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蔥是壹種叢生、矮小、生長迅速的植物,類似韭菜。其人工栽培技術主要包括人工高產栽培技術、制種技術和反季節栽培技術三個方面。
(壹)人工高產栽培技術
1,土地選擇和土地準備
沙蔥人工種植可選擇有灌溉條件的砂壤土或其他類型的土壤,進行覆沙翻耕,提高土地的透氣性。最好選擇空曠、通風、采光好的沙地,避免管理期間因灌溉積水、施肥不慎等原因造成死苗和病蟲害的發生。另外結合整地,每畝施1000kg羊糞+20kg復合肥作為底肥,翻耕30-40 cm,細耙平整。種植前暴曬,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殺蟲、殺菌土壤。為了方便灌溉和管理,地塊會根據地形做成壹定規格。
2.繁育方法
經調查,野生沙蔥的繁殖主要依靠種子和根系,人工沙蔥的種植方式有直播和幼苗移栽兩種。
(1)種子繁殖:在整理好的試驗地(溫室、沙地、壤土混沙)分別於春季和秋季4月和8月中旬播種。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篩選和浸泡,並用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消毒,以加速發芽。播種方式有條播和穴播。條播:用刮鏟開壹條深3cm,寬10cm的畦(畦底平整),行距20cm。把種子均勻地播在犁溝裏(每畝播種量3公斤),用腳踩壓,用沙子蓋2厘米,然後灌溉。穴播:按規定的株距(5cm×10cm、10cm×10cm、10cm×15cm),每穴播種3-5粒,每畝適宜播種量2.5kg,播種深度不超過5cm。播種後,用沙子覆蓋,用水灌滿頭部。
經試驗,兩種方法播種後約10天發芽。出苗後要及時澆水,清除雜草,進行管理。正常情況下,當年種子繁殖栽培的露地沙蔥產量較低,次年5月初發芽。種了1個月,割了第壹茬,以後每隔15天割壹次。5種不同種植密度的產量最高,行距為5cm×10cm,產量為348.5g/m,其次為10cm×10cm,產量為329.5g/m
(2)分根移栽:將種子繁殖苗或野生沙蔥苗從根部扯下,分成單株,按不同的株距種植。種植深度以沙蔥埋在土中的鞘根為準,種植後成活率壹般為100%。在沙蔥的生長過程中,許多植物可以從其根部分離出來形成叢生。在適宜的氣溫、水肥條件下,生長1個月後即可刈割,最高產量可達500g/m,行距10cm×15cm。雖然移植繁殖的方法簡單易操作,但如果大量采挖移植野生沙蔥,會破壞野生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
3.田疃管理
(1)定苗。人們主要食用沙蔥的地上莖葉。根據實驗,從沙蔥肉質葉的生長來看,密度為5×10cm的沙蔥葉片長而薄,平均長23.5cm,厚0.18cm,而密度為10cm的沙蔥葉片長為21。因此,苗木密度應為10cm×10cm,苗木的跟入要良好,及時栽植。
(2)松土除草。在民勤地區,沙蔥3月23日發芽,4月10左右開始快速生長。沙蔥發芽時,應及時松土,清除田間雜草,以利於沙蔥快速生長。每年除草松土3-5次,防止雜草和沙蔥爭奪肥水,影響沙蔥產量。
(3)受精。沙蔥不適合用尿素追肥,容易導致燒苗和強制休眠。壹般采用羊糞+磷酸二氫鉀結合灌溉。
(4)灌溉。沙蔥的灌溉很重要,水肥充足,生長快,莖葉鮮嫩,辣味少,但口感更好。缺水纖維木質化程度高,口味重,口感差。每次割草後及時灌溉。越冬前將冬水徹底浸泡,使其安全過冬。
(5)病蟲害防治經過四年的種植試驗,沙蔥病蟲害較少,常見的病害是葉片枯萎,蟲害是危害根系的螞蟻。該病目前沒有很好的防治方法,但管理期間註意通風,保持大棚內空氣濕度在30-50%,註意對露地沙蔥進行灌溉,壹般不會發病。甲基托布津可以防治螞蟻。
(6)抽薹結實管理。種子繁殖的沙蔥於次年8月開花結果,移栽的沙蔥於當年7月中旬開花結果。只要及時刈割,沙蔥不會發芽結籽,也不會影響生物產量和經濟效益。
(7)留著種子。選擇長勢強、叢大、莖葉粗壯的沙蔥留種。每株可長2-3穗,當花葶達到15-20cm時開花結果。當花瓣和花梗變黃枯萎時,種子生理成熟。此時連同花梗壹起剪下,陰幹,除去雜質,存放於幹燥陰涼處備用。
4.收獲、加工和保存
直播的沙蔥,從明年5月開始,每20天刈壹次,移栽後1月,每15天刈壹次,既不影響生長,也不影響產量。切割方法是用鋒利的刮刀將沙蔥地面(葉鞘)上的茬刮平。將切好的沙蔥剝去幹枝葉等雜質,順向裝入塑料袋,即可上市銷售(保存時間為5-8天)。剩下的沙蔥可以加工成醬菜或者脫水(開水浸泡),鹽漬,曬幹保存。
(2)種子生產技術
沙蔥的種子生產是在馴化栽培的基礎上進行的。要生產出高產優質的種子,基地的選擇是關鍵。要選擇土壤肥力好、地塊平坦、育苗面積適中、灌溉方便、灌溉設施完善、光照通風條件充足、種植密度適宜、長勢好、分蘗多、無病害、雜草少的基地。種子生產的關鍵技術是如何促進沙蔥更多抽薹、開花、坐果、結實,籽粒充實完整,飽滿度好。沙蔥的莖數由沙蔥植株的莖數決定。壹般每莖只抽1莖,莖數與沙蔥的生長年齡有關。壹般沙蔥生長年齡越大,莖越多。沙蔥屬於傘房花序,小花開放順序是由外向內。開花期是沙蔥的小花分化期,也是水分和養分的關鍵期。小花的數量是由沙蔥的水肥條件和管理水平決定的。中期水肥管理不當不利於沙蔥種子生產。缺肥缺水會使小花數量減少,花芽分化停滯,從而影響種子數量。沙蔥壹般在6月中下旬,6月上旬應配合灌溉施肥。適宜灌溉量為600 ~ 750m3/hm2,適宜施肥量為75 ~ 120 ㎏/hm2。6月下旬灌溉1次,及時清除田間雜草,保證春季養分和水分的供應。
沙蔥的花期壹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上旬,花期是種子形成的關鍵時期。這裏缺乏水分和養分供應,會造成大量落花和小花敗育,從而減少種子數量。所以花期要適時適宜漫灌,不能噴灌。每10 ~ 15d灌溉1次為宜,灌溉量為600 ~ 750m3/hm2。盛花期,結合灌溉,尿素適宜用量為1倍,肥料適宜用量為75㎏/hm2。8月下旬至9月中上旬,種子開始成熟,需灌溉1次,無需施肥。
由於不同沙蔥植株的抽薹和開花時間不同,同壹植株的抽薹和開花時間也不同,種子成熟的順序也不同,因此沙蔥的種子采收應分批進行。收獲期以少量種子開始播撒為準,應及時收獲。如果種子沒有散開,就不適合收割。種子采收過早,會呈綠色,發芽率低或不發芽。種子收獲後要及時攤薄、晾曬、脫粒,防止種子發黴。脫粒後曬幹2 ~ 3天,使種子含水量低於12%。同時,精選種子,除去種子中的谷殼和雜物,裝入透氣編織袋中,存放在幹燥(濕度小於35%)、通風透氣的地方,防止蟲蛀、鼠害和鳥食。
(C)反季節種植技術
沙蔥反季節栽培主要是利用日光溫室人為延長沙蔥的生長周期,從而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土木結構的大棚壹般采用0.7㎜×800㎜的國產標準棚膜,頂部有0.8m寬的通風口,夜間用草簾覆蓋。
壹般在8月份,大棚裏的土壤換成營養土。營養土的配制方法:每立方米營養土加入優質農家肥25公斤、復合肥2公斤、草木灰10公斤(或氮磷鉀復合肥3公斤),混合過篩。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g/m3消毒,在自然陽光下暴曬壹段時間。9月上旬做了壹道寬1.2m,深10 ~ 15cm的壟,壟上覆蓋了10 ~ 15cm的沙。然後挖足夠數量的生長良好、根系完整的野生或人工栽培沙蔥,去掉葉基部2 ~ 3 cm以上的部分,分根,按株距5 ~ 10 cm、行距15 ~ 2~3cm進行大田種植,灌足水,培育成活,正常生長。5438+10月中旬,棚膜上棚,安裝保溫草簾。
沙蔥的適宜生長溫度範圍為10 ~ 25℃,能耐受35 ~ 40℃的高溫和-5 ~ 0℃的低溫。溫度管理主要是控制夜間最低溫度不低於5℃,白天最高溫度不高於35℃。當溫度高於30℃時,及時打開通風口通風。晚上及時關閉通風口,日落前按時覆蓋保溫草簾。溫室濕度應始終保持在50%以下。當空氣濕度大於35%時,要及時打開風窗進行通風。早上及時揭開保溫稭稈,清潔棚膜表面,保持透光。每隔5 ~ 10d用水清洗大棚膜表面1次。並及時通風排除棚內水霧。有條件的可以在溫室內安裝壹定數量的熒光燈和換氣扇。晚上補光除濕。溫室沙蔥不宜過多灌溉。壹般當土壤含水量低於5%時,要少量灌水。沙蔥耐瘠薄,壹般不需要施肥。如有必要,應考慮施用氣肥CO2或少量微肥。
尚未發現沙蔥害蟲。常見的病害是灰疫病,通常發生在高溫、高濕、土壤幹燥的條件下。在通風降溫的基礎上,噴施多菌靈5000倍液或克蟎特2000倍液。
溫室采收的沙蔥含水量高,應放在幹燥通風處,4 ~ 6℃,攤薄,勤翻,以防發熱腐爛。運輸時應使用透氣包裝,如編織袋和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