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後的六月下旬,至日這座臺灣最美麗的後山,在溫暖的陽光下,孕育著春天播下的希望的種子。其中,不使用化肥、農藥和蟲害控制材料的明秀自然農業先驅羅傑把他的實踐場設在臺東兩個屬都知道的地名——北南鄉。
在被中心山學校和沿海群山環繞的北南鄉,羅傑的家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是壹個門前有大片空地的院落。壹上手就聽到收音機裏播放的古典經書,古聖先賢的故事…,在家讀書的孩子,張著的四雙圓溜溜的眼睛看著來訪者。早上起來的時候正好碰上他們的讀書時間。他們不怕陌生的面孔也沒有被打擾的感覺,繼續全神貫註於正在背誦的經典。
大女兒和兒子剛出去吃午飯,我就看見三兒子羅江玉和四兒子羅成成在門前的院子裏整裝待發,拿起自己用塑料布和竹竿做成的旗子,揮舞著,給自己的部隊起名,朝對方跑去。最小的女兒羅欣德剛滿兩歲,看著哥哥們玩命地跑進跑出,笑得很開心。問他們累不累,要不要午休,他們笑得前門牙都掉了,不回答。想想這個年齡的孩子,幾乎沒有人喜歡午休。與其假裝和大人睡覺,不如讓他們在陽光下度過童年。
▲羅傑·明秀在自然農業中種植了壹塊菠蘿田。菠蘿需要兩年半的時間來收獲,味道非常好。
下午農耕課和土地相親,打開感官。
下午三點過後,當太陽漸漸收斂到* * *的光芒時,羅傑給孩子們上的動手農業課準備開始了。在羅傑的藍色面包車裏,上方無蓋的平板後座上放著壹個小板凳。第三個將軍於和第四個將軍將共同努力讓弟弟和妹妹就座,並向菠蘿田出發。
在羅傑的自然農業菠蘿地裏,他種植了果樹、蔬菜、樹根、水果等等。這些菠蘿葉子上的刺會紮人。戴上袖套後,仍能感覺到細小的針頭不斷刺入皮膚。因為沒有噴農藥,菠蘿自然長滿了雜草。如果不趕緊用手拔,就會呈現出“草滿豆,苗稀”的景象。幾個孩子套上袖子,馬上開始分區工作。它們的手腳很鋒利,因為菠蘿葉上的刺,它們毫不猶豫也不減速地向前爬行。問及孩子會不會覺得刺疼,姜瑜居然笑著說:“會!習慣就好!」。
“看!有個窩!孩子們發出興奮的叫聲,羅傑趕緊上前和孩子們壹起數鳥巢裏的鳥,數覓食的鳥媽媽壹起飛去的地方。方停下手邊的拔草,待小鳥起飛後擡頭壹看,才發現這片菠蘿地前面有壹座小山。
▲羅傑的領域不時吸引鳥兒築巢,孩子們近距離接觸饑餓的幼鳥,就像壹堂自然生態課。
隨即,羅傑感慨地指著對面的山頭對孩子們說:“又挖了壹個山頭。”擡起眼睛,山很遠,根本看不到那只怪手。問江宇能不能看到前面的山頭被挖?他說,我看不見,但我能聽見。
原來森林小學和體制外的學校不斷想開放和訓練聽、看、聞五感。羅傑的孩子早就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不知不覺地發展起來了。那些關於森林和大地被欺淩的悲傷,那些關於蟲鳥和莊稼生命力的驚喜,早就留在了孩子們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