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乙型肝炎是壹種血液傳播的傳染病。乙肝病毒是壹個人傳播的,壹般都是人感染。乙肝病毒不像流感病毒那樣具有爆發力,但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隱蔽的傳播機制。這樣算下來,全國累計感染人數6543.8+0.2億。近年來,由於乙肝疫苗的廣泛應用,乙肝累計感染人數下降到6543.8+0億以下。在這些人中,具有傳染性並能把乙肝病毒傳播給他人的,稱為“傳染源”。傳染性取決於血液中病毒的水平。“大三陽”中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體內有活躍的病毒復制,血液中的病毒水平相對較高,是最活躍的傳染源。隱藏在人群中未被檢測到的“三陽”攜帶者,潛在傳染性最強。但並不是所有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是傳染源。“小三陽”中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肝臟中有病毒,但復制水平很低,血清中檢測不到乙肝病毒,所以攜帶者傳染性較小。傳染性與血清轉氨酶水平無關。具有傳染性的是病毒,而不是轉氨酶。傳染源的傳播潛力還取決於他的工作或生活方式以及他與他人的密切接觸。日常接觸攜帶者不會傳染。感染需要壹定的途徑,主要是血液傳播、性接觸和母嬰傳播,當然也包括醫源性傳播,包括手術、牙科器械、采血針、針灸針、內窺鏡等。乙肝病毒是血源性病毒,不同的傳播途徑都要以血液為載體。近年來,我國輸血管理非常嚴格,輸血傳播非常罕見;目前“微血接種”較為常見,如紋身、紋眉、剃毛、吸毒等。,因為感染而隱藏。正所謂,我們往往把自己知道的風險無限放大,卻對未知的風險麻木不仁。當我們知道對方有乙肝病毒感染時,往往會特別忌諱,卻不知道紋身、理發師的剃須刀也能造成隱性傳播,這種征兆往往被忽視。母嬰傳播曾經是最重要的途徑,由於乙肝疫苗的普遍接種,這壹途徑已在很大程度上被阻斷。母嬰傳播包括兩個方面,壹是垂直傳播,二是水平傳播。大家總以為母嬰傳播是垂直傳播,其實不是。只有65,438+00%是宮內傳播引起的,只有65,438+00%是孕期在子宮內感染的,不是很高。主要是在圍產期和出生後密切接觸的水平傳播。作為“三陽性”母親,出生後被感染的概率為90%-95%,E抗原陰性的乙肝母親所生孩子被感染的概率比E抗原陽性的母親低壹半,約為45%-40%。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觸和傳播主要是由於接觸被患者血液汙染的物體。如“大三陽”攜帶者因皮膚擦傷、破損釋放大量乙肝病毒汙染環境表面,可在體外長期存活,然後被易感人群受損皮膚感染。性生活時粘膜損傷引起的感染。在歐美,性接觸是成年人傳播乙肝病毒的最主要途徑。乙肝在中國不能算作性傳播疾病。中國有龐大的乙肝攜帶者,他們生活在周圍,與每個人都有密切接觸。每個人都需要交流和溝通。和乙肝攜帶者在壹起會感染乙肝病毒嗎?當然不是。以下行為都不會造成乙肝病毒傳播:1。壹起吃飯。前面說了,消化道不能傳播乙肝,和乙肝攜帶者壹起吃飯也不能傳播乙肝病毒。但是,社會上總有壹些人是“怕”的。如果他們知道誰是乙肝攜帶者,他們就會被排除在外。互相握手。盡管在HBV病毒攜帶者的汗液中可能檢測到HBV標記,握手仍然是安全的。事實上,健康人的手可以被多種微生物汙染。有的人發現手上有成千上萬的病菌和病毒,卻不會生病。這些病菌和病毒只是“匆匆而過”。並不是說病菌病毒落到妳手上就壹定會生病。人體本身還是有抗病能力的,汗液中也含有壹種酸,不利於病菌和病毒的生長。妳要註意洗手,這就更不是問題了。3.禮節性接吻。乙肝攜帶者的唾液中可能含有乙肝病毒,但是禮儀性的接吻是不會被唾液汙染的,屬於“幹吻”,即使嘴唇接觸也沒有問題。情侶之間的口水混在壹起,或許有壹定的傳播作用,但實際意義不大。因為從口腔感染乙肝病毒的概率很小,所以很多學者的實驗證明,乙肝病毒很難在口腔內成功傳播。4.互相擁抱。這是壹種常見的禮貌行為,因為沒有實質性的接觸,不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傳播。只是有些人總覺得對方是乙肝攜帶者,心理上很難接受。跳舞。壹起跳舞可能會有手拉手的動作,不足以構成乙肝病毒傳播。其實在舞池裏,誰也不知道是誰。也許妳的伴侶是乙肝攜帶者。但是,只要妳知道對方是乙肝攜帶者,妳就再也不想和別人跳舞了。這純粹是精神上的。6.***與遊戲和旅行相同。在野外吃東西,互相幫助,談笑風生,都不能造成乙肝病毒的傳播。原因很簡單。乙肝攜帶者體內的病毒與對方之間沒有傳播渠道,只是壹般的接觸。乙肝病毒是如何進入對方血液的?自然環境絕不是傳播乙肝病毒的地方。7.住在同壹個房間。學生在壹個宿舍,其中有乙肝攜帶者,不會互相傳染,乙肝病毒在空氣中無法存活和復制。每種病原體和病毒都有自己獨特的傳播渠道。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渠道傳播,不會從呼吸道侵入人。即使對方打噴嚏或咳嗽,也不構成感染。8.在同壹個教室上課。這樣也很安全,不會傳播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