花蕾在春天誕生,逐漸長成壹簇簇,因為它們有壹英尺高。樹葉像年輕的柳樹。三四月開黃紫花,團圓如杏花蕪菁。根如細苦參,秋冬陰幹。懷店出來的,莖圓,高三四尺,花黃,葉如百合苗。江南生者苗如牡丹。”明《本草夢泉》:“大戟種甚卑劣,到處生。春天,花蕾是紅色的,而且越長越長。資本入藥的地方,才是正根。.....苗明澤漆味苦,苦。”李時珍說:“大戟壹生有許多光彩。直莖兩三尺高,空心,白色果肉折疊。葉狹長,似柳葉,但不叢生,頂葉密集聚攏。杭州紫大戟最好,其次是江南土大戟。北方的大戟顏色為白色,根皮柔韌柔軟,非常刺鼻,能傷人。如果弱者服用,甚至吐血,妳壹定知道。”清《本草離新》:“大戟。杭州產,紫色最好。北產,白人害人。”性味:苦、苦、寒、毒。經典:苦寒。不錄:甜,寒,小毒。藥性理論:味苦、苦,毒性大。歸經:入肺、脾、腎經。本草靜姝:入腎、肝。草藥宣彤:入肝和膀胱。“應得本草”:入陰三,足太陽經。功能主治:瀉水下沈,利便。治浮腫、水腫、痰、瘰癧、癰。經典:十二津液,脘腹脹滿,急性疼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嘔吐。《別錄》:主頸腋癰腫,頭痛,多汗,利大腸。藥性理論:下血量,腹中雷霆,月中水,善治血瘀,流產妊娠。《日華子本草》:瀉毒、瀉黃病、溫瘧、破腹塊。本草:治潛疹、風毒足腫。醫學的起源:清肺。《本草鄭錚》:性嚴而利,長於利水惡痰涎,兼滿濕熱。“藥物適應癥”:主利尿,副治疼痛、咳嗽。《現代實用中藥》:用於體質強壯的腹水和全身水腫。胸腔積液等。浙江常見民間草藥:殺蟲劑。用法用量:口服:煎服,0.5 ~ 1元;還是進了藥丸,散了。外用;煎熬熏蒸。
應避免:患有虛寒和陰水和孕婦應避免服用。體弱者慎用。草藥經典筆記:抗甘草。論藥性:抗芫花和海藻。毒,用菖蒲解決。《唐本草》:恐菖蒲、葦草、鼠屎。《日本草藥》:赤小豆做的。山藥綱要:取棗不傷脾。“本馮靜元”:脾胃肝腎不足,陰虛水泛,故需作試。
治療急慢性腎炎水腫
將大戟根洗凈,刮去糙皮,切片,加鹽每斤3元,加水拌勻,吸入後曬幹或烘幹,研成細粉,裝入膠囊。每日2次,每次1.5 ~ 2分鐘,隔日1次,空腹溫開水送服,6 ~ 9次為壹療程。* * *觀察了60多例,都有明顯的消腫。壹般治療6-7天水腫完全消失。患者服藥後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和腹瀉。其瀉下作用往往在服藥後2 ~ 4小時最強烈;如果癥狀嚴重,可以吃水果或者冷糖開水,反應可以減輕。服藥期間吃低鹽飲食,忌食寒、辣、魚、豬頭肉。孕婦、心力衰竭者、食管靜脈曲張者和體弱者禁用。
治療晚期血吸蟲病或其他肝硬化引起的腹水。
將大戟的新鮮根洗凈、幹燥並磨成粉末,用小火烘烤至棕色,並裝入膠囊。成人每次服用0.6 ~ 0.9g,隔日或隔日1次,7 ~ 8次後停藥1周,再根據病情重新服用。如果腹水已經消退,可以選擇人參楊蓉丸進行調理。已經審理和治療了20起案件。服藥5 ~ 36次,顯效9例(腹水消失,健康好轉,體力基本恢復),好轉9例(腹水明顯減少,全身情況好轉),無效2例。治療過程中主要反應為腹瀉、惡心、嘔吐、腹痛,數小時後可自動消失。但也觀察到,服用0.6 g粉劑,藥物反應可以耐受。如果超過1.8 g,反應會加重,出現惡寒、震顫、頭暈、煩躁、口幹,有時會出現極度恐懼。反應可持續2 ~ 6小時,如及時處理可緩解。禁忌癥同前。
用於水腫、腹水、液體瀦留和胸痛。大戟的作用與甘遂相似,故可用於胸水、腹水、水腫、呼吸困難等。,常與甘遂、芫花等同用。
可用於治療瘡癰腫毒。該產品外用可消腫散結,內服可止瀉通滯。如常用方劑玉舒丹,由地錦草與千金子、山慈菇、五倍子、雄黃、麝香等混合而成。外用治瘡腫,內服治腹痛、胸痛、嘔吐、腹瀉。致瀉:對離體回腸的作用地錦草各種生、炮煎液對離體回腸均有興奮作用,使腸蠕動增加,腸平滑肌張力增強。隨著加工醋濃度的增加,收縮強度似乎有所加強,50%和70%濃度的興奮作用尤為明顯。本品可刺激腸道,引起腸道蠕動增加,產生腹瀉。大戟根的乙醚提取物有腹瀉作用,熱水提取物對貓有腹瀉作用。對平滑肌的作用:提取物能擴張外周血管,使離體妊娠子宮興奮。大戟天鮮葉汁的抑菌作用。在東北對試管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但去除鞣質後,抗菌作用消失,制劑存放數日或加熱可使抗菌作用降低甚至喪失。實驗表明,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利尿作用是將大戟天用水煎服(80g/kg)餵給小白鼠。2-3小時後,尿量會明顯增加。狼毒大戟和甘草配伍的影響。:根據歷代中草藥書籍的記載,狼毒大戟與甘草的配伍。是禁忌,屬於十八對柱。動物實驗表明,狼毒大戟和甘草混合乙醇提取物的致死劑量。比單獨使用狼毒大戟時小幾倍。可見狼毒大戟的毒性。當它們聯合使用時,甘草的量增加。結合起來,毒性就越大。如果將狼毒大戟和甘草分別浸泡在酒中,其毒性小於浸泡在* * *,但仍比單獨浸泡狼毒大戟的毒性大。小鼠口服大戟和甘草也獲得了類似的結果。小鼠腹腔註射大戟和甘草。甘草的LD50為65438±02.4±0.7g/kg,狼毒大戟為30.0±5.5g/kg。狼毒大戟與甘草合用毒性增加。狼毒大戟煎劑對小鼠的LD50為4.69±0.021g/kg,狼毒大戟加甘草(1:1)為5.02±0.025g/kg,毒性無增加。
大鼠腹腔註射氯化鈉溶液誘發實驗性腹水,口服狼毒大戟煎劑或酒精輸註有利尿作用。若與甘草配伍,其利尿和瀉下作用明顯受到抑制,且甘草劑量比例越大,其反作用越強。所以從治療腹水的角度來說,兩者合用是不合適的。也有報道狼毒大戟(種屬未知)和甘草之間沒有不良反應。以老鼠的死亡為指標。但是用的劑量不是死的,還需要進壹步測試。
40%大戟湯0.5ml,無論單獨使用還是與甘草合用,對小鼠腹瀉作用無明顯差異。
離體小腸實驗:0.01%-1%甘草對家兔離體小腸的作用在高濃度時有抑制作用,但隨著藥液濃度的降低,抑制作用逐漸減弱,逐漸表現出輕微興奮作用;高濃度時,收縮幅度無明顯變化或略有下降,低濃度時,收縮幅度逐漸增大,張力下降。組合後與同劑量的單味湯劑相比,高濃度時抑制作用加強,濃度逐漸降低時差異不顯著或略有抑制,尤其是甘草用量大於大戟用量時。鎮痛作用用YSD-4藥理生理實驗多用儀和電刺激箱測定。口服甘草後。或地錦草。對小鼠有壹定的鎮痛作用,且劑量越大越明顯,地錦草。優於甘草。配伍後,與同劑量的單味湯劑相比,兩藥等量時,鎮痛作用不如單味湯劑;當甘草用量大於大戟時,鎮痛效果優於單味湯劑,且與劑量有關,小劑量優於大劑量。離體蛙心效應實驗:采用Strdub離體蛙心灌流法制備離體蛙心,每組5只,分為20組,繪制平均值並進行比較。結果表明,0.31-5%甘草和大戟煎液對離體蛙心的作用在高濃度時被明顯抑制,而在低濃度時作用較弱或不明顯。聯合用藥後,與同劑量的單藥組相比,抑制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增強,濃度越高越顯著,0.63%則不明顯。其他作用將根皮的70%乙醇提取物註射到動物體內時,血壓略有升高,腎體積明顯減小。無論劑量多少,利尿作用都不顯著。健康成人服用的湯劑也無明顯利尿作用。該提取物能擴張外周血管,抑制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日本大戟的水提取物。北京大戟。var。Japonica Mak。對家兔和豚鼠離體和在體子宮有收縮作用。用植物細粉制成的澤漆水浸劑、酊劑、膏劑對皮膚有明顯刺激作用,長期應用可引起紅腫、灼熱感、水皰,甚至脫皮。面部皮膚比較敏感。浸泡劑刺激性較小。給青蛙或貓註射壹加侖新的制劑可以使心臟收縮期的心跳停止。可能含有強心苷。識別點
鑒別大戟有三點:壹是圓柱根,有分枝,頭膨大,地上有殘莖;第二,表面呈褐色,有明亮的皺紋;第三,質硬,切面黃白色,纖維狀,味微苦。
其他種:紅色大戟球果或紡錘形,紅棕色;地錦草多為根皮向內卷;棉大戟的根呈膨大的圓錐形或紡錘形,形狀各異,易於區分。
快速識別
根圓錐形,分枝,長10 ~ 20 cm,直徑4cm。根的頭部膨大,有許多地上莖痕。表面呈褐色,有明顯的深色皺紋;堅硬,不易折斷,橫截面呈白色或淡黃色,纖維狀,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