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苗繁殖
鯿魚的可及性在2 ~ 3齡成熟,繁殖季節比鯉魚、鯽魚稍晚,比家魚稍早。長江中下遊大部分地區在4
打掃
月底至6月初,即水溫20 ~ 29℃的季節為產卵期。在湖泊和水生植物繁盛的地方,受精卵具有粘性,在水生植物或其他物體上發育。在繁殖季節,如果有輕微的流水或其他情況,池塘養殖的團頭魴親魚可引起不集中的自然產卵。因此,每年開春後,雌雄親魚要分開培育,然後人工誘導發情,分批繁殖,生產魚苗。
人工繁殖魚苗可采用自然產卵或人工產卵。養殖用親魚最好在池塘中養殖壹年,也可以直接從天然水中挑選。很容易辨別鯛魚的雌雄。從魚種階段看,雌魚胸鰭第壹鰭細而直,雄魚厚度呈“波浪”狀彎曲。性成熟後,雄性胸鰭前幾片鰭的背面、尾柄的背面和腹緣有密集的“珍珠星”,用手摸腹部有粗糙感,腹部較小,輕壓後有乳白色精液從腹部流出;雌魚只有眶骨和背部有少量“珍珠星”,腹部腫脹柔軟。繁殖時,可選擇成熟的親魚,按計劃組合成產卵池,或先用激素人工誘導,使其自然產卵受精。由於鯛魚
魚卵具有粘性,可以使其附著在人工等待的魚巢上,然後在靜水中孵化。也可以采用人工采卵授精,然後將受精卵脫粘,再進行流動人工孵化。它的飼養過程和操作方法與鯉魚基本相同。
育苗
鯿魚魚苗小而細膩,操作時要小心。魚苗入池時水質不能太肥,出池數時也不能太擠。將魚苗培育成春苗常用分級投餵的方法。
孵化2 ~ 3天後,魚苗逐漸脫離魚巢,開始攝食小型浮遊動物。所以,魚苗進塘的時候,每天都要適當施肥。每畝適宜投放12 ~ 15萬尾魚苗進行脫粘孵化。魚苗開始吃的時候,最好餵熟蛋黃1 ~ 2次,然後餵幾天豆漿,再根據水質和魚苗生長情況決定施肥量。經過15 ~ 20天的投餵,魚苗可以長到2 ~ 3 cm,然後分池投餵。
打掃
第二次將池塘分成不同的池塘進行疏養,每畝放4-5萬個魚種。養殖主要以施肥和浮遊生物養殖為主。同時可以隔天餵豆餅漿,還可以添加壹些香薷、浮萍等植物飼料。壹個月左右即可培育出4 ~ 5厘米大小的夏花,成活率可達80%左右。冬魚種由夏花發育而來,即三級攝食。方法和養殖草魚基本壹樣。池水的透明度壹般保持在30厘米左右。壹般每畝放養密度5000 ~ 7000只,10 ~ 20%的鰱魚、鱅魚、青魚夏花壹起養殖。10 ~ 20%的團頭魴也可以放養在鰱、鱅魚的主要養殖池塘中。上塘前期先餵莎草、浮萍、豆餅漿,再餵浮萍、輪葉草或切碎的鮮幹草。冬季壹般能長到12 ~ 15 cm,成活率可達90%以上。第二年養魚。
成魚養殖
養殖方式有池塘主養或混養、水生植物豐富的湖泊水庫水面粗養、利用網箱精養等。水深1.5 ~ 2米的池塘,每畝可投放600 ~ 800尾越冬魚種,可混養200 ~ 300尾鰱、鱅魚,團頭魴壹年可達500克左右。其生長速度在三齡前較快。後來逐漸慢下來。鯿魚的食性與草魚相似,可以經濟地利用自然水域的餌料資源,同時也可以食用人工飼料,促進成魚的生長。武漢的實驗池塘主要養鯿魚,效果很好。方法如下:1220畝尾重40g越冬鯿魚魚種,50g尾重鰱魚魚種200尾,60g尾重鰱魚魚種30尾,適當投放壹些高背鯽魚魚種,使用“鄭達”魚種。平時註意水質管理,防止水質惡化泛濫,池水溶解氧晝夜不低於2 mg/L。年底畝產500斤,其中鯿魚350斤,平均尾重0.35斤。
飼養方法
鯿魚因為身體扁平,頭小而圓,所以叫球根鯿魚。團頭魴體形豐滿,肉質鮮美,生長速度快,可達3公斤。團頭魴也是草食性魚類,主要食物是維管束雜草、菹草和黑藻。幼魚在發育過程中會吃壹部分動物飼料。中國有機農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