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以為越劇只是結合了壹些風流韻事、愛情鳥、蝴蝶之類的浪漫故事,但老電影《神探》改變了我對越劇的偏見。傅全祥的表演女人味十足,剛毅中透著女兒的溫柔,自然而精彩。尤其是海王廟的指控讓人覺得她是我,我是桂英。她的指責怨恨就是我的指責怨恨。看完之後,感覺筋疲力盡。好像是我在代替她演戲。
被越劇《愛情大偵探》感動後,我想象著秦腔的特點應該更適合表達桂英的感情,於是我從網上搜索了齊愛雲的《演神講廟》(地址:/programs/view/v33V06D7k_o/)。好像是壹場大型演出中的場景。
說實話,齊愛雲做的還不錯,尤其是後來恨袖的牙齒狂飛,很好的表現了桂對王魁忘恩負義的怨恨和對海神波塞冬的冷漠。所以,即使齊愛雲的成績不是很高,也有大量的辛苦。這部近20分鐘的戲,歌舞升平,就算是壹個成熟的男人來演,都會被演的精疲力盡,何況是壹個嬌滴滴的女孩子。但也正因為如此,我有很多不滿。另外,看完還有壹個感受,就是傅全祥應該唱秦腔,齊愛雲應該唱越劇裏的越劇。越劇之所以有這麽多層次,是因為越劇的聲部大多是寫實的,充滿自信的,而不是像今天秦腔裏的角色那樣,溫婉如雲煙。
桂壹出場,裙擺飄動,步履輕盈。然後四句白說,燕語顫聲,心曲曲折,脈脈溫柔。有的人不敢大聲說話,怕沖擊主人的品味;然後壹小段輕盈飄逸,想說休息,想放松,微微沒踩對點沒拿起水袖舞,讓我感覺像是天人之間隱隱的憂傷,抱怨著對朦朧風月的壹點傷害,我甚至懷疑自己不是在看秦腔。按說,桂有著不錯的修養和過硬的素質,後來成為了煙花巷裏的時尚人物,所以像弱柳扶風,像嬌鶯般談吐,是符合人物身份的。但在我看來,被王魁離婚,去海神廟告狀的桂作為壹個比較低俗的人,其氣大於柔,形象有點不登大雅之堂。而且,抱怨本身並不是壹件美好、舒適、優雅的事情。如果太美,那就太假了。真正的美自然是沒有斧痕的賞心悅目,故作姿態出來的美只會讓人覺得不舒服。而且,我也有壹個問題。當我沒有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時,我會擔心演員,非常擔心他/她的下壹個音符會跑偏、斷裂或者忘記下壹個動作。
桂英壹出場就做了這麽漂亮的編排,大概是因為她想打頭陣或者先跳舞,而我卻滿懷期待,想和演員們玩個盡興,卻被她朦朧的美拒之於河對岸,成了冷眼旁觀,拿著挑剔的放大鏡。
俗話說好的開頭好的結尾,在我這個劇看來,就是不好的開頭,不好的結尾。壹開始覺得演員沒有進入角色的情感狀態,表演很飄,偏見很深。後來雖然逐漸升溫,進入了壹個比較好的局面,唱功開始下沈,在憤怒中透露出無私的模式,袖子也舞動出了憤怒憤怒的感覺,但是因為胸中有偏見,盯著眼睛看,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和我這樣的小人在壹起,我當然看到了比美麗更多的不快和不足。
整場演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聲音。壹是胸部以上聲音虛浮,喉嚨好像緊張。聽起來軟軟的,很美,其實是人造的,讓我不敢出門。我的心壹直懸在胸口中間,放不回肚子裏。很不舒服。後來隨著情緒的深入,開始用胸腹部的力量,聲音開始飽滿。雖然我還在刻意壓著自己的形象美,但比開場真實動人多了。但是有時候氣息很不足,聲音太白,好像因為沒有完全放開聲音而找不到位置。剛開始不在狀態,後來進入狀態後就顯得很無力。偶爾吸壹口氣,我甚至會把醞釀已久的情緒替換掉。所以分離感很重,有些磕磕絆絆。
其次是水袖,除了水袖舞的開場太軟,感覺齊愛雲的身材特別柔和,水袖做工很好,尤其是舞後很酣暢淋漓。但是和唱歌壹樣,經常會有壹種聯系不暢,脫節的感覺。我壹直沒搞清楚她的重點是跳舞還是唱歌。在我看來,無論是跳舞還是唱歌,都應該能更好地表現人物。如果舞蹈不夠完整而以歌唱為輔,或者歌唱不夠表達而以舞蹈為輔,人物形象可能會更加完整飽滿。但齊愛雲的這壹幕,似乎跳舞和唱歌的分量壹樣,不分先後。當然,如果能兩者兼顧,魚和熊掌兼得是最好的,但是除了要有非常紮實的基本功,還要有很好的體力。但看齊愛雲苗條的身材和修長的步態,他顯然體力不佳。
可能我看的表演不是齊愛雲的正常狀態,也可能我偏了。那天她可能心情不好,沒有完全投入到人物的情緒中,也可能身體不好,無法以最飽滿的精力去表演。她細膩的“漂浮”表演可能只是為了貼合音樂,也可能是因為我對人物的理解有問題,覺得這樣的安排不合理。不管怎樣,作為壹個秦腔迷,祝齊愛雲體質越來越好,內力越來越深,帶給大家越來越好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