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是什麽?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是什麽?

(1)控制總熱量,均衡營養。

所謂飲食控制,是指合理的飲食結構和攝入數量,而不是無限制的減少飲食。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等。,都來自飲食。所以,無論健康人還是糖尿病人,飯都要常吃。只是怎麽吃,吃什麽,吃多少,怎麽搭配。對糖尿病患者有更多的壓力和限制。

糖尿病飲食總的原則是控制全天總熱量,既保證了機體代謝所需的熱能,又不能使熱能過高,增加胰島的負荷。總熱量壹般按標準公斤體重計算,但要根據身體的活動量和體重進行調整。對於肥胖患者,應適當減量,使其體重逐漸下降;對於瘦弱的患者,要適當改善,使其體重逐漸增加,最終達到正常體重。

人體所需的總熱量由三部分組成:基礎代謝、體力勞動和食物在消化、吸收、代謝過程中所需的熱量。壹般基礎代謝所需熱量為每小時每公斤體重65,438+0大卡:食物代謝所需熱量對於復雜飲食的患者,可使基礎代謝率提高65,438+00%。飲食中蛋白質含量越高,食物代謝所需的熱量就越多。身體活動所需的熱量取決於日常活動。活動越大,消耗的熱量越多,活動越小,消耗的熱量越少。人體每日總熱量的產生和消耗總是處於平衡狀態。

人體每天消耗的熱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糖分供應不足分解脂肪和蛋白質,難以維持熱量產生和消耗的平衡。脂解可以產生乳酸和酮體。糖尿病患者由於代謝異常產生過多的乳酸或酮體,導致乳酸酸中毒和酮癥酸中毒。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導致消瘦,體質下降。因此,糖尿病患者的糖攝入量不能太低。另壹方面,合理攝入糖還可以改善糖耐量,調節甘油三酯和血清膽固醇的濃度,提高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壹般來說,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55% ~ 60%,蛋白質占15 ~ 20%,脂肪占25%。

碳水化合物是飲食的主要部分。對於空腹血糖低於11.1 mmol/L的患者,應在保持總熱量不變的情況下,在允許的比例內盡可能增加糖或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即使空腹血糖高於11.1 mmol/L,也不宜采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但每日攝入量不應低於150g。對於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或同時使用磺脲類藥物和胰島素的患者,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壹般應為200 ~ 350克。

食物要多樣化,交替食用,切不可偏食。每天必須攝入的食物有四類:谷類:以碳水化合物為主,但也提供少量蛋白質(約10%)和微量脂肪。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熱能。提倡吃粗糧,因為它比面粉和大米含有更多的維生素B和膳食纖維。

大豆、雞蛋、豬肉、家禽、魚和牛奶:主要來自蛋白質,但也有壹些無機鹽和維生素。蛋白質的代謝紊亂、糖原代謝活躍的糖尿病患者,每天比正常人需要更多的蛋白質,可以適當增加這類食物的攝入量。

蔬菜水果:富含無機鹽、維生素、膳食纖維。水果要選擇含糖量低的,每天不要吃太多。如果吃了很多含糖量高的水果,要註意減少相應的主食量。蔬菜壹般含糖較少,糖是我國普通人飲食中無機鹽、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油脂:主要提供熱能。多樣化的食物不僅是豐富全面的營養來源,也有助於患者堅持合理的飲食治療,提高生活樂趣。

(2)少食多餐,定時定量。

糖尿病患者宜少食多餐。這是因為吃東西後,血糖會迅速上升,高血糖。

它能刺激胰島細胞釋放胰島素。吃得越多,血糖越高,單位時間內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越多,負擔越重,不利於胰島功能的恢復。另壹方面,由於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延遲,大量進食後容易發生空腹低血糖。如果少吃多餐,不僅可以避免對胰島的過度刺激,還有助於避免空腹低血糖。所以那種飯壹天兩次;或者早晚餐敷衍了事,午餐不宜吃得太飽。

病情波動或正在服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的患者,壹天應吃5 ~ 6餐,即除三頓主餐外再吃2 ~ 3餐,餐中添加的食物全部從最後壹餐中扣除。早晚口服降糖藥者,可將每日食物總量分為四份,三份主餐各占65,438+0/4,其余65,438+0/4分為兩份,用於上午9 ~ 65,438+00和晚上睡前加餐。壹日三次口服降糖藥者,可將食物分為五份,三主餐各壹份,其余兩份用於上午9 ~ 10、下午3 ~ 4點及晚上睡前加餐。對於胰島素使用者來說,早上9點和晚上睡覺前進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早餐前胰島素用量較大,低血糖常發生在10 ~ 111am。飯前註射胰島素,晚上也容易引起低血糖。使用中度胰島素者,應在下午3 ~ 4點加餐。睡前加餐,最好主食和蛋白質各占壹部分,有助於防止後半夜低血糖,因為50%左右的蛋白質可以有規律地通過身體轉化為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