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李白《立冬》
立冬,十月節。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立冬是收獲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節,有十月朔、秦歲首、寒衣節、豐收節等時節活動。北方是寒風乍起的孟冬,南方卻是小陽春。
前年立冬後,子非魚漢服社與舉辦了“墨花月白·古風音樂會”,取意自太白《立冬》詩。而今又逢立冬,不妨再賞 墨花月白 (B站: av7788642 )。
北風往復幾寒涼,疏木搖空半綠黃。冬節已至,衣未裝綿。南寧雖入秋失敗,大家還是要註意保暖呦~
初候, 水始冰 。水面初凝,未至於堅也。
次候, 地始凍 。土氣凝寒,未至於拆。
末候, 雉入大水為蜃 。雉,野雞。鄭康成、《淮南子》、高誘俱註蜃為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壹名蜃。蚌,非蛤類乎?”;《禮記》之註曰:“蛟屬”;《埤雅》又以蚌蜃。各釋似非蛤類,然按《本草》車螯之條曰:“車螯是大蛤。壹名蜃,能吐氣為樓臺。又嘗聞海旁蜃氣成樓垣”;章龜經曰:“蜃,大者為車輪島嶼,月閑吐氣成樓,與蛟龍同也。”則知此為蛤明矣。況《爾雅翼》引周禮諸家,辯蜃為蛤甚明。《禮記》之註以謂,雉由於蛇化之說,故以雉子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腹下盡逆鱗,知之悉矣。然復疑之壹曰:“狀似螭龍,有耳有角,則亦聞而識之。”不若《本草》《章龜經》為是即壹物耳。大水,淮也,晉語曰:雉入於淮為蜃。
立冬之日,水不冰,是謂陰負;地不始凍,咎徵之咎;雉不入大水,國多淫婦。
· 迎冬
立冬為“四立”之日,古時逢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呂氏春秋·盂冬》雲:“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註:“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註》載:“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 祭祖祭天
立冬之日古時還會殺雞宰羊,準備時令佳品,以祭天祭祖。祭祀上天,感謝今年恩賜豐年,並祈求上天賜給來歲風調雨順,為人子孫亦需祭祀先祖。祭祀後的酒食也可以犒賞自己。
· 補冬
民諺有雲:“立冬補冬,補嘴空。”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
· 辦冬學
陸遊《秋日郊居》雲:“兒童冬學鬧比鄰,據案愚儒卻自珍。授罷村書閉門睡,終年不著面看人。”冬天夜裏最長,而且又是農閑季節,在這個季節辦“冬學”是最好的時間。冬學非正規教育,有各種性質:如“識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於掃盲;“訓練班”招收有壹定專長的人,進行專業知識訓練,培養人材;“普通學習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冬學的校址,多設在廟宇或公房裏。教員主要聘請本村或外村裏人承擔,適當的給予報酬。
· 冬日拜師
冬季亦是是學生拜望老師的季節。
· 蔔歲霞浦
蔔歲霞浦亦稱問苗。立冬之日,農民相率到龍首山的舍人宮田祖前蔔問來年的豐歉,舉行豐收聯歡晚宴,以及演戲謝神慶豐收。
· 探寶
畬族有登山、巡田,到神廟蔔歲之俗。
· 燒葷香
在東北滿族聚集地,立冬之日有燒香之俗。立冬過後,秋糧入庫,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壹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 冬泳
· 吃餃子
秋收冬藏,“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源於“交子之時”,而立冬乃秋冬之交,故不能不吃餃子。
· 吃雞鴨魚肉
立冬日殺雞宰羊或以其他營養品進補稱之為補冬,多吃燉香油雞、四物雞、姜母鴨、糖醋魚等以進補。
· 吃倭瓜餃子
在天津壹帶,立冬節有吃倭瓜餃子之俗。倭瓜即南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倭瓜壹般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後經過長時間糖化,在這天做成餃子餡,包成餃子吃。
海報:夏楠
文案:西北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