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寶馬i3試駕:百年車企的底蘊不要簡單概括為“油改電”

寶馬i3試駕:百年車企的底蘊不要簡單概括為“油改電”

寶馬i3,這是寶馬在電動車市場開山之作的名稱。十年前寶馬創造了那款很經典的城市通勤小車,十年後i3停產,然後順理成章地切換到了3系的純電版上——這既是對3系的重視,也是對“i3”這個稱謂的重視。

對於i3的設計已經有很多的講解了,但是還有幾點細節可以聊聊。

1、首先是尺寸。3系長軸距版有著中國市場經典的豪華中型轎車的尺寸,所以i3同樣是選擇了長軸距版本。車身長度4872mm、軸距2966mm,都要比蔚來ET5、特斯拉Model 3更有優勢。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覺得ET5、Model 3不太像中型豪華車,比3系小,就是因為它們都不是長軸距尺寸。

2、車身高度,寶馬i3是1481mm,相比燃油版3系高出了18mm,但是這個高度是低於蔚來ET5的。所以在造型比例上,i3還是保持了經典3系的樣式,沒有變得很奇怪,不是“駝背”的感覺。

3、在空氣動力學上,i3也很用心。前臉采用了主動式進氣格柵,兩側也有通風口。還采用了19寸的低風阻輪轂,很重要的壹點是,這個輪轂和車身側面是齊平的。車尾的擴散器,也是為電動化車型專門設計的。從這些細節就可以看出豪華車企在設計上的功力。

內飾方面的變化也不少。在傳承寶馬傳統內飾設計的基礎上——比如經典的面向駕駛員壹側的布局、熟悉的三幅式運動方向盤、N多的按鍵以及iDrive操作面板之外,也做了那種很符合電動化特征的簡化設計。

1、12.3英寸和14.9英寸的曲面屏幕,後面是金屬的支架,很有科技感。新系統是ID8,支持無線CarPlay、各種小程序。全新的科技感的界面設計很精細。

2、換擋機構變成撥片,並且啟動按鍵變成藍色。同時啟動按鍵也和安全帶聯動——必須要系上安全帶才能完全準備就緒啟動電機,否則僅僅是上電。

3、新車型簡化了按鍵設計,尤其是多媒體按鍵和空調組件等等,只保留了必要的快捷按鍵。很多功能都可以通過語音操作來完成,效率也還是不錯。

4、空間體驗上,前後排都延續了長軸距3系的表現,對比Model 3或者ET5都有很明顯的優勢。比如後排至少擁有兩拳三指的膝部空間,而後排頭部空間通過挖空處理更有壹拳四指左右。在乘坐方面也是采用了更長的坐墊,整個坐姿都很舒服,絲毫沒有局促感,也沒有因為底部的電池組而改變內部的縱向空間。

當然,寶馬i3後排中間也保留了凸起。這是因為i3沒有去改變車身的結構,直接沿用了燃油版設計。畢竟如果大改中間的傳動軸框架就是對車身結構進行調整,整個碰撞設計都要重來。而寶馬表示這個通道就留給了高壓線束等零部件,也是解決縱向空間的壹種方式。

關於駕駛層面,之前同事試駕寶馬i3主要是在賽道。寶馬希望展示電驅的3系同樣能夠作漂移、甩尾這些動作,“很寶馬”的特色。

實際上作為壹臺後驅電動車,寶馬G20這代本身就很容易“起漂”。現在這輛eDrive35L的電機又達到了210kw、400Nm,所以要甩起來就更容易了。再加上寶馬i3重心比3系低了44mm,所以很適合在賽道開。

但是今天,我們要把i3作為日常駕駛開,來看看它是否符合日常駕駛的需求。

1、動力輸出方面,寶馬i3的動力已經是很有優勢了。而且寶馬采用的是電勵磁電機——不是永磁同步也不是異步交流。電勵磁簡單說就是低速和高速性能都很好,所以i3的電機輸出很線性,感覺壹踩就有,往高轉有勁,高速巡航效率也高。但問題就是冷卻系統要求高,技術難度大壹些。

2、除了正常的D擋之外,還提供壹個B擋模式,就是寶馬i3的單踏板模式。其實寶馬是很早研發單踏板的車企,最早的那個小車i3就有,現在B擋已經做得很好了,有壹個線性減速動作。另外這個B擋可以有三擋選擇,同時也能配合不同駕駛模式進行選擇,所以也算是“各取所需”。

3、寶馬i3的剎車前段電子味較重,基本上就是普遍CRBS的調校風格,後半段才有機械剎車介入,來得很強。現在大家都這樣做,畢竟節能。

另外這款車剎車時,會有比較明顯的點頭動作,並且是動靜很大的那種。這壹點,和我的福特電馬簡直壹樣。據說這個點頭動作在這兩代寶馬上都有,祖傳問題。個人猜測就是車重原因,然後懸掛偏軟,所以踩下去的那壹下會有點頭。而使用B擋的時候就不會產生這樣的情況,主要是電機反轉帶來壹個反向的力。

4、底盤的變化是寶馬i3很有意思的地方,我個人認為寶馬i3的底盤和燃油3系有九成接近。剩下的10%的差距主要是後懸采用了空氣懸掛和防傾桿,帶來了不同的感知。

原因是空懸可以擡高車身,畢竟i3很重,空車就有2029公斤,坐上三個人差不多2.3噸了,所以車身就可能下沈。這時候對布置在底盤的電池組離地間隙要求就很高,而空氣懸掛正好可以把車身高度撐起來。所以,這個空氣懸掛和操控關系不大,也不能手動調,主要是解決離地間隙的問題。

還有則是i3增加了原廠後防傾桿,能夠增強整車剛性,同時讓整個後懸掛更硬,我個人猜測目的是可以承接住換裝空氣懸掛後的拋離感。

在實際駕駛感受上,寶馬i3的底盤主調是以舒適為主的,這點和燃油版3系壹致。在高速或者城市快速路那種平整路面會感受得很明顯,整個車輛會有壹些微微的起伏感。甚至在碾過比較高的減速坎時都會很舒服。並且在坑窪路面行駛的時候,整車的後軸會有壹些橫擺,也是很典型的偏軟懸掛的調校。

但是,盡管主調是舒適,可寶馬i3的後懸卻會有很多細碎的震動傳遞給駕駛者。尤其是在顛簸比較密集路段,或者遇到壹些水泥路面上的高減速坎,如果這時寶馬i3的速度又比較低——大概50kph以下的話——後軸壹方面是起伏感的上下運動,另壹方面在這個上下過程中伴隨很多零碎的小震動——這不是韌勁,而是比較硬朗的承接。

因此,我看很多車評人在說寶馬i3底盤硬、底盤顛,其實並不是特斯拉Model 3那種硬,只是小頻震動多覺得硬。

我個人猜測,這同樣和寶馬i3的底部電池組布置有關。壹方面是空氣懸掛帶來柔和感,但另壹方面為了避免懸掛太軟導致電池組擦地,所以彈簧阻尼調得偏硬,再加上後防傾桿的作用,來迅速承接這種起伏。這就導致了寶馬i3後軸給人的感覺頗為奇怪,又有起伏,又有不少的小震動。

當然,這是在特定路況下的感受,比如坑窪的水泥路面,或者密集減速帶才會感受明顯。如果只是考慮城市道路駕駛,我覺得也並不會有太大影響,只是壹個細節感知的問題。

而要是在高速巡航狀態下,平整的路面還是能夠感知到底盤的紮實和舒適。尤其是高速碾過路面接縫和減速坎的那種利落感,又讓妳能夠感知到寶馬底盤的紮實和沈穩。

總結:

開下來,全新寶馬i3還是有彈有贊。

好的地方就是,它保留了壹款BBA級別豪華中型車所有的壹切,從產品到品牌,讓妳覺得這就是壹輛寶馬3系,只不過動力總成換成了電驅,性能還更好了。和特斯拉或者蔚小理相比,寶馬依然是最值得信賴的豪華品牌。

<img src="/appimage-800-w1/mapi/medi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駕仕派,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