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是指農歷什麽,家鄉習俗是什麽?

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是指農歷什麽,家鄉習俗是什麽?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舟、炸菜角之類的,紀念屈原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吃元宵、賞花燈、猜謎語、吃團圓飯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吃月餅、拜月、吃團圓飯

PS:

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壹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壹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元宵節的來歷: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壹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壹時。《隋書·音樂誌》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裏,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來歷:中秋壹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但並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壹天。

唐朝以後,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壹般認為,中秋節開始盛行於宋朝,元末朱元璋起兵時以月餅秘密傳遞“八月十五日殺韃子(即蒙古人)”訊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將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壹大傳統節日。《正德江寧縣誌》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遊待市稱為“走月”。 關於中秋節來源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該傳說在民間有多個版本流傳,大致內容是:相傳在遠古時代的射日英雄後羿娶了嫦娥,並成為帝王,可是他愈來愈暴戾,多番施行惡政,成了大暴君。有壹天,後羿從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壹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長生不老。嫦娥知道後為拯救蒼生免受後羿永遠的統治,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後變成了仙女,往月宮飛去。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拜月的風俗。

希望幫到妳,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