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由來傳說有秋暮夕月、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和中秋起義等。
1、秋暮夕月
夕月,就是祭拜月神。傳說在戰國時代,齊國有個醜女,名叫無鹽,年幼時曾虔誠拜月,後來以超群品德入宮。某年八月十五在宮中賞月,正巧齊宣王也在宮中遊逛,看到月光下的無鹽,覺得她美麗動人,於是就冊封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2、嫦娥奔月
後羿因為射下天上的九個太陽,為民除害,王母娘娘賞賜給他兩顆長生不老的仙丹,服下壹顆可以長生不老,服下兩顆可以升天成仙,後羿不忍撇下妻子自己升天,所以就把兩顆仙丹交給嫦娥珍藏起來。
後羿有個徒弟,名叫逢蒙,是個小人,嫦娥將仙丹藏進百寶匣時,被他發現,就打起了仙丹的主意。三天後,後羿帶領弟子們去狩獵,逢蒙稱病沒去,等後羿走後,就想讓嫦娥交出仙丹。
嫦娥自知不是逢蒙的對手,就手疾眼快地打開寶匣,把兩顆仙丹壹口氣都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仙丹後,立刻感覺身體輕飄,已經能夠飛了,於是飛出窗口,飛向天空。因為牽掛丈夫後羿,所以嫦娥就降落在離家最近的月亮上。
後羿回家後,侍女們向他講述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又驚又怒,悲痛欲絕,仰望天空呼喊妻子的名字。朦朧中發現,當天晚上的月亮格外明亮,恰好這天是八月十五日,並且月亮裏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於是後羿便派人到嫦娥最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遙祭月宮裏的嫦娥。從此以後,每逢八月十五,老百姓們也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祭拜嫦娥,為漂亮、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3、吳剛伐桂
相傳吳剛是漢朝西河人,原本是凡間壹位樵夫,但是他不喜歡當樵夫,於是他就請白發神仙教他仙術,可是他學了很久都沒有學成,後來,他又請白發神仙教他神遊到月亮上,因為它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白發神仙很生氣。
就把他留在月宮,並說:“如果妳心平氣和地砍倒桂樹,妳就可以獲得仙術”可是,吳剛每次砍完壹段時間,桂樹便會自動愈合,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他不斷地砍下桂樹,桂樹不斷的愈合。
4、玉兔搗藥
傳說有三位神仙,化身為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及兔子乞食,狐貍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濟老人,但只有兔子沒有,後來兔子告訴老人:“妳們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進去。
神仙們大受感動,於是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後來,玉兔就在廣寒宮裏和嫦娥相伴,並搗制長生不老藥。
5、中秋起義
元朝末年,朱元璋聯合各地反抗力量,準備發動起義。軍師劉伯溫想出壹條妙計,利用中秋節大家互相饋贈麥餅的機會,在麥餅中夾帶字條,傳遞起義信息,約定於八月十五日晚上同時舉行起義。
後來起義成功,朱元璋便傳下口諭,每年到了中秋節,便把當年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日糕點賞賜群臣。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