錳,少則不足,多則有害。
對於人體來說,錳和鐵非常相似。大多數人都知道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鐵會導致壹系列癥狀,如嗜睡、虛弱、貧血等。,而過多的鐵會引起鐵中毒。據世衛組織估計,全世界缺鐵的人很多,因此“補鐵”甚至被作為壹項公共衛生事業來推廣。“鐵鍋炒菜”被很多人認為是“補鐵”的方式之壹,但也有專家辟謠,從鐵鍋進入食物的鐵很少,“鐵鍋炒菜”的補鐵功能可以忽略。
錳的情況也類似。首先,錳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結締組織、骨骼、凝血因子、性激素等的成分。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鈣吸收、血糖調節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正常的大腦和神經功能離不開它的參與,缺錳會影響神經發育。
像許多礦物質營養素壹樣,過多的錳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過量的錳會抑制鐵的吸收,長期過量的錳會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錳過量導致帕金森病”的消息並非無中生有。
但還是那句老話:“壹切離開劑量的作用和危害的都是流氓。”人體每天需要多少錳?人體能承受多少錳?科學數據不是很統壹,世界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解讀和推薦標準。比如成年人,美國的“足量”是每天2-3毫克,中國是3.5毫克,加拿大更高。這個“足夠量”是指每天吃這麽多,足以滿足需要,但不代表超過了就有害。“最大攝入量”是指不超過就認為是安全的,超過了風險就會增加——中國和美國規定的標準是每天10mg左右。
錳存在於水、空氣、土壤和食物中。普通人錳的主要攝入途徑是食物。不同國家的居民錳攝入量不盡相同,壹般以幾毫克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說,大多數人不會“缺錳”,距離“安全攝入量上限”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不銹鋼餐具中“錳超標”的真正含義
新聞披露蘇泊爾不銹鋼餐具使用的材料不合格,強調“錳含量超過國家標準4倍”,因此根據“長期過量攝入錳增加帕金森病風險”,這些不銹鋼餐具被解讀為“有害健康”。
國家對不銹鋼餐具使用的材料有要求,包括錳含量的限制。但這種限制並不是基於“如果超標,會危及食品安全”。這只是鋼本身的規格。“鋼中的含量”和“食物中可能吸收的量”是完全不同的。從目前新聞報道中的信息來看,蘇泊爾並未否認“材質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指責,而是強調其餐具各項指標合格。他們還列舉了國外的情況,認為目前的國家標準不合理,應該允許更多的材料。
這兩者並不矛盾。現行國家標準規定了不銹鋼的壹些種類和指標,也就是說如果使用這些鋼材,就“合格”了。另壹方面,正如蘇泊爾所說,行業總是在發展的,很多新的甚至更適合的鋼材層出不窮,但卻沒有納入國家標準。用這些新鋼制造餐具也可能符合所有的食品安全標準。
因此,蘇泊爾“錳超標”餐具違反了國家對材料的標準。但是這個標準不是基於食品安全。我們不能用它來解釋“超標會有害健康”,也不能用它來解釋“超標不會有害健康”。
從法律法規來看,蘇泊爾不符合國家標準。他們認為現行國家標準不合理,不符合國際慣例。從技術角度來看,這並不奇怪。如果未來國標修改允許使用他們現在使用的鋼材,也不壹定是“黑幕”。然而,在國家標準修訂之前,他們的做法並不符合標準——或者說,至少,並不符合所有的國家標準。對於這種“違規”應該給予什麽樣的處罰,應該由主管部門決定。但媒體炒作成“食品安全事件”來打擊是不合理的。
“錳超標”的餐具有害嗎?
因為錳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攝入過量是有害的,沒有量就談有害與否完全沒有意義。
如果從餐具中分離出來的食物量可以忽略不計,自然不用擔心。如果不能忽略餐具中的沈澱,會出現三種情況:
第壹,如果壹個人從其他來源攝入的錳不足,那麽這樣的餐具甚至起到了“補錳”的作用;
第二,如果壹個人從其他來源攝入了足夠的錳,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從這些餐具中析出的錳仍明顯低於“安全限量”,那麽這些錳就無所謂了;
第三,如果壹個人的錳攝入量接近或超過安全限量,那麽餐具析出的錳就更糟糕了。
因此,“錳超標”的餐具是否安全,其錳含量並不是唯壹的決定因素。關鍵因素是“沈澱”量和“其他途徑攝入”量。沒有這兩個指標,壹切都是紙上談兵。
據新聞報道,中國居民錳的攝入量約為每天6.8毫克。蘇泊爾提供的檢測數據是,用鋼量為每公斤0.05毫克。如果這個數據是真的,那麽這些餐具中析出的錳可以忽略不計,幾乎不會改變人們的總錳攝入量。或者像上面提到的第二種情況,這些析出的錳不足以使壹般人的錳攝入量達到“安全限量”。
由於錳的營養和毒性特點,國際上壹般沒有餐具中錳析出量的標準。食品安全問題的敏感性促使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對不銹鋼餐具中的錳析出進行評估。無論結果如何,它總是壹個進步。不管之前的國標是否合理,也不管蘇泊爾的檢測數據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