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歷史上吃豆腐成了調戲婦女的代名詞?

為什麽歷史上吃豆腐成了調戲婦女的代名詞?

作者散見於江河湖海

現在我們說吃豆腐主要是指偷情和調情,暗指性騷擾。起初主要指男性對女性的性騷擾。後來女人調戲男人,也叫吃豆腐。

那麽豆腐這種“天真純潔”的食物是怎麽和猥褻、性騷擾聯系在壹起的呢?

首先,我們來回顧壹下豆腐的起源:

相傳西漢淮南王劉安信奉道教長生不老,於是廣招天下人煉制丹藥。他們用山裏清澈的泉水磨出豆汁,然後用來培育丹苗。他們有壹次不小心把石膏放進了豆汁裏。過了壹會兒,豆汁實際上凝結成了白色柔軟的固體。有人大膽嘗了嘗,覺得很好吃,就送給了淮南王。劉安吃了之後贊不絕口,就下令制作這種食物,豆腐就是這樣發明的。

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朱,他曾寫過壹首關於豆腐的詩:種豌豆難得,累死心爛;如果我知道王懷的技術,我會得到春布。並自註:傳世豆腐起源於淮南王;由於朱的影響,淮南王做豆腐的說法自宋代以來壹直流傳。

有意思的是,朱本人並不吃豆腐,據說是因為他過去常做豆腐而被無理取鬧。清代梁章鉅的《還田筆記》記載,齋藤優子曾用豆子、水、雜料等原料制作豆腐。結果發現做出來的豆腐重量大於原料重量,所以“不合理,所以不吃”。這真是壹個正經的老頭!

但對於西漢,我更願意換壹種說法:豆腐起源於晚唐五代,原因有二:

第壹,唐代以前沒有豆腐的記載,宋代以後才逐漸出現。最早的是五代宋初顧濤寫的《清路易》,裏面記載了壹個清官的軼事,說他勤政愛民,非常清苦。他從來不吃肉,用豆腐代替。

因此可以推測,豆腐可能起源於唐末五代。

其次,以腐字為食名,在中國並不是壹個傳統。因為腐在中國古代的意思是腐爛、腐爛、腐爛作為懲罰,很難想象古人會把這樣的意圖和食物聯系在壹起。所以宋代有學者將豆腐改名為發酵乳,以避免腐敗(古語中,豆為發酵乳)。

豆腐這個名字是怎麽來的?更有可能的解釋是豆腐的發音來源於廢話。十六國時期,北方建立了多個胡人政權,民族大融合。這壹時期,胡人的飲食習俗改變了這壹漢族傳統。唐代貴族愛吃胡菜,說“貴族過去吃胡菜,男女都穿胡服”;雍容華貴的胡姬和西域的葡萄酒在長安更受歡迎;再加上我們所熟悉的高大桌椅,在唐代逐漸流行起來,真可謂“胡風南傳”。

胡人喜歡吃奶制品,這種習慣也為隋唐所繼承。而普通人是無法享受到如此高級的食物的,所以利用乳品技術,選擇大豆來制作類似於乳制品的豆腐是壹種選擇。胡食品中有壹種乳制品叫奶腐。根據這種命名方法,新制作的食物被稱為豆腐。豆腐作為下層民眾的壹種餐桌食品,逐漸流行起來,到了明代開始蔓延到上層士大夫。

那麽這樣壹種以和諧為名的食物是如何與性騷擾聯系在壹起的呢?

第壹跳:吃豆腐飯——指喪宴。

壹開始吃豆腐就是吃豆腐飯。

江浙壹帶,尤其是農村,大部分人都信奉佛教。所以有人死後,往往會請和尚念經,給死者翻身。同時還邀請信佛的老人念經、疊金元寶。所以殯儀館會準備壹些青菜豆腐之類的素菜招待這些人。同時,潔白柔軟的豆腐象征著“清白、素雅、快樂、幸福”的高尚品格,所以最後的豆腐菜象征著逝者壹生的清凈;即使死者生前做了壞事,也是用清豆腐端上來的,像鹵豆腐這樣的豆腐是不允許上桌的,否則就是對死者的不尊重。

因為喪禮桌上肯定有豆腐,而且為了避免喪禮的說法,大家都用豆腐飯來指代吃喪宴。

第二跳:吃豆腐飯——占便宜。

在葬禮期間,必須有人擡棺材和挖墳墓,所以人們經常需要幫助。這些人幹完活後,經常可以在主人家免費吃豆腐飯。但是,自古以來,中國大多數的窮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處於勉強吃飯的邊緣,所以每次有人去吃豆腐飯,慢慢吃豆腐飯就是占便宜,後來簡稱吃豆腐。

第三跳:吃豆腐——占女人便宜。

這句諺語後來傳到上海,逐漸發展起來,從占便宜延伸到開玩笑。大概在清末民初,眾所周知的調戲婦女的含義開始出現。

因為上海話裏“豆”的音和“逗”壹樣,“腐”和“女”壹樣,“逗女”可以和“豆腐”諧音,所以吃豆腐就有了取笑女人,占女人便宜的意思。

類似香港方言,有吃豆腐的說法。“豆腐”的意思是“戲弄女性”,指的是從外貌、身材等方面取笑女性。湖南婁底有句俗語,“打”與“取”諧音,“豆”與“偷”諧音,“腐”與“夫或妻”諧音,所以“吃豆腐”就是“取夫/妻”,即通奸或出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