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生活習性
2.形態特征
3.分布範圍
4.養殖技術
5.加工制作
6.營養價值
生活習性
牛蛙屬變溫動物,壹生經過產卵,卵孵為蝌蚪,生活於水中,後經完全變態成為幼蛙,開始兩棲生活。牛哇喜棲於溝塘邊,若水面長有浮水植物,則伏於水上,將頭露出水面,遇驚擾便潛入水中。牛蛙常常是幾只或幾十只群居***棲,在適應環境後,壹般不再遷移。每年4月-9月,牛蛙開始抱對產卵,受精卵3-4天孵化為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為為幼蛙後,過著水陸兩棲生活。冬季水溫降到10℃以下時,牛蛙躲藏於洞穴或淤泥中,進入冬眠。待氣溫回升到10℃以上,又出來覓食。
牛蛙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隨外界溫度變化而改變。在自然條件下,蝌蚪的生存的水溫為2-35℃;最適於生長發育的水溫為23-25℃;水溫超過35℃蝌蚪便陸續死亡,溫度低於15℃時、蝌蚪不攝食;水溫低於9℃時便進入冬眠狀態。成蛙攝食、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0℃,最適溫度為25-30℃。秋季水溫降至18℃以下時,食欲與活動減弱;15℃以下停止攝食;9-10℃開始冬眠。當水溫超過32℃時,活動和攝食明顯減弱,水溫超過35℃時,牛蛙陸續死亡。
牛蛙皮膚沒有防止水份蒸發的保護組織,因此不能長時間離開水,在幹燥的空氣中或日曬過久均能造成牛蛙死亡。皮膚的溫度直接影響牛蛙的生殖、排卵,蝌蚪的生長、發育需在水中進行,因此水是牛蛙不能缺少的生態需要。牛蛙壹般具畏光性,晝伏夜出,喜歡棲息在有利於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向陽環境。但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喜歡弱光,更喜歡藍光。
牛蛙蝌蚪以有機屑及浮遊動物等為食,幼蛙和成蛙以某些水生和陸生動物為食。捕食時,選擇安全、僻靜和餌料豐富的淺水處,或陸地上,耐心等待,當發現被捕食對象活物時,則以猛撲的方式跳躍捕捉。在離蛙較遠時,則輕輕爬向目標,伺機捕捉。在餌料缺乏時,牛蛙有大吃小的現象。
形態特征
體形與壹般蛙相同,但個體較大,雌蛙體長達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個體可達2千克以上。頭部寬扁。口端位,吻端尖圓面鈍。眼球外突,分上下兩部分,下眼皮上有壹個可折縐的瞬膜,可將眼閉合。背部略粗糙,有細微的膚棱。四肢粗壯,前肢短,無蹼。雄性個體第壹趾內側有壹明顯的灰色瘤狀突起。後肢較長大,趾間有蹼。膚色隨著生活環境而多變,通常背部及四肢為綠褐色,背部帶有暗褐色斑紋;頭部及口緣鮮綠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顏色隨雌雄而異,雌性多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為金黃色。鳴聲很大,遠聞如牛叫而得名。
分布範圍
原產於北美洲。1959年從古巴、日本引進我國內陸。目前我國主要靠養殖生產,全國各地均產,主要集中於湖南、江西、新疆、四川、湖北等地。養殖場地的防滲可以選擇HDPE土工膜。商品蛙主要在秋冬季,供應源主要來自廣東、福建地區。
養殖技術
池塘選擇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無汙染,環境安靜,交通便利,供電充足。蛙池建造每100平方米為壹個大池,每個大池平均分成四個小池。池邊用40目的篩絹圍好,篩絹高出池底1米左右,篩絹底部20~30厘米埋入土中,池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體深度不低於20厘米。
進、排水口設置在大池的對角,每個池子放4塊80厘米40厘米的泡沫塑料板作為牛蛙的休息臺,並用黑色遮陽網遮陽。
苗種放養
放苗前,每畝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進行消毒。清塘消毒後10天即可放苗,幼蛙放養前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0~20分鐘。放養密度:幼蛙期60~80只/平方米,成蛙期30~40只/平方米。
飼養管理
(1)巡池檢查。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證24小時不間斷,每天換水率達到300%,排水口處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來控制水位的高低,壹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發現牛蛙攝食與活動有異常及時采取措施。
(2)飼料以浮性配合飼料為主,投餵前半小時先將配合飼料用水泡濕,促使軟化膨脹。日投餵量為在池蛙總量的7%~15%,並根據氣候、水質及殘餌等情況適時調整,投餵量以半小時內吃完為宜。
(3)分級飼養,每隔壹段時間及時將規格較大的個體分級篩選,把規格相近的牛蛙調整到同壹口池塘進行養殖。
疾病防治
苗種放養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殺滅敵害生物和病原體,並定時用漂白粉或強氯精全池潑灑消毒,分池後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蛙體進行消毒,防止機械損傷。發現病蛙、死蛙及時挑出隔離飼養,並適時用高濃度的漂白粉或高錳酸鉀溶液消毒。
加工制作
幹鍋牛蛙
主料:牛蛙壹斤、土豆、萵苣、香菜、幹辣椒、蔥姜、大蒜、幹澱粉、鹽、白胡椒粉、川湘辣醬、花椒、生抽、料酒、糖
做法:
1.牛蛙洗凈切成塊。
2.土豆、萵筍分別去皮切成條,香菜、蔥切段;蒜去除外衣剝出蒜頭,姜切片。
3.牛蛙放入碗裏,加少許鹽和胡椒粉拌勻腌制15分鐘。
4.熱鍋中放入足量油,至6成熱下土豆條以小火炸熟後撈出備用。
5.腌好的牛蛙拍些幹澱粉,將其放入油鍋炸至微黃撈出備用
6.鍋中倒去多余的油,留少許底油,放入蔥、姜、幹辣椒、花椒和蒜頭爆香。
7.將壹大勺川湘牛肉辣醬或者其他辣醬下鍋炒香,放入萵筍和土豆略微翻炒加入適量料酒、生抽、糖調味,將炸好的牛蛙放入,迅速翻炒均勻後,撒入香菜段即可。
泡椒牛蛙
用料:
牛蛙500克,大蔥150克,色拉油200克,料酒10克,泡姜10克,精鹽1克,大蔥150克,味精2克,泡紅辣椒150克,胡椒粉1克,幹豆粉20克。
制作方法:
1.牛蛙宰殺去頭去皮去內臟洗凈,斬成塊,用鹽、胡椒粉、幹豆粉、料酒上漿碼味。泡紅辣椒去蒂去籽切成節,大蔥洗凈切成節,泡姜切成姜米。
2.炒鍋下油燒至七成熱,將牛蛙下鍋滑溜斷生撈起。炒鍋內下少許油燒熱,下泡姜米、泡椒節炒出香味,下牛蛙,烹入料酒,放味精、大蔥節簸轉起鍋裝盤即可。
生炒牛蛙
先準備好牛蛙壹只,筍片和青椒。牛蛙殺好斬塊,先下水煮壹下就揮出(去血腥)然後鍋裏倒少許油。放姜片,放入牛蛙。炒壹下。放入青椒和筍片。少炒壹下。就加入壹點黃酒,加入半勺水。然後加鹽,味精,少許糖,和胡椒。等水下去壹半時。就打點芡粉,淋麻油出鍋,好了。
營養價值
牛蛙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味道鮮美。每100克蛙肉中含蛋白質19.9克,脂肪0.3克,是壹種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營養食品,備受人們的喜愛。
牛蛙還有滋補解毒的功效,消化功能差或胃酸過多的人以及體質弱的人可以用來滋補身體。牛蛙可以促進人體氣血旺盛,精力充沛,滋陰壯陽,有養心安神補氣之功效,有利於病人的康復。
牛蛙的內臟及其下腳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經水解,生成復合胺基酸。其中,精胺酸、離氨酸含量較高,是良好的食品添加劑和滋補品。水解的復合胺基酸,經分離提純,用於醫藥,化妝工業。牛蛙的內分泌系統分泌各種激素,經提取可用於醫藥、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如腦垂體激素用作魚類、兩棲類的人工催產劑,利於人工繁殖。牛蛙的胃腺、腸腺及胰腺含有豐富的消化_,尤其是水解蛋白質的_類含量高,可提取利用。牛蛙的膽汁提取,加工後可作藥用。蛙皮可制作外科手術線的優良原料。蛙油可制作高級潤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