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壹個人或者壹個家庭有多少資產才能讓自己不再為生活發愁呢?
財務自由的三個標準(不再為錢發愁)。
關於財務自由的理念很多,常見的有三種:壹種是量化的財務自由標準,壹種是感性的財務自由標準,壹種是公式化的財務自由標準。
第壹,財務自由的量化標準。以胡潤百富榜為代表。胡潤近日發布了2021中國城市金融自由度標準,客觀上分為壹二三線城市三個維度,每個維度又分為入門級、中級、高級、國際級四個梯度。
以我所在的壹線城市北京為例:入門級財富自由的門檻是19萬元,主要包括壹套120平米的城市永久住房,2輛汽車,稅後家庭年收入60萬元,財務投入800萬元;中間財富自由的門檻是6500萬元,主要包括壹套250平米的市區永久住房、壹套200平米的郊區二套住房、2輛汽車、654.38+0.5萬元的稅後家庭年收入和654.38+0.2萬元的財務投入;高級財富自由的門檻是654.38+0.9億元,主要包括壹套400平米的市區永久房,壹套300平米的郊區二套房,4輛車,稅後家庭年收入650萬元,財務投資6500萬元。國際財富自由門檻為3.5億元人民幣,折合5000萬美元,主要包括壹套600平米的市區永久房,壹套400平米的郊區二套房,壹套400平米的山區和海邊度假房,四輛汽車,家庭年收入10萬元人民幣,財務投入65438.0億元人民幣。
第二,財務自由的情感標準。因人而異,因地域而異,因感覺而異。妳覺得妳不擔心吃喝,生活,教育,時間自由,精神自由。“自我滿足”的狀態就是妳的財務自由標準。
第三,財務自由的公式化標準。被動收入(主要指投資、理財、出租、版權、個人IP帶來的課後收入,即不付出時間精力成本而獲得的收入)覆蓋了妳的剛性生活支出,即使妳財務自由。
對於以上三觀,仁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對於壹個特定的人來說,只要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就實現了“財務自由”,不需要接受別人的意見。但是對於生活在北京的家庭來說,僅僅依靠感性認識和自我感覺是沒有用的。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只有擁有足夠的資產和財富,才能真正避免生存的焦慮,不能玩什麽虛的。
第二,北京壹家三口的生活費用在平均水平以上。
我覺得胡潤財富自由報告中定義的量化標準還是比較接近我的感受的。在北京這樣的壹線城市,財富自由(避免生存焦慮)的入門標準是654.38+09萬元(如上圖),包括房產(自有住房)、金融資產(投資理財的現金)、維持基本體面生活和日常開銷的現金流(稅後年收入)。這三個維度胡潤都有考慮,所以從這壹點來說,胡潤的標準還是符合現實的。
我們來分析壹下胡潤標準中三個維度的數量級。市區1.20平米壹套小三房,市場價10萬元,兩輛車,財務投資10萬元(包括存款、理財、基金、債券、信托投資、股票)。此外,還有穩定的家庭稅後收入60萬元。壹套住房,不僅具有自住功能,還具有資產配置和保值增值功能。兩輛車是生活品質的基礎,屬於功能性資產和消費性資產。年所得稅60萬,月收入5萬,有兩層意思。稅後60萬代表稅前80萬左右,包括五險壹金。社保和醫保可以按照北京的封頂標準繳納,可以享受更好的保障。每月5萬元現金流主要用於滿足更高品質生活和更高品質教育的投入。
我們打開北京家庭消費剛性支出明細,看看每月5萬的現金流能否保證高於平均水平的生活質量和教育水平。
-每月剛性支出。物業費,水,電,熱網,手機通訊費,還有兩輛車的剛性支出,保養,維修,停車費等。,都是按照中下水平計算的,還需要每月1萬元的剛性支出。
-每月生活費。假設按照三口之家的最小單位,壹日三餐,水果牛奶零食壹個月不能少於5000元,壹天只有160元,平均50元左右。養個“吞金獸”就知道了,每天做的水果零食,不壹定比50塊錢的少。還有洗澡、洗頭、刷牙、洗臉、洗衣服等日常用品。有普通的每個月都有幾百個。櫻桃的自由就更不用說了,這個消費水平只適合壹個超市和菜市場。遇到喜事才敢去精品超市。什麽概念?今天中午在菜市場買了四個桃子20元,精品超市要200元壹盒(4個)。我喜歡海鮮。看精品超市的活海蟹498元500克。我只能咽下口水,轉身離開。
-每個月的日常娛樂消費。雖然不死板,但是壹家三口不出門不出二門是不可能的。只要出門,不花錢是不可能的。50元,北京壹部電影最低票,壹家三口150元。帶孩子去遊樂園,壹天不花壹兩百元是不現實的。平均壹個月總有壹兩個應酬和飯局,至少1000元出去。出門在外,但似乎不會回不來了。壹年之內總有幾筆人情債(帶禮物的紅包)。相當於壹個月5000塊,真的不能少,不然真的沒法保證。
孝敬父母的月支出(等值)。逢年過節,壹定要給父母、其他親戚、孩子紅包。按照壹年最少2萬,壹個月也是2000。
-每月在文化、健身和體育方面的投資。這個真的因人而異。有人喜歡打羽毛球,有人喜歡跑馬拉松,有人喜歡健身。但是如果他們有燒錢的愛好,不知道要花多少錢。我很好。我沒有燒錢的愛好。我就是喜歡看書,寫自媒體,上網。每年總想買點書,買點電子設備。壹年要2萬,相當於壹個月2000。真的不多。現在稍微好壹點的書都在60塊錢漲,壹個月買幾本就多了幾百。我現在都不打羽毛球了。如果我堅持打羽毛球,場地費和羽毛球消費壹個月就上去1000元。
-化妝品和服裝的非硬性但必要的每月消費。這個因人而異。遇到愛打扮的老婆,什麽錢都打不過。妳壹年得買幾套衣服。壹家三口,按分類,老婆是最大的“吞金獸”。衣服,飾品,化妝品壹年三四萬元怎麽樣?別說買什麽名牌包了,壹個就是幾萬,買壹個也要五六年。孩子,也是小“吞金獸”,壹年至少掙壹萬,根本打不過。我壹個男的,壹年壹萬塊。相當於壹個月5000元。看起來很多。陪老婆逛街就能看出來。壹個女的壹兩千就能穿個像樣的衣服。上次壹個小吊帶幾千(壹塊布不到半尺)。就拿我來說吧,我們都是買7折的襯衫,價格壹兩千。打完七折,三四百壹的襯衫也不算多。男人壹年總要買兩雙鞋吧?好鞋能賣1000塊嗎?
-每月固定的教育支出。這個也因人而異。有些人上了天堂,但不下地獄的人至少有壹個剛性的底線支出。還好我在朝陽區,不在“雞寶寶”家長投資教育不眨眼的海澱區、順義區。據說順義的媽媽在壹個孩子教育上的投入是壹年壹百萬。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公牛學校都進不去。很多人上私立學校,學費壹年好幾年。國際學校壹年也有50多萬。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提升班(騎馬,射箭,高爾夫)。這麽說吧,我請了壹個老師給孩子輔導數學,壹個小時花了我1000塊。還送了老師壹份禮物才收到。在北京培養壹個孩子相當於每個月至少10000元。下面高能預警:孩子去西方國家留學,年均40到50萬,這個不值得。
——綜上,每月剛性支出四五萬。還沒敢考慮房貸。我的家人都很好。我用的是公積金貸款。如果是商業貸款,很多人每月房貸至少5000元。所以從實際出發,我認同胡潤的標準。
為什麽我們真的會焦慮?
以上對北京壹家三口的分析,即使達到了胡潤財富自由的入門級標準(19萬資產),依然焦慮。因為即使我們達到了以上的生活質量和教育水平,也就是財務自由的及格水平。如果不再焦慮,也要考慮這800萬金融資產的投資理財收益。
以上北京,壹家三口,看看是什麽樣的家庭。家庭稅後年收入60萬,也就是說夫妻倆稅前工資至少40萬。在北京年薪40萬,至少是大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知名大學的教授,牛校的知名老師,小企業主,有實力的自由職業者,大工廠的技術骨幹,高科技企業的核心人員,銷售精英,金融精英。這部分人群占總人口不到5%。
我們的焦慮主要在於如何科學合理的配置資產。現在和未來壹段時間,全球超發貨幣帶來持續通脹是不可避免的。這不是黑天鵝,而是灰犀牛。通貨膨脹的負面效應越來越大,我們的財富貶值率在悄悄增加。我們焦慮是因為缺乏可靠的投資渠道,看著自己的資產跑輸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