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首先強調教育觀念的轉變。傳統教學習慣於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組織教學,在壹定程度上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忽視了學生的發展需求。比如我小時候,美術最常用的方法之壹就是讓妳盲目臨摹。但是在今天的新課程下能做到嗎?美術新課程要求教師立足學生的生活經驗組織教學活動,註重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其內在發展需要與美術教學相吻合,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2.構建超越學科的生態知識結構。
大多數美術教師具有美術專業知識,積累了壹定的教學經驗,能夠勝任強調學科知識的常規教學。新的美術課程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美術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的培養,等等。這些要求促使我們的美術教師要緊跟社會發展,學習與美術課程相關的其他新技術、新知識,學習促進學生思維和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方法,形成開放的生態知識結構,真正實現教師與新課程的成長。
3.掌握師生互動教學法。
在美術新課程中,由於貫徹了新的教育理念,特別關註學生的身心發展,給美術課堂帶來了豐富多彩的互動教學。為了使學生學習更加積極主動,美術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創設新的教學情境,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課堂氛圍,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同時,互動式的教學活動會不斷使教師更新教學方法。在美術新課程中,教師將是開拓者和創造者。多樣化、選擇性的課程要求,使美術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在課程改革的實踐和探索中提高思想素質和專業能力,為自己進入新課程提供最基本、最有利的保障。與新課程同行的美術教師會擁有並展現出教學的青春活力。
問題二:學生應該培養什麽樣的藝術素養?小學美術教育應該培養什麽樣的能力?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第壹,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美是生活中符合規律、與其內容和諧統壹、豐富獨特、令人愉悅的具體形象。人在認識和發現美的時候必須具備欣賞美的能力,但人欣賞美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後天培養和訓練。而愛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成長中的孩子。通過審美教育,讓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辨別真偽、善惡、判斷美醜。因此,我們的藝術教育有更多的審美內容。比如可以學習關山月、傅抱石的國畫“* * * * * * * * *”,可以讓學生為祖國的壯麗山河感到自豪;學習徐悲鴻的《奔馬》,揭示幹凈、蒼勁的精神美等美學教訓。此外,在美術課的實踐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品種之美、造型結構之美、色彩之美,還感受到了大自然所蘊含的變化、統壹、對稱、平衡、對比、和諧的形式美。第二,要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形式”是藝術教育的基礎,也是藝術的根本內容和主要手段,“類型”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藝術作品的質量,好的藝術作品必須有好的造型。而這個形狀包括兩種情況。壹個是全圖的結構建模。這是壹個比較廣泛的造型,就像我們在文字中用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東西,同樣的思想內容,可以用不同形狀的物體來表達。比如表達人的憤怒,可以直接通過壹個人的面部表情來表達,也可以結合人的行為和周圍的物體來表達。再比如:同樣的表達是冬天。有的人可能直接用大雪來表達,有的人用穿毛衣戴棉帽的人來表達。不同的內容和對象有不同的結構形態和不同的組合形態。這些物件如何組合才算美觀?這是我們老師必須強調的問題。壹個是單個對象的建模。每壹個物體都有不同的形狀,但是我們可以把它總結成幾種幾何圖形。如:長方形(長方體)、正方形(立方體)、三角形、圓形等。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可以把大部分的房子、書籍、書桌都看成長方體。我們的四肢和樹枝可以看作圓柱體;我們的整個頭部可以看作壹個蛋形的圓;牡丹花可以算是圓的等等。這是我們學畫畫時,物體的整體形狀。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了解物體的大致形狀,然後再把它們分成小部分。比如我們畫汽車,可以把汽車看成壹個長方體先確定大小和位置,再確定它的車門和車輪的大小和位置。這樣就不會有變形和老婆比例的問題了。第三,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也是我們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壹個成功的人都是想象力豐富的人,尤其是畫家、詩人、作家、科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們必須有非凡的想象力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想象力的培養在美術教育中有多種表現形式,比如讓學生根據壹個場景、壹個現象、壹個季節、壹首詩,畫壹幅想象的圖畫。再比如:讓學生用泥巴捏人的喜、怒、哀、樂等。,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在物理繪畫中,我們也要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小學生。不可能畫得和實物壹模壹樣,也不要求畫得和實物壹模壹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第四,要培養學生的色彩能力。色彩是美術教育中繪畫的基礎。想要學好繪畫,色彩知識是必不可少的。色彩是表現物體形狀的關鍵。當然,這裏的顏色不僅僅是紅、藍、綠、黃、紫,還有黑、白。沒有色彩對比,造型就無法表現出來。例如,在同壹幅畫中,如果有十個物體,並且這十個物體都被塗上紅色或藍色,那麽這些物體就很難表現出來。尤其是顏色的明度和明度之間的距離不大的話,就不可能在畫中分辨出這些物體,就像妳在黑暗中什麽也看不見壹樣。所以我們老師要培養學生的色彩能力,比如色彩的明度和深淺。我國的墨書只有黑色,但在繪畫中卻分為五色,可見色彩在繪畫中的重要性。而且,顏色還可以表達人們不同的情感和性格,所以...> & gt
問題三: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什麽,如何培養?
美術五大核心素質:圖像閱讀、藝術表達、審美態度、創新能力、文化理解。
素養、知識基礎與結構心理學、學科體系核心領域、思維方式與人格特征――楊向東
審美態度是人們在審美活動開始時的壹種特殊的心理狀態。主體對審美客體的態度,
主要是心理狀態。既受時間、地點等客觀條件的影響,也受心情、情緒等主觀心理因素的影響。
審美活動要求主體脫離日常現實生活,保持壹種與實際功利無關的態度。有整體觀看的觀念和習慣,用接觸和比較的方式觀看整體的各個部分和細節,發現物體之間的異同。
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壹,選擇有利於核心素養形成和知識獲取的方式;第二,通過將知識和技能置於情境中來解決問題。
1.有整體觀看的觀念和習慣,用聯系和比較的方式觀看整體的各個部分和細節,尋找物體之間的關系。
異同;通過視覺觀察,我們可以感受到具體物體的形狀、顏色、材質、質地等形式特征,為進壹步的理解和解讀鋪平道路。
2.直觀感受形象的相似、同構、張力等特征,通過閱讀、搜索、思考、討論,理解和解讀形象的意圖、意義和所表達的思想、態度、情感。
3.從尺寸、材料、技法、風格、發展脈絡等方面了解圖像的類型,並在其中識別和引導圖像。
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價值和作用。
4.讀圖時代,我們可以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視覺文化現象和信息進行辨別、判斷、選擇和解讀。
問題4:壹個基本的美術素養應該包括哪些方面?首先,對藝術的內容和現象有壹個基本的了解;
第二,對美術的創作方法和過程有基本的了解;
第三,對藝術在社會中的價值和作用有基本的認識。
問題五:新課標基本美術素養中必須包含哪些創造性思維?
現在所有學設計的學生都要有創新精神,要有新奇的想法。
問題六:如何提高藝術素養?技術和素養確實有區別。
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素質,真的要多讀書,多欣賞。閱讀壹些藝術史是非常有益的。
問題7:藝術的基本素質是什麽?基本藝術素養包括對藝術內容和現象的基本認識;對藝術的創作方法和過程有基本的了解;對藝術在社會中的價值和作用有基本的認識。它不僅指對基本藝術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應具備基本的藝術態度。包括敏銳的視覺意識,能夠對視覺現象和藝術作品做出積極的反應;能夠自覺大膽地運用藝術媒介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問題8:繪畫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我是來回答妳的。我不列出像上面那些花哨無用的條款。
但我要告訴妳最重要的事。
興趣!~對繪畫的渴望和對繪畫的興趣。
沒有這個興趣,就做不好。
如果妳畫畫只是為了上大學考藝考,那麽妳可以直接取消上面的題,沒有那麽多質量要求,只要壹個壹個畫就行。
但是如果妳以後對繪畫和設計創作感興趣,那麽妳需要考慮壹下我開頭說的,那就是:興趣!
我對培養自己不感興趣。有什麽就大膽畫吧。壹點素質都沒有。
那些所謂的素質,不過是壹些整天遊手好閑的評論家的想象罷了。
來安慰自己枯燥的生活。
因此
朋友
培養自己畫畫的興趣和動力。
我相信在妳對繪畫有了感情之後,不用別人催促,妳也會做得很好。
用我的親身經歷來回答妳。
僅供參考。
問題9:藝術的基本素質是什麽?好吧。
藝術有兩個基本品質:
我們可以這樣劃分:表現力和感性。
所謂的表現力,其實樓上的朋友也講過,這是美術基本功,妳要會畫東西。其實繪畫本身就是壹種表達,融合了表達者的個人素質和感受。妳的表達水平可以決定妳能畫出多少妳看到的東西。這是藝術最基本的品質之壹,也是最基本的東西。
所謂感性,就是妳能‘發現美’。藝術的升華其實是壹種發現的升華。在展示美之前,妳必須能夠探索美。妳畫畫的前提是妳能找到它。這是美術的第二個基本素養。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