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tn = baiduimage & ampct=201326592。lm=-1。cl = 2 & ampword = % B8 % f 1% CD % DF % CB % B9 % D2 % FB % c 1% CF & amp;t=3
格瓦斯是壹種特殊的飲料,用面包屑或玉米發酵而成。它屬於俄羅斯飲料。超市有賣,原產俄羅斯。
因為俄羅斯人長期沒有移居到我國,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前蘇聯都有自己的親戚朋友。新中國成立後,兩人關系恢復,很多人要求回老家與親人團聚。上世紀50年代,經中蘇兩國政府同意,幫助他們遷回老家。此外,壹些俄羅斯人已經搬到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因為那裏也有他們的親戚。所以我們國家的俄羅斯人數量已經不多了。
社會經濟學
1949以前,居住在城鎮的俄羅斯人大多從事各種修理、運輸和手工業。壹些人也經營農業。有些人專門從事園藝、飼養牲畜和養蜂。農村的俄羅斯人大多十戶壹起住,自成壹村。他們在伊犁河和特克斯河兩岸貧瘠的草原上開墾土地。住在牧區附近的人也從事畜牧業。他們深受歷代反動政府的壓迫。比如特克斯縣的俄羅斯村,是俄羅斯人民經過多年的辛勤勞動建立起來的,但後來國民黨軍閥強占了他們的土地,強迫他們搬到別處耕種生活。
解放後,俄羅斯人和各族人民壹樣,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中國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歷屆人大都有俄羅斯族代表。俄羅斯人民積極參與民主改革、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通過就業,大多數城市居民成為工業、貿易、金融和衛生各條戰線的工人。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部分俄羅斯人參加了當地國營農場,成為農業工人。他們的生活水平都顯著提高了。
文化和藝術
俄羅斯文學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來源是俄羅斯先民留給後代的口頭文學遺產,如長篇史詩、童謠、諺語等。特別是在19世紀初,俄羅斯文學遺產對中國的俄羅斯文化產生了壹定的影響。
社會風俗習慣
俄羅斯人在中國的生活習俗與前蘇聯的俄羅斯人基本相同。俄羅斯婦女,穿著壹件粗布上衣,外面套著壹件無袖、高腰、雙排扣的長袍和壹條羊毛長裙。男士內衣是斜領襯衫(及膝)和細腿褲,戴軟呢帽或帶耳罩的皮帽。節假日,顏色更鮮艷。春秋穿粗花呢長袍,冬天穿羊皮夾克或裘皮大衣。夏天,農民也穿樺木或柳條做成的簡易鞋(類似草鞋),冬天穿氈靴或毛皮鞋。未婚女孩紮著辮子,戴著五顏六色的方形頭巾和耳環。如今,大多數俄羅斯男女都喜歡穿現代服裝。
房屋多為土木結構,屋頂鋪麥稭,院內圍土墻,前院種花草樹木,後院設畜圈,建倉庫,挖地窖。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家裏幹凈整潔。
在飲食上,俄羅斯人主要吃面食。面包、饢和各種餡餅是主食。壹般壹日三餐。早上和晚上的中餐豐富而簡單。他們還喜歡吃新鮮營養的生蔬菜,如黃瓜和西紅柿,喝白酒和啤酒。另壹種叫做“Kvas”的低度飲料也深受俄羅斯人的喜愛。驢馬禁養,有的不吃豬不吃狗肉。
在婚俗方面,俄羅斯人崇尚戀愛婚姻自由,但講究門當戶對,征得父母同意才結婚。可以和其他民族通婚。婚禮既隆重又復雜。婚禮將在教堂舉行,牧師將為他們念祈禱文、唱贊美詩並交換結婚戒指。然後拿回新郎家,設宴慶祝。現在在中國的俄羅斯婚禮形式是多樣化的,並且正在以壹種簡單而有意義的方式發展。
過去,俄羅斯人死後要停放在凳子上,頭朝向大門,壹兩天後下葬。葬禮時,棺材不能從大門出去,要從後門或窗戶擡出。埋葬的行列很多,墳墓上豎立著壹個十字架。親人會在去世後的第12天、第20天、第40天、紀念日舉行悼念儀式。現在,俄羅斯人去世後,通常會為他舉行追悼會。大部分城市居民都是火葬。
俄羅斯人很有禮貌,見面應該打招呼。或者鞠躬握手。接吻禮儀在社交中也很流行。拜訪俄羅斯家庭時,應先敲門,進屋時脫帽,坐在主人提供的座位上,不要坐在床上。遞煙給人的時候,不要單獨遞煙盒。點煙的時候,不要用火柴點三個人的煙:抽煙要打火機的時候,不要拿對方的煙。婦女在長輩或客人面前必須戴頭巾,以示尊敬。最莊嚴的傳統禮儀是用面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征著善意和友誼。參觀者必須用刀切壹片面包,在進屋前蘸壹點鹽。以前是用來歡迎新媽媽和尊貴的客人,現在也用於壹般社交場合。吃飯用的刀、匙、勺不要放在桌布上,要放在菜的邊緣。俄羅斯人避免送黃色禮物,認為黃色代表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
宗教信仰和重要節日
俄羅斯人原本信奉多神教(萬物有靈論),但到了近代,他們皈依了東正教。解放後,中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中國的俄羅斯人大多信奉東正教,而越來越多的人信奉基督教,無宗教。與天主教不同,東正教不承認教皇淩駕於其他主教之上的地位和權力。主張除主教外,所有牧師都可以結婚。主要節日有復活節、聖誕節和洗禮。東正教的聖誕節開始於65438年6月7日,持續了***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