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又名大棗、刺棗、美棗、好棗,是我國的特產之壹。紅棗,皮薄肉厚,甜度適中,營養豐富,是秋冬進補佳品。棗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種植歷史。
早在《詩經》中就有棗與棘(酸棗)區別的記載。在魏末賈思勰的《齊姚敏書》和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等農業古籍中,棗被列為第壹果樹。《戰國策》中,太素遊說六國時說,燕國“有棗栗之益,民雖不能耕之,棗栗足於民。”可見中國古代人已經把棗樹種植列在重要位置。棗是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文物之壹。古籍《爾雅》記載的棗品種有11個。如今,南北方已有400多個優良品種。
中國的棗分為兩大類:南棗和北棗。棗主要零星種植於長江流域的丘陵地區。北棗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下遊地區,以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品種多、品質好而享譽國內外。棗的品種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北京的郎家園棗、山西的板棗、山東河北的金絲小棗、河南的靈寶棗、陜西的大理棗等。,都被譽為“棗中之王”。這些紅棗又瘦又好吃,而且很甜。它們在巴黎世博會上受到了國際友人的稱贊。北京的“虎眼”棗,陜西的大理棗,甘肅的敦煌棗,山西的太谷棗?胡平棗是棗中的上品。
我國古人把棗視為祭祖之寶,也是女性初次見面的禮物。紅棗華麗的外形和鮮美的口感壹直為詩人所稱道。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回憶自己小時候貪吃紅棗:“庭前八月棗梨花黃,樹壹日可歸千回。”在我國人民的眼裏,紅棗象征著幸福、圓滿和吉祥。各種節日喜慶,紅棗是少不了的。
紅棗可生吃或熟吃,也可加工成幹棗、棗泥、蜜棗、棗泥、醉棗、熏棗、焦棗、棗、蜜棗、棗罐頭、棗茶、棗酒、棗醋、棗汁飲料等。也可用於烹飪,可用於燉雞鴨豬蹄等。,都是好吃又滋補的。在日常生活中,用棗制作的傳統食品令人眼花繚亂,各有風味,如棗粽子、棗年糕、棗花糕、棗卷餅、棗鍋餅、棗發糕、油炸餅、長壽餅、棗泥餡等,用來制作各種糕點。紅棗制成的“中華蜂蜜酒”和“阿膠蜜棗”遠銷海外,深受好評。
紅棗營養非常豐富。鮮棗含糖20%-36%,幹棗含糖55%-80%。它含有大量的熱量,可以作為谷物的替代品。歷史上常被用於救災。維生素C的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含量為0。L-每100g 0.6g,比蘋果、桃子高出約100倍。維生素P的含量也是所有水果中最高的。人們稱贊大棗是“天然維生素丸”。每100克鮮棗含蛋白質1.2克,幾乎是鮮果中最高的。幹棗的熱量輸出極高,每百克棗的熱量輸出約為1200-1300千焦,與葡萄幹接近,蛋白質、鈣、磷、核黃素、煙酸的含量高於葡萄幹。所以,人們壹直把紅棗視為絕佳的滋補品。
"三次日蝕不會使妳在100歲時變老。"紅棗不僅是美味的水果,還是滋補的良藥,具有強筋壯骨、補血行氣、滋補身體、養顏美容的功效。大棗可以入藥,早在《本草》中就有描述。據說紅棗能“補氣益中,滋養脾土,潤心肺,調理營養,緩陰和血,生津,悅色,疏通九竅,助十二經脈,治諸藥。”明代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棗味甘,性平,久服能補脾氣,平胃,通九竅,助十二經脈,少補元氣,延年益壽。”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大棗對過敏性紫癜、貧血、高血壓、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胃腸腫瘤等有療效。因此,保健科學家大力弘揚祖國醫學遺產,推廣棗茶,棗茶是壹種價廉物美、人人可補的配方食品。定期服用,強化肝功能,補血。如果再搭配點別的,效果會更好。紅棗和大米壹起煮粥,可以治療脾胃失調和濕冷引起的胃脹。用紅棗20克,桂圓幹20個,蜂蜜少許,鍋裏放兩杯水,用文火煮,人睡得香如茶。增強活力,保持旺盛的精力。民間早就有“五谷紅棗勝靈芝”的說法。希望人們在秋冬季節多吃紅棗,對人的健康、健身、長壽都有好處。
棗子做成的果脯壹般叫蜜棗。因其細紋,又叫金絲蜜棗。制作蜜棗的原料應是子實體大、果核小、果皮薄、果肉細胞組織疏松、含水量少、含糖量高的品種。常用的品種有“大糖棗”和“錫箔棗”。
營養分析
1.紅棗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藥理研究發現,大棗能促進白細胞生成,降低血清膽固醇,增加血清白蛋白,保護肝臟。大棗還含有抑制癌細胞,甚至使癌細胞轉化為正常細胞的物質;
2.經常吃鮮棗的人很少患膽結石。這是因為鮮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將體內多余的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膽固醇少了,結石形成的概率就降低了。
3.紅棗含有豐富的鈣和鐵,對防治骨質疏松和貧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常患骨質疏松癥,處於生長發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和女性易患貧血。大棗會對它們產生理想的治療效果,其效果通常是藥物無法比擬的;
4.對病後體虛的人也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5.紅棗中含有的蘆丁是軟化血管的物質,從而降低血壓,對高血壓有防治作用;
6.紅棗還能抗過敏、除異味、安神、益智健腦、增進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