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土豆‘馬嶺’叫什麽?

土豆‘馬嶺’叫什麽?

馬鈴薯概述: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又名洋芋、洋芋、山藥蛋。塊莖可以食用,是重要的糧食和蔬菜作物。因其營養豐富,被稱為“地下蘋果”。

馬鈴薯產量高,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我國馬鈴薯主產區為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東北。其中西南山區種植面積最大,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

塊莖用於無性繁殖時,種薯在5 ~ 8℃的土壤溫度下都能萌發生長,最適溫度為15 ~ 20℃。植物莖葉生長開花的適宜溫度為16 ~ 22℃。夜間塊莖形成最適宜溫度為10 ~ 13℃(土壤溫度為16 ~ 18℃),高於20℃時形成緩慢。當溫度降到-2℃時,就會被凍壞。

開花結薯期是整個生育期需水量最大的時期。在幹旱情況下,每畝灌溉15 ~ 20噸是保證馬鈴薯高產穩產的關鍵技術措施。

壹般在畝產1330 ~ 1650公斤的條件下,馬鈴薯吸收氮約6.65 ~ 11.65公斤,磷酸2.8 ~ 3.3公斤,氧化鉀9.3 ~ 15.3公斤。馬鈴薯雖然能適應多種土壤,但以疏松、有機質豐富的黑土(pH 5.5 ~ 6.0)最為理想。密度每畝不應少於4000株。

"這種土豆因其外形像鐘而得名."這是農業專家說的。

據說土豆是400多年前傳入中國的。

人們總是習慣用熟悉的事物來解釋不熟悉的事物。因此,來自不同地區的中國人結合自己對DD的理解,給它起了不同的俗名:

在北方,它被稱為“土豆”。不知道要不要說是埋在“土”裏的大“豆”,但它們的營養都差不多;

在山西等地,稱之為“山藥蛋”。呵呵,我理解他們覺得和山藥差不多,長在地下。山藥長,土豆圓,故稱“山藥蛋”。

在南方叫“土豆”。南方有芋頭,也生長在地下,馬鈴薯是外來者,故稱“薯”...

總之,不管是土豆、洋芋、山藥蛋還是洋芋,都說明“土豆”、“豆”、“山藥”、“芋頭”比這家夥來得早。

土豆原產於南美洲,16世紀由西班牙人帶到歐洲,但歐洲人壹直不喜歡吃,尤其是法國人。

土豆壹直被認為是窮人的蔬菜。達官貴人不屑於吃它,但也承認它是不可或缺的廉價食物,可以用來餵飽軍隊裏的士兵,饑荒來臨時可以填飽老百姓的肚子。

19世紀,梵高的著名油畫《吃土豆的人》依然描繪了壹幅土豆消費者悲慘的場景:在黑暗的礦工宿舍裏,壹家人臉上掛著盤子,正悲傷地吃著土豆。

直到最近幾年,人們才發現並關註土豆。1999 9月14,(看別人選的日期,呵呵,我是土豆也是緣分吧)在巴黎醫學教學中心運動營養師Patrick Sabatie博士的主持下,舉辦了壹場關於土豆特殊營養價值的專題研討會。

土豆確實是蔬菜中的“瑰寶”。每100g含熱量不到90千卡,比米飯、面食都少,尤其是遠遠少於面包。而且含有自身重量2%的蛋白質,主要氨基酸含量幾乎與雞蛋相當。還富含鎂、鉀、鐵等礦物質,其中鉀的含量高於香蕉。它的維生素含量也很高,不僅有維生素B1、B3、B6,還有能抗壞血病的維生素C。是減肥者最理想的食物。

土豆起源於南美是壹個結論,但土豆起源於哪個國家眾說紛紜。最近智利和秘魯壹直在爭奪土豆的原產地,兩國都聲稱土豆原產於本國。由於雙方存在爭議,秘魯甚至威脅要將這壹問題提交聯合國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