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腌制。腌制臘肉的鹽,最好在集市上買壹些粗粒的天然海曬鹽。這種鹽礦物質豐富,顆粒大,腌出來的肉特別香。如果沒有,我們可以用鹽來烹飪。食鹽用量壹般在10斤左右,食鹽用量在8兩到1斤左右。為了把鹽均勻地撒在肉上,妳最好用壹點力來搓。然後放入陶器或陶瓷容器中,再蓋上蓋子腌制7天。如果妳夠勤快的話,可以中間轉壹次罐子,把上下肉的位置互換壹下。尚若家裏沒有陶器和瓷器之類的容器,所以用搪瓷罐也可以,但不能用塑料容器。
第三步:風幹。7天後,取出肉,用刀尖刺入肉塊壹端的皮,用麻繩紮緊,將肉塊懸掛在陽光充足通風處,充分晾幹3至5天。北方氣候幹燥,陽光充足,可以曬3天。南方空氣潮濕,可以晾壹兩天。總之要把肉裏面的水分弄幹。至此,整個酸洗任務完成,就這麽簡單!
第四步:存儲。臘肉防腐能力強,可以保存很長時間,壹般3個月。平時可以把臘肉掛在家裏陰涼通風處。如果城市家庭覺得不雅觀,就把臘肉幹掛在陰涼通風處三四天,然後放在陶瓷等容器或普通紙箱裏。南方的空氣潮濕。為了防止臘肉發黴生蠔,會拿出來掛在陽臺上壹會兒。北方的氣候幹燥。為了防止臘肉完全脫水變成“臘肉石”,可以用塑料袋包裝。我不贊成把臘肉放在冰箱裏,因為這樣會嚴重影響臘肉的風味。
如果要保存臘魚、鴨肉、雞肉等臘肉,方法和保存臘肉壹樣。對於臘魚,可以選擇鯉魚、鯡魚等肉質較厚的魚。魚越大越好。將魚剖開去除內臟,然後均勻撒上鹽。晾的時候用小棍在魚肚上劃十字。臘鴨臘雞都可以這樣做。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正如本文開頭所說,現在是臘肉保存的最佳時機。臘肉,臘肉,顧名思義,要求臘月腌制,也就是必須在“小雪”到“立春”期間加工,壹天都不能!如果立春是在臘月二十七,妳要到臘月二十八才把肉腌制好,那麽加工出來的肉只是普通的臘肉味,所以不具有臘肉的香味。老祖宗發現的二十四“節氣”就是這麽神奇!臘肉之所以冬天腌制,是因為冬天氣溫低,細菌不易繁殖。冬天過後,春天是細菌繁殖的最佳時期,微生物環境發生了變化,肉的味道就不壹樣了。至於為什麽立春後有壹天沒有臘肉,誰也說不準。這是大自然的秘密,這也是我們腌制臘肉不加調料的原因。因為環境溫度對腌制品的臘肉味道有影響,北方有暖氣的家庭,要把腌制臘肉的容器放在沒有暖氣的陽臺或廚房。
壹般來說,臘肉的香味會在腌制幹燥壹個月後出來。臘肉的最佳食用時間是正月十五到端午節前,此時臘肉味道最香。放在自然環境中的臘肉,端午節後可能會有辣味,不僅口感變差,還可能有壹些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