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沒吃過牛雜的人來說,真的不知道有多好吃。要說牛雜有多好吃,可以這麽形容:所謂“食在廣東”,廣東的美食種類繁多,包括各種街邊小吃,廣東的每壹天都是從街邊的壹碗牛雜開始的。
說白了,牛雜就是用牛的各種內臟,如牛肚、大腸、裏脊、心肺等制成的小吃。,結合白蘿蔔。這種小吃具有各種牛雜的爽滑口感和各種香料、醬料的獨特香味,深受老廣的喜愛。
牛雜起源於廣州老西關地區。它最初是廣州的特色小吃,但近年來,這種小吃逐漸出現在其他地方,甚至在北方的許多城市。
牛雜好吃,制作工藝自然很有講究。重點是香料和醬料的配方。雖然每個牛雜生產商的配方都不壹樣,但都是壹樣的,大概的配方都差不多,都借鑒了最傳統的牛雜配方。
下面分享壹下最傳統的牛雜配方和具體制作過程,壹個是關於香料的,壹個是關於醬料的。
首先說壹下牛雜的傳統制作工藝
1,熬牛骨湯,這是牛雜的底湯。
餐飲界對湯有個行話,叫“當兵的槍,廚子的湯”。由此可見湯的重要性。以前老魯飯店講究“壹鍋湯”,這鍋湯用完了,就算來再多的客人,也會關門大吉。同樣,好的牛雜也要靠好的肉湯。
只需將牛骨放入水中焯水,取出用清水洗凈,然後放入專門的鍋裏煮湯即可。鍋中放入清水,然後依次放入蔥(紮成結)、姜(打扁)、蒜(打扁)、料酒、胡椒粉(白胡椒粉)。
然後大火燒開,註意隨時撇去浮沫,燒開後改小火,慢燉4小時。這裏註意,文火時間越長越好。這種湯顏色會比較白,有壹種比較濃稠的感覺。
有句行話叫“無雞不鮮,無肘不粗,無骨不香”。這裏的牛骨主要作用是散發香味,時間壹定要長。另外,煮好後,牛骨頭不要扔掉,下次還可以用。
熬湯的時候,這些配料的比例:以10斤水為例,其他對應的配料有牛骨3斤,蔥20 g,姜100 g,蒜20 g,料酒10 g,白胡椒3 g。這是壹個比率。如果用了5公斤水,其他成分的量就會減半。這不難理解。
下面再多講壹點如何稱調料。如果妳是專業的零食制作人,最好買專業的稱重電子秤,很準,也很便宜。如果自己在家做,稱重太麻煩,可以這樣掌握。就是家裏平時舀調料用的普通小鐵勺。壹把勺子的重量大約是3克。
2、牛雜溺水
找壹個鐵鍋,裝滿清水,然後加入鹽、食用小蘇打粉、堿水。以1斤牛雜為例。它們的量分別為10克、5克和5克。加入適量的生姜和陳皮,然後開始焯水。
燙漂時要註意:牛的腸子、肺臟,燙漂前壹定要洗凈,燙漂時要用勺子連續壓,這樣清理起來更幹凈。
煮好的牛雜撈出後,要用冷水再洗壹遍。壹是看有沒有臟東西留下,二是後期讓牛雜味道更濃。
3.開始煮牛雜。
加入鍋裏煮過的湯汁,也就是煮牛雜的底湯,大火煮開,再加入冷水冷卻過的牛雜,然後開始煮。
加入牛雜分兩步。第壹,牛雜,牛筋,牛肚,胸肉不容易煮透。別的不放,小火燉2個小時。
2小時後,加入剩下的容易煮透的牛雜,同時加入牛雜專用調料包和牛雜專用醬,再加入高良姜粉20克和乙基麥芽粉2克(註意乙基粉壹定不能放太多),然後繼續小火煨4小時。
煨了四個小時,牛雜基本做好了。我們會在最後談到上面用到的香料和醬料的配方。
4.牛雜裏的蘿蔔怎麽處理?
廣東牛雜和白蘿蔔是必不可少的食材。盡量選擇小壹點的蘿蔔,切成丁。
另外準備壹個鍋,把高湯倒進鍋裏,然後加水,比例是壹半高湯壹半水,燒開,把蘿蔔丁放進去,加壹點糖和鹽。
燉蘿蔔要註意:水不要超過蘿蔔丁2厘米;煮蘿蔔時不要蓋鍋蓋,這樣容易使蘿蔔變苦;判斷蘿蔔煮的好不好的標準是,筷子只要不太硬就能插進去。
5、牛雜的最終烹飪
蘿蔔煮熟後,放入牛雜中繼續煨半小時以上。在這裏,壹鍋味道正宗的傳統廣東牛雜正式完成。
二、傳統配方的廣東牛雜、香料和醬料
1,香料的傳統配方
以10斤牛雜為準,具體香料配方為:香葉10片,花椒3克,八角5克,桂皮3克,陳皮3克,茴香2克,甘松1克,草果1,鹽約150克,幹紅若幹。
2、醬料的傳統配方
醬油30克,豬後醬30克,海鮮醬40克。將這三種醬料放入碗或小盆中,混合均勻。另外,加入120g白糖和10g白酒。
看到這裏,有人會有疑問,“我之前從別的地方看到的醬料配方,醬料種類比這個多很多?”在這裏我想告訴妳,如果妳看到壹個菜譜裏面有很多醬料,基本上就是所謂的商業版,有時候真假難辨,但是所有的菜譜都是以這三個為基礎的。
其實我見過很多種這樣的菜譜,用的醬料太多,甚至有點混亂。所謂簡單的道路,只要做法正規,操作得當,這個傳統的基礎公式也是很好的。
最終總結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和記憶,這裏最後總結壹下:1,請仔細閱讀上面的介紹,程序壹定不能錯;2.除了大家關心的香料和醬料,高湯的烹飪也很重要;3,這種香辛料和醬料的配方看似簡單,但屬於最傳統的配方。對於壹般人來說,不要太迷信所謂的商業配方,這個配方就夠了;4,傳統配方,有正規的做法和正宗的食材,牛雜的味道終究不會差太多。希望以上介紹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