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初期癥狀其實挺明顯的。壹般孩子的手、腳、嘴上都會長壹些皰疹。如果有這樣的癥狀,壹定要積極治療。千萬不要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手足口病的初期癥狀是什麽?
手足口病早期,孩子首先會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涕、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有些孩子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之後,手和腳的手指和腳趾的背面出現橢圓形或紡錘形的水泡。水泡周圍液體清晰,水泡長軸與皮紋壹致。
然後水皰中央凹陷變黃、幹燥、脫屑(脫屑),手指、腳趾末端有散在的堅硬的淡紅色丘疹或皰疹。
同時,口腔內有散在的水皰,如唇、舌、口腔黏膜、牙齦等,但口腔內的水皰迅速破裂形成灰斑或周圍有紅暈的灰膜,灰膜下可見點狀或片狀表面。
手足口病潛伏期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通常為3-6天。在發病初期,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如發熱、咳嗽、流鼻涕、惡心嘔吐等,發熱可持續4-5天。在手足口病的其他癥狀中,口腔黏膜疹出現的較早。起初是粟粒性斑丘疹或水皰,周圍發紅。壹般不痛不癢,痊愈後不留痕跡。
此外,口腔內還會出現疼痛的潰瘍,導致吞咽困難,食欲不振;手腳等末梢部位有扁平或凸起的斑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轉暗,然後消退。手足口病的並發癥並不常見,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才會引發病毒性腦膜炎。
手足口病的病因
手足口病的病因壹般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很多時候是孩子不註意衛生引起的。因為手足口病傳染性很強,很多都是傳染的,所以平時壹定要註意孩子的衛生。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主要是A組的柯薩奇病毒2、4、5、7、9型、10、16型和B組的1、2、3、4、5型;腸道病毒71;埃可病毒等。其中腸道病毒71和柯薩奇病毒A16較為常見。
腸道病毒適合在濕熱環境中生存和傳播,對乙醚和去氯膽酸鹽不敏感,75%酒精和5%來蘇兒不能滅活,但對紫外線和幹燥敏感。各種氧化劑(高錳酸鉀、漂白粉等。),甲醛和碘可以滅活病毒。
病毒在50℃能快速滅活,但濃度為1mol的二價陽離子環境能提高病毒對熱滅活的抵抗力。該病毒在4℃下可存活1年,在-20℃下可存活較長時間,在外界環境下可存活較長時間。
手足口病的癥狀
1,壹般癥狀
(1)急性起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癥狀。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疼痛的小米到綠豆大小的水泡,手腳出現斑丘疹和皰疹。起初為斑丘疹,後轉為皰疹,呈圓形或卵圓形,大小約3-7mm,比水痘疹小,質地堅硬,周圍發紅,水皰內液體少,灰白色膜下可見點狀或片狀爛面。皮疹消退後,無疤痕、無色素沈著,如有繼發感染,往往加重皮膚損害。
(2)除了手、足、口,在臀部、肛門附近的軀幹、四肢上,偶爾可以看到皰疹。幾天後幹涸消退,皮疹不癢不痛。
(3)個別患兒可出現全身性丘疹、水皰,伴有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可伴有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痛等癥狀。
(4)部分病例僅表現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整個病程約5-10天,大部分可自愈,預後良好,無後遺癥。
2.重癥病例的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3歲以下)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和循環衰竭。
(1)呼吸系統表現為氣短,呼吸困難,呼吸節律改變,口唇發紺,口中有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痰),肺部有呼嚕聲或濕羅音。
(2)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驚恐、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體格檢查顯示腦膜刺激征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3)循環系統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快或慢,脈搏淺,減弱甚至消失,四肢發冷,手指(腳趾)發紺,血壓升高或降低。
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
手足口病有多種傳播方式。我們壹定要註意這些傳播方式,盡可能避免被感染,我們也要註意。註意孩子常用電器的衛生,盡量避免接觸壹些不衛生的玩具。
1,傳播方式
手足口病通過各種方式傳播,主要是通過與人的密切接觸。病毒可通過被唾液、皰疹液和糞便汙染的手、毛巾、手帕、牙杯、玩具、餐具、奶具、被褥和內衣間接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和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果接觸到被病毒汙染的水,也可能被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是傳播的原因之壹。
2.易感人群
人壹般容易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由於不同疾病類型感染後抗體缺乏交叉保護作用,可反復感染人的成年人大多通過隱性感染獲得了相應的抗體。因此,手足口病患者以學齡前兒童為主,尤其是≤3歲年齡段。根據國外文獻,每隔2-3年就可以在人群中流行。
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廣泛,沒有嚴格的地域性。壹年四季均可發生,春夏尤甚,冬季少見。手足口病疫情期間,幼兒園、托兒所容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有這種疾病聚集現象。醫院門診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嚴也會造成傳播。該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傳播速度快,可在短時間內引起疫情。
我們都清楚手足口病的初期癥狀了嗎?如果初期及時治療,恢復的很快,如果再拖下去,可能對健康危害很大。平時積極預防最重要,盡量隔離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