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建議
除了勤洗手、戴口罩、盡量少出門以外,合理飲食也是提高身體抵抗力的有效方法。針對疫情時期的情況,營養專家提出以下幾個飲食建議:
主食粗細搭配
多天不出門,運動量減少會導致便秘幾率增加。多吃全谷雜豆和薯類有助攝入充足的膳食纖維,預防便秘,維護腸道 健康 。此外,這類主食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遠遠高於精白米面,同等重量下能提供更多的營養,並且血糖生成指數更低。
魚禽肉蛋足量
疫情期間壹定要攝入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因為它是人體內各種酶、激素、抗體和免疫因子的合成原料,若攝入不足會影響組織修復、使皮膚和黏膜的局部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病原菌的繁殖和擴散,降低抗感染能力。魚禽肉蛋還能提供多種微量營養素,比如鐵、鋅等,它們也有助於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多吃新鮮果蔬
橙黃色和深綠色果蔬(橙子、胡蘿蔔、南瓜、西蘭花、菠菜等)含有能促進抗體合成的維生素C,還可提供大量β胡蘿蔔素,其可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這種維生素有助於維持皮膚和黏膜的完整性。除此之外,果蔬中的很多植物化學物都具有抗氧化r作用,對於提高身體抵抗力也有壹定作用。
足量飲水
水分進入體內後,還可以及時補充腸胃道在對食物進行消化過程中所需的水分,使大便不燥結,容易排出體外,從而預防便秘。喝水要遵循少量、多次、慢飲的原則,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蔬菜湯、魚湯和雞湯除了促進食欲外,還有證據表明其有助於對抗流感病毒,也是不錯的選擇。
烹調首選植物油
在疫情期間,烹調應首選植物油,增加優質脂肪的攝入,比如花生油、橄欖油、亞麻籽油和紫蘇油等。每天吃壹小把堅果也能提供優質脂肪。堅果富含多種B族維生素,以及鐵、鋅、鈣、鎂等各種礦物質,這些營養素都有助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烹調以蒸煮為主
這個方法不僅有助鎖住食物的營養,並且還能連湯帶菜壹起吃掉,不浪費溶進湯裏的鉀、鎂、維生素C、維生素B2、類黃酮等營養素。少吃油炸食品,肉類盡量采用清燉的方法。
生熟分開
為了保證食品安全,烹調時要註意生熟分開,即生的肉、禽和海產品要與其他食物分開;處理生的食物要有專用的設備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使用器皿儲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觸。食物要徹底燒熟煮透,尤其是肉、禽、蛋和水產品,家庭用餐,最好實行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等措施,避免與家人相互傳染。
適量添加營養素補充劑
從果蔬中攝入維生素C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疫情期間蔬果暫時供應不足,每天服用兩三粒維生素C小藥片也是可以的(普通非處方藥物即可,復合維生素也可)。
如果已經缺乏維生素C,或有身體感染現象,需要適當加量,但建議不超過每天1000毫克。
切忌節食和暴飲暴食
吃得太少,營養不良,身體連維護機體正常運作都有困難,對抵抗感染性疾病極為不利。但每天宅著不動,大吃大喝,也不利於 健康 。正確的防胖方式是註意少吃油膩食物和零食甜食,飯後做做運動。
警惕產品推銷
疫情面前,趁著人們焦慮緊張恐懼之時,難免會有很多不良商家推出壹些食品、藥品、保健品、康復用品等產品,號稱能夠提升免疫力、抵抗力,通過誇大宣傳來獲取效益。
還會有種種民間傳說,各種小妙招,說吃什麽、喝什麽、做什麽能殺滅病毒,預防感染。這其中大部分都是不科學的,大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