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津湖之戰點評1這個周末,我和爸媽去了夷陵萬達廣場,去看了最近很熱門的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之戰》。
影片開頭,連長吳正和家人在壹起,這是影片中難得的和諧與寧靜。但這種和平很快被中斷,朝鮮戰爭爆發,吳奉命返回軍隊,前往朝鮮。
在整部電影中,誌願者們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堅守陣地。他們衣衫襤褸,缺乏食物供應。另壹方面,美國士兵吃烤雞、面包、咖啡、牛奶,甚至葡萄酒。我看到這壹幕非常氣憤,心想:“這些帝國主義士兵,別以為武裝到牙齒就能打敗我們的誌願軍,等著瞧吧!”
誌願軍戰士在險象環生的戰場上也有可愛的壹面,尤其是於從容和壹個老兵逗吳萬裏讀檢討段的時候,把吳萬裏不會寫的字都換成了○,什麽“蛋”求書,雷“蛋”長...這些話下來後,整個電影院都充滿了笑聲,我也忍不住笑了。這也是全片難得的笑點。
雖然有笑聲,但那是誌願軍戰士面對強敵時的從容。但影片表現出更多的是悲憤,尤其是雷排長撿起標記彈,抵抗被燒腐蝕,毅然用汽車拖走,最後被美軍飛機炸死的場景。我哭了,劇場裏的人都哭了。吳用紅筆把雷排長的名字框在壹個小本子上。整個筆記本都是紅色的。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淚不停地往下流。影片結尾,連美國大兵都忍不住敬禮,肅然起敬。
梅升平曾說:“我們現在之所以打這場戰爭,就是為了我們的後代不用再打了!”是的,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這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正式換來的。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和平時光,就沒有現在其他國家對我們的敬畏。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誌願軍在資源裝備不如美軍的情況下,憑借頑強的意誌和不怕死的精神取得了勝利。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讓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這樣別人就不會欺負妳,害怕妳,生活會更好。
長津湖之戰反思第二部電影以長津湖之戰為背景,講述了壹個誌願軍連隊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堅守崗位,英勇殺敵,為長津湖之戰的勝利做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
1950年,中國誌願軍與美軍在朝鮮長津湖作戰。中國人民誌願軍第9兵團在長津湖分割包圍了美軍1師,殲滅1.3萬余人,扭轉了戰場形勢。
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廣大地區,是扭轉局勢的關鍵戰役,中國人民誌願軍也付出了慘痛的犧牲。在零下30攝氏度的極端天氣下,許多烈士被槍斃,體現了誌願軍服從命令,凍成冰雕也不肯撤退的革命精神。
這就是中國的誌願軍,中國的軍人精神,支撐現在整個中國的民族精神。
看長津湖之戰《思念3》的時候,我的眼睛瞬間不自覺的濕潤了——為什麽那麽多鮮活的生命和靈魂無怨無悔地獻身於外患?這種高貴偉大的感覺從何而來?“是的,中國和朝鮮是朋友!唇亡齒寒——朝鮮沒了,新中國能長久嗎?”爸爸笑著回答,看著我五歲好奇的眼睛。現在想來,壹定是支持烈士勇敢殺敵的愛國精神。他們真的深愛著自己的祖國!
1950年,中國第九兵團首次進入朝鮮。當這些勇敢的戰士沈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喜訊中時,他們需要踏入硝煙彌漫的戰場的消息再次傳到他們的耳中。這些為我們遮風擋雨的先烈,當時是以怎樣的心情進入異國他鄉的?我不明白。但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這麽勇敢,這麽拼命的在爭取什麽。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寒冷,拿著步槍,甘願在寒風中變成冰雕,根本不願意退縮。這種極其偉大樂觀的精神,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都來自先烈們對新中國的熱愛,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愛國主義。沒錯,就是這兩個偉大卻很平凡的字,在這些軍人的心裏紮下了根。當許多無名烈士,背著炸藥,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時候,當許多無名英雄凍死在雪地裏的時候,正是這兩個簡單的字在他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被發揚光大的時刻。愛國主義支撐著他們奄奄壹息的身軀,壹次次打敗美國王牌軍隊,壹次次贏得幾乎無與倫比的勝利。
作為新壹代的接班人,我們也應該好好學習,好好工作,這樣才不辜負70年前犧牲的先烈的生命和熱血。中華民族的崛起已經成為我們的任務。
少年的智慧是國家的智慧;青年強,則國家強。是的,我們必須渴望學習,努力工作,將來讓自己強大,讓祖國強大。作為學生,我們實際上可以忠於我們的國家。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在為祖國分憂。未來的中國將會強大!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經寄托在我們身上。妳準備好為之奮鬥了嗎?
在中國第八個烈士紀念日長津湖戰役中觀看長津湖戰役倒影4的上映,無疑是對抗美援朝英雄們最美的贊歌!
這個國慶節,我和王博士帶著鮮寶去電影院看了這部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長津湖之戰》。這部電影講述了壹個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真實故事。記不清有多少次被片中的人物和事跡感動到流淚,用了多少紙巾擦眼淚...
10月27日至2月24日,1950,165438+12,在朝鮮最苦寒之地長津湖,夜間最低氣溫近零下40攝氏度,中國人民誌願軍與美軍精銳部隊正面交鋒,殲滅了美軍整整壹個團,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廣大地區,從而贏得了朝鮮戰爭的轉折點。
影片中,壹個有血有肉的男人,鐵骨錚錚,勇猛剛毅,沖鋒陷陣。他們沒有時間說再見,也沒有時間悲傷。他們受傷了,流著血,吃著兩個饅頭,笑著,發著電報,眼神堅定,鬥誌昂揚,奔向下壹個戰場...
最讓我感動的壹個畫面是,當誌願軍奉命阻止美軍撤退時,壹排排誌願軍手握鋼槍和手榴彈,趴在零下40度的陣地上,保持著整齊的戰鬥隊形和姿勢,成為永不倒下的“冰雕”,誓死保衛祖國的領土和人民。冰雪凍住了戰士們的身體,卻封不住他們不朽的軍魂。
國產良心劇《長津湖之戰》給我心靈上了壹個沈重的打擊,也給我上了壹堂深刻的思想政治課:好的教育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可以在影視劇中找到,可以在任何我們用心去發現和感受的事物中找到。
如果信仰有顏色,那壹定是中國紅——軍人獻血染出來的顏色。和平年代沒有戰爭,但軍人不屈不撓的精神需要我們銘記、傳承、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