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匯瘦肉精
2.染色饅頭
3.肉類“變身”事件
4.沈陽查獲25噸“毒豆芽”
5.回爐面包
6.臺灣塑化劑風波
7.“地溝油”事件
8.浙江檢出20萬克“問題血燕”
9.速凍食品病菌門
10.立頓鐵觀音稀土超標
11.可口可樂中毒
12.快餐業勾兌事件
1.雙匯瘦肉精
2011年3·15特別行動中,央視曝光了雙匯“瘦肉精”養豬壹事。瘦肉精可以增加動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瘦肉精有著較強的毒性,長期使用有可能導致染色體畸變,誘發惡性腫瘤。
2.染色饅頭
2011年4月初,有媒體 爆出在上海市浦東區的壹些華聯超市和聯華超市的主食專櫃都在銷售同壹個公司生產的三種饅頭,高莊饅頭、玉米饅頭和黑米饅頭。這些饅頭都是回收饅頭中加香精和色素加工而成。
3.肉類“變身”事件
2011年4月份媒體有關於“牛肉香膏”的報道稱牛肉香膏能讓其他肉類短時間內變成“牛肉”,另外有報道稱“神奇道具”可將鴨肉變羊肉。
4.沈陽查獲25噸“毒豆芽”
2011年4月,沈陽市公安局皇姑分局端掉6個黃豆芽黑加工點,查獲摻入非食品添加劑豆芽25余噸,據了解,這些豆芽中被檢測出亞硝酸鈉、尿素、恩諾沙星、6-芐基腺嘌呤激素等有害物質。
5.回爐面包
2011年4月12日,廣州甜心客面包店內部員工爆料稱他工作的地方將過期產品回爐繼續銷售,“再生面包”在廠裏是公開的秘密。面包回爐再造已有3年歷史,而公司迄今未接到過吃面包導致食物中毒的投訴。
6.臺灣塑化劑風波
2011年5月24日,臺灣地區有關方面向國家質檢總局通報,發現臺灣“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劑“起雲劑”含有化學成分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該“起雲劑”已用於部分飲料等產品的生產加工。
7.“地溝油”事件
2011年6月,記者歷經壹個月、數千裏艱難追蹤,初步揭開了京津冀“地溝油”黑色產業鏈的冰山壹角,天津、河北甚至北京都存在“地溝油”加工窩點,其規模之大出人意料,僅記者實地探訪的幾家窩點,其日加工能力合計已近百噸。
8.浙江檢出20萬克“問題血燕”
2011年8月,浙工商在流通領域食品質量例行抽檢中發現,血燕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嚴重超標350倍之多,這些血燕產品多從廣東、廈門等地進入,主要源自馬來西亞等國家。
9.速凍食品病菌門
2011年10月19日“思念”三鮮水餃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11月7日,三全白菜豬肉水餃也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11月17日,灣仔碼頭上湯小雲吞也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三大冷凍食品品牌陷“細菌門”。
10.立頓鐵觀音稀土超標
2011年11月9日,國家質檢總局抽查結果顯示,聯合利華有限公司“立頓”鐵觀音稀土超標3倍多。稀土對人體健康的作用好壞取決於其濃度的高低,過量攝入將對人體造成危害。
11.可口可樂中毒
2011年11月28日,長春市民飲用可口可樂美汁源草莓味果粒奶優中毒1死1昏迷。可口可樂公司三次聲明稱,國家權威檢測部門對產品留樣檢測顯示,所有指標合格。
12.快餐業勾兌事件
2011年快餐業巨頭味千拉面、肯德基等先後陷入“骨湯門”、“豆漿門”,另外還有山西老陳醋勾兌事件以及香港媒體報道的“化學醬油”等壹系列事件,引起了人們對知名企業誠信問題的擔憂。老百姓認的是妳的牌子,妳的服務,妳的誠信,倘若辜負了這份信任,那只好敬而遠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